《红岩》作者罗广斌:被捕进渣滓洞,因其哥哥地位,特务不敢得罪

纵横话史 2024-05-28 20:46:41
前言

1948年,地下党罗广斌因为叛徒的泄密,被国民党抓捕,关进了渣滓洞中,可却成了狱中唯一一个被另眼相看的地下党。

狱中所有管事儿的狱警,没有像对待其他共产党那边严刑逼供,不但没动他一根汗毛,甚至言辞都恭敬的多。

特务头子更是尽显谄媚,可又不得不对其进行审问,毕竟罗广斌掌握了大量的机密情报。

罗广斌

为了不得罪她,只能请示罗广斌的哥哥:“你弟弟是个共产党,该如何安排好呢”?

这罗广斌就究竟是何人?作为地下党为何会被国民党“优待”?后来结果如何呢?

走上革命之路

地下党罗广斌,能在渣滓洞中,国民党手里被“优待”,和他的家世有关系。

生于1924年的罗广斌,出生之时起,比起他人,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

父亲和母亲,都是国民党党员,担任不小的职位,罗广斌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好的生活条件,好的教育条件,罗广斌自然也不差。

包括他的哥哥罗广文,在国民党中也是中将级别,罗广斌顶着共产党地下党的身份,还能在渣滓洞中被好声好气的对待,完全也是因为这层关系。

至于罗广斌为何成了家里的“另类”,与家人们所走的道路正好相反,加入中国共产党,就此走上追随共产党革命的道路,还要从他的恩师,马识途说起。

马识途

结识马识途,是因为他爱上了一位门不当户不对的姑娘。

姑娘是农村人,家境方面相对于罗广斌的家境来说,肯定是差很多,当罗广斌把自己喜欢这位女孩儿的事情跟父母坦白之后,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

认为女孩子情况与罗家的情况一点都不匹配,为了不让罗广斌与女孩见面,父母还将他关在家里不让出门。

已经有了独立判断能力的罗广斌,明辨是非,认为两个人有感情,不该被“门当户对”阻碍,向往自主,自由的,罗广斌决定抗争到底。

于是勇敢的丢下了优越的家庭条件,被认为有优越感的身份,罗广斌通通不要了,为了真爱,为了自由,他甘愿抛弃这些枷锁。

也正是这个决定,马识途对他另眼相看。

马识途

当时的马识途已经是文学大家,结识了罗广斌,听了他的故事之后,被这个敢于与封建思想斗争的年轻人更是刮目相看。

马识途当时除了看中了罗广斌的勇气,也欣赏他的才华,认为日后罗广斌是必能成大器的。

于是极力促成罗广斌前往云南联大学习,也正是这个转折,让他接触到了更深刻的文学。

加上革命思想在学校的传播,让他更加确定,共产党的道路真正能救民于水火中的,而自己的理想,也坚定的朝着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方向而去。

在“一二一”运动中,罗广斌成了革命积极分子,早已成了国民党重点监视对象。

“一二一”运动

为了安全起见,罗广斌去到基层,在重庆民建中学担任起了老师,以此身份做着地下工作。

维持我党隐蔽战线正常联络的同时,罗广斌还利用自己职位之便,在学校发展了更多共产党员。

还发表了多篇文章,为宣传共产党,宣传革命,以笔为剑斗争着。

1948年,表现突出的罗广斌,在地下党江竹筠的介绍下,正式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被捕后狱中不屈

