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为了赚你4块钱,共享充电宝当起了“小偷”

棠棣说社会 2024-09-19 17:22:39

现在的年轻人,都患上了“电量焦虑”症,一旦手机电量不足30%,许多人就如临大敌,不能出门,要马上充电。

在此需求催生下,共享充电宝一度是门好生意。

2017年,整个行业如日中天时在40天内进行了11次融资,多达35家机构蜂拥进入这个赛道。

不过,现在共享充电宝这门生意却越来越难做。

前有“一哥”来电科技创始人袁冰松被爆失联,后有领头羊怪兽遭多地代理商联合起诉。

“娱乐圈纪委书记”王思聪更不看好共享充电宝这门生意,当初陈欧砸3亿要做共享充电宝,王思聪放话:“要是共享充电宝能行我吃翔。”

如今,真的被他说中了?

上市公司怪兽充电的财报,其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个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兴衰。

2023年怪兽充电创造了29.59亿元的营收,同比涨了4.24%,利润也扭亏为盈,赚了8774万元。

然而,到了2024年上半年,怪兽充电的业绩大幅下降,同比下降了53.7%,利润直降75%。

事实上,早在2022年,怪兽就已经处于亏损状态,亏损额度高达7.1亿元。

谁能想到,还没过上几天好日子,就已经要过苦日子了。

共享充电宝行业衰败并非一朝一夕,而是长久以来积攒问题引发的。消费者普遍对共享充电宝不满意,自然难以再有好业绩。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怪兽充电、街电、搜电、小电四家公司合计投诉就高达10万余条。

其中光小电科技一家就有45000余条投诉。关于充电宝公司的投诉主要集中在乱扣押金、超时收费等方面。

譬如还了充电宝之后,仍被扣掉押金;计费时长超出使用时长;在免费期内也扣掉了费用等等。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定价越来越贵、充电慢、归还麻烦、乱扣押金成为消费者主要的痛点。

共享充电宝公司刚面世时,定价为0.5元/时,广受消费者推崇。但随着日渐被消费者接受,而且所有充电宝公司意识到谁也不能独霸市场时,集体都心照不宣开始涨价。

从2017年至2020年,租借费用从原来的0.5元每小时上涨到了4元每小时,是原来的8倍之多。计时单位也从“小时”变成了“半小时”。

在消费者购买的时间里,充电宝们好像也没有努力工作,为花钱的“主子们”充上电。

杭州消费者保护委员会官方测试了市面上主流的共享充电宝,包括来电、搜电、街电、怪兽、小电等品牌。

测试结果和消费者平时的感觉一样,半小时内均只能充20%,充一个小时也充不满手机一半的电量,没有一个能打的。

B站的科技博主实测了各大品牌充电宝的实际功率,均只有7.5W左右,美团充电宝是唯一的上进生,有10.9W左右。

这是一个什么水平?如果你去买一个大品牌的自用充电宝的话,18W是起步标准。打个对折都比共享充电宝的功率高。

在接受完慢吞吞的充电宝服务后,来到了归还充电宝的环节。

北京日报的访例特别有代表性,于女士逛街途中扫码租借了一个充电宝,充了一小时后去归还,柜机已经满仓,她连续找了多个网点,都是柜机满员状态。

最后好端端地逛街变成了定向越野,逛街1小时,还充电宝2小时。

广东的一位女士发视频称,跑了50公里都没还上充电宝,还被扣了199元押金,越想越气,怒摔充电宝,老娘不伺候了!

还有更糟心的。

很多投诉的消费者反映,自己归还了充电宝,后来依然被扣费,归还成功与否机器无明显提示,几天以后迎来一条押金被全扣的短信。

去找客服申诉,商家要求提供还充电宝时的照片或视频,还有柜机编号和筒仓编号。

这一条难倒了大部分人,正常人谁会记这个?更别提在景区或是在火车站等地租借的消费者了,难道再跑回去一趟?

现在还出现了这样一个怪状:共享充电宝用户嫌贵,充电宝公司却大呼赔钱。

现如今,行业形成了“三电一兽”局面:街电、来电、小电和怪兽充电。

街电已和搜电合并为竹芒科技,怪兽充电在纳斯达克上市,来电被国资收购后掉队,后来被传或涉及国有资产流失风波,小电两次IPO未果,在慢慢掉队。

市场上又来了美团充电这只鲇鱼。现在是怪兽充电、竹芒科技和美团充电“三国杀”的局面。怪兽充电明显在挣扎求生,其他的企业就更不好过了。

小电科技2018年—2020年,连续三年亏损,还面临多起法律诉讼,账户被冻结的困境。

共享充电宝企业日子艰难,与其运行模式脱不开关系。

市面上的共享充电宝公司主要分为直营模式和代理人模式。

直营模式下,公司与各大门店、大商场对接,共享充电宝进入店内,要给入场费,还要后续分成,层层剥皮下来,合作门店拿大头,共享充电宝公司拿小头,纯纯“大冤种”。

代理人模式下,共享充电宝公司和代理人的分成比例是1:9,虽然比例下降了,但却是确定性的收入,没有营销支出,充分放权给代理人去经营各地市场。

在巨大的运维成本压力下,共享充电宝公司都或早或晚地采用了代理人模式。

2023年怪兽充电只剩下不到三成的点位是直营。

美团充电直营和代理的比例也是在3:7左右。小电和搜电全部为代理模式。

在代理人模式下,共享充电宝公司把设备卖给代理人,赚到一次快钱,更像是充电宝批发公司。

代理人在营利的压力下,会做出一些有损品牌声誉的行为,品牌口碑下降,就越来越难招到代理,代理也更难赚到钱,整个一死循环。

共享充电宝公司说穿了是服务公司,赚的是服务的钱,只有不断精进服务水平,才能招来回头客。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充电效率问题。

让消费者在单位时间内充进更多的电,至少体感不要那么难受。

从技术上彻底堵上漏洞,减少程序误判。否则出现用户以为自己还了,但是机器还以为他没有还的局面就很糟心。

在时间计算上还要不断改进算法,按照现在的技术水平,精确地核准消费者的使用时长,减少纠纷,应该也不困难吧?

最后在公司格局上,共享充电宝公司也要扪心自问一下,到底是要赚服务的钱,还是赚押金的钱?

99元,199元一扣,马上就是几倍的利润,扣押金的快乐是会上瘾的。

不过,真正留给共享充电宝公司的时间不多了。

《人民日报》评论直接成了消费者的嘴替:“共享充电宝成钱包刺客,一身臭毛病,还能活多久?”

倘若共享充电宝行业再不改变,被淘汰的日子也不久远了。

作者:明戈

编辑:柳叶叨叨

1 阅读:128

棠棣说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