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跑铅”,不是指铅坠本身能动,而是在鱼咬钩的时候,主线可以在空心的铅皮座内顺畅地滑动,从而产生标相。
这个人尽皆知的看法,却是我最不认可的。
主线真的能顺畅地滑动吗?很多人坚定地认为,只要松开锁住铅皮座的太空豆,主线就能顺畅地滑动作。
不信的话,可以用两手绷直主线,将右手抬高,铅坠就会自然滑向左手端,再抬高左手端,铅坠又会滑向右手端;再换一个试验——把主线平放在桌面上,铅坠呈自然平躺状态,沿着铅皮座的方向拉动子线,主线就会在铅皮座中轻松滑动,这就是跑铅。
其实,这两个试验都有漏洞,进而给钓友造成误导。
第一个试验的漏洞很明显,因为实钓的时候,主线的状态并非试验中的绷直状态,真正的情况是,铅皮座后面的主线在浮标的牵引下与铅皮座内的主线呈90°直角。所以,试验做得再成功也没有说服力。
第二个试验的漏洞也很明显,这是很多人对鱼的咬钩动作的主观臆想造成的,他们认为鱼叼起鱼饵就会向外走。
试想,马路上的人和车辆,受很多交通规则的限制,尚且有违章事故发生,不受任何约束的鱼叼起鱼饵怎会沿着固定的方向路线去制造标相呢?
它们叼起鱼饵之后,可能会向着除了地面之外的任何方向游走。所以,试验者沿着铅皮座的方向拉动子线的做法只是一厢情愿。
由于主线和铅皮座内壁有接触,有接触就存在摩擦,所以只要鱼没有沿着铅皮座的方向游走,无论向左、向右,还是向上,铅皮座在主线上滑动都将遭受不同程度的阻滞。也就是说,铅皮座也会被拉动。
钓鱼前都要调标,调标的目的是使浮标的浮力和铅坠的重量实现平衡,就算钓跑铅,铅坠的很大一部分重量也会被浮标克服,因此整个铅坠的实际重量并不大,鱼牵动子线再带动主线的时候,主线和铅皮座内孔间产生的摩擦力足以带动铅坠断断续续地跟着移位。
别忽略铅坠的这个移位,它是断断续续地跟着主线向左或向右移动,其后果就是让原本干净利落的鱼口动作在转化成标相时被分解成若干个小动作,近乎碎口的状态,这极易给钓者造成误判,进而丢口。
综上所述,钓跑铅时候,若铅坠的重量只是略大于浮标浮力,则效果没有想象的那么好。
钓跑铅时大可放心使用大跑铅,可确保标相更加干脆利索
还有一小部分钓友,常规调钓后无论钓黑标鱼还是钓送标鱼都没问题,可他们偏偏把锁住铅皮座的太空豆松开一段,可能他们此前钓过跑铅,恢复常规钓法后忽略了这枚太空豆,也可能是有意而为之——钓“小跑铅”。
这样做对标相是有影响的,为此我专门做过试验,在水深1.2米的水域钓“抬头鱼”,因为水浅,鱼抬头的幅度不大,体现在浮标上大约2~3目。
我的钓组状态是铅坠躺底,但作用在水底的重量非常小。
结果,有趣的一幕出现了,本该出现的送标标相,有一部分变成了幅度不大的下沉标相,很容易被人错过,错过之后,浮标以自然速度缓慢恢复高度。
重新锁住太空豆之后,标相又恢复了送标。
松开太空豆,鱼儿送标的时候,浮标反倒下沉,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这是因为鱼叼着鱼饵上行的时候,带着铅坠跟着离底向上移动,没被锁住的铅皮座会产生些许滑动,铅坠的部分剩余重量作用在浮标上,导致子线上行的时候浮标却出现下沉的标相。
所以,不钓跑铅的时候,宜将铅坠锁住,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丢口。
以上就是我对跑铅钓法的弊端的一些认识,简而言之,跑铅钓法最大的弊端是使一些本来干净利索的标相变得模糊,容易让钓者错过提竿时机。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办法很容易,那就是大跑铅。
在很多人看来,大铅坠是一个雷区,是“空军”的隐患,不可轻易尝试。
我不这么看,海竿的铅坠大不大?不是照样钓鱼吗?所以,大铅坠绝非洪水猛兽,关键是如何运用。
我曾有过将自制的海竿铅坠用于手竿的经历——某水库有大量草鱼苗,旁边的养鱼池却闲着,水库老板托我钓些草鱼苗放到鱼池里养,我欣然接受。
手竿的小钩细线确实可用,但是要突破杂鱼的围堵专钓草鱼苗,效率很低。
于是我突发奇想,干脆摘掉浮标,直接挂70克的铅坠,咕咚一声入水就到底,竿梢一哆嗦就中一条草鱼苗,一天下来食指长短的草鱼苗被我钓出十几斤。
讲这个故事并不是推荐大家用海竿铅坠去钓手竿,而是告诉大家,大铅坠没那么可怕,我们在钓跑铅时大可放心使用大跑铅。因为大跑铅的重量大,主线和铅皮座内壁的摩擦不会影响它的稳定性。
也就是说,铅坠真的不动,所以标相更加干脆利索。
钓大跑铅是我常用的钓法,但是并不适合所有人,比如打频率钓“奶鲫”的人。
钓跑铅时候,若铅坠的重量只是略大于浮标浮力,效果很可能并不好
大跑铅到底应该有多大?这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并无明确的标准。
假如垂钓时(不管钓什么鱼种)第一个动作都是送标,无论幅度大小,都意味着铅坠连带主线被鱼一起带起来了,铅坠并没有在主线上顺畅滑动,这还叫什么跑铅?
如此,本文列举的几点跑铅钓法的弊端就会不时出现。
解决的办法有两个——要么继续加铅皮,要么换更小的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