同年7月,罗广斌作为地下党员,被安排的任务就是回家,与家人取得联系,尤其是与他的哥哥罗广文搭上线,从而套取更多国民党机密。

罗广斌并不想回到那个与自己革命理想站在对立面的家庭,可考虑到身为国民党中将的哥哥哪里能套出来更多情报,能帮助到我党,自己做什么都是值得的。

罗广斌

也就是在回家的途中,消息被国民党情报人员截获,罗广斌被捕了。

对于自己被捕,罗广斌镇定自若,并没有恐慌,而且抓捕他的国民党人士,此时心中反而是慌的。

为何会慌?因为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对待这位共产党的地下党。

若他是个普通的地下党也就算了,定然和其他地下党一样,先来一波酷刑,先把肚子里的情报倒干净,再关起来等自后的处决,普通的地下党大多逃不过这个结局。

狱中的江姐,就是个典型,面对的是敌人的各种刑拘,惨烈程度完全违背人道。

可罗广斌一进来,待遇就完全不同了,不像别人那样套着沉重的手链铰链,也理由被大刑“招待”,还单独给他安排了环境好的监狱房。

渣滓洞

其他被捕的人见状都以为他是因为出卖了秘密情报才有了这么好的待遇。

一口一口的唾沫朝他吐去,鄙夷的眼神如针刺一般扎在罗广斌的心上。

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一切看似优厚的待遇,其实都是因为哥哥的身份。

负责审问的人对他也只能是好言相劝,希望他能配合调查,说出共产党的相关情报,根本不敢动刑。

都知道罗广斌和上将罗广文的关系,再怎么立场对立,说到底是亲兄弟,有着血缘关系的,若是伤了上将弟弟,也未必能有好果子吃。

客客气气的审问,都被罗广斌给骂了回来去,于是,审问罗广斌这件事就成了烫手的山芋。

罗广斌

最终不得不搬出心狠手辣的特务头子,徐远举。

徐远举倒是机灵,没有直接审问,而是找到了罗广斌哥哥,罗广文。

既然都碍于罗广文的情面,觉得不好审问罗广斌,那就先看他哥哥的态度,只要他哥哥说了怎么处置好,那就怎么处置就说不出来什么了。

其实徐远举心知肚明,罗广文断然是不能公开徇私舞弊的。

果然不出所料,罗广文只说了:“按规矩处置,我不干涉”。

这也正是徐远举想要的答案。

有了罗广文给出的这块“令牌”,徐远举便可大展身手了,此时的罗广斌与其他被抓捕进来的地下党别无两样了,手链脚链,黑暗潮湿,散发着恶臭的牢房。

面对徐远举的审问,罗广斌只字未透,当然,也和其他的人一样,把酷刑上了个遍。

即便如此,哪怕只言片语,徐远举都未能得到。

在狱中罗广斌与其他地下党员秘密联络,展开了总结经验教训的讨论。

著名的“狱中八条”,就是在这时诞生的,而这“狱中八条”我党至今依然还在沿用。那是革命先烈,用最后的生命,是他们的鲜血写成的,那是对党的建议,是对未来的警示。

在渣滓洞中,他们还努力策反了狱中的一些看守人员,比较熟知的杨钦典就是关键人物之一。

记录历史

蒋介石败的彻底,可在败走台湾之前,疯狂的进行了一场屠杀,便是震惊中外的“11.27惨案”。

渣滓洞,白公馆中的三百多名革命爱国人士惨死在敌人的刀下,不幸中的万幸,在那些策反人员的帮助下,19名同志险象环生,其中就有罗广斌。

只是这种幸运,并没有让他觉得幸运,往后余生,都将被巨大的悲痛笼罩,那惨无人道的屠杀,杀的都是真正的英雄,共产党的战士。

为了让历史铭记,让人民铭记这些英雄,罗广斌开始拿起自己的笔,记录下渣滓洞中的一幕幕。

其中与杨益言共同创作的《红岩》流传更为广泛,记录了渣滓洞中每一位英雄人物的遭遇,那些凄惨的画面描绘的淋漓尽致,而对于敌人的恶性,也都意义揭露。

记录下来,并不是为了让人们铭记仇恨,而是铭记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吾辈当自强,放不辜负那些我党和人民牺牲的英魂。

参考资料:

重庆红色故事50讲丨智勇双全斗敌特——罗广斌|罗广斌|重庆市_新浪新闻

https://news.sina.com.cn/o/2021-07-27/doc-ikqcfnca9295671.shtml

3 阅读:92

纵横话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