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看完于谦的一生

文诩与过去 2024-08-19 21:26:44

在明朝的浩瀚史卷中,有这样一位人物,他以笔为剑,以诗抒怀,更以铁骨铮铮之躯,为大明王朝续命整整200年——他,就是于谦。

在那个波诡云谲的时代,于谦不仅以他的才华横溢独步文坛,更以他的忠贞不渝、智勇双全,成为了大明王朝的擎天柱石。从杭州的幽幽书香,到北京的朝堂风云,于谦的一生,是诗与剑的交响,是忠诚与勇气的赞歌。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历史的脚步,一同探寻于谦那波澜壮阔、传奇非凡的一生。

于谦,洪武三十一年出生于浙江杭州府钱塘县太平里。少年时期,他就有着不同于同龄人的表现,刻苦读书,心怀远大的志向。因为敬佩文天祥的气节,因此将其视作偶像,悬文天祥像于座位之侧,几十年如一日。

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中进士,真正进入仕途。因为当时的他还初入官场,因此在永乐朝和洪熙朝并没有太过亮眼的表现。于谦真正受到重用是在宣德一朝。

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骑兵反叛,于谦随明宣宗朱瞻基亲征。没多久,汉王并擒,宣宗让于谦数落他的罪行。于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朱高煦在这位御史的凌厉攻势下,被骂得抬不起头。正是这件事,于谦正式进入明宣宗的视野当中。

此后几年,于谦受命巡按江西,平反数百起冤狱。

到了宣德五年,明宣宗越级提升于谦为兵部右侍郎,前途可谓一片坦途。如果按此发展,完全可以说,未来朝廷内阁中必定会有于谦的一席之地。

宣德十年,明宣宗朱瞻基驾崩,太子朱祁镇继位,正统一朝开始。因为新皇年幼,朝中大事主要由太皇太后以及内阁的三杨主持,此时的国家还算是稳定。于谦也是被三杨当作接班人进行培养。

然而不久后,太皇太后与三杨相继离世,太监王振仗着朱祁镇的宠幸开始祸乱朝纲,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于谦从来不去做这样的事。王振因此对于谦记恨于心,将于谦降职为大理寺少卿,赶到山西。一直到正统十三年,于谦才得以被召回京中任兵部左侍郎。

因为王振的作威作福,朝中一片乌烟瘴气,满朝几乎都是王振的党羽。而朱祁镇无法辨别善恶,反而对王振信任有加。

正统十四年,王振怂恿明英宗亲征瓦剌。因为指挥不当,几十万明军在土木堡全军覆没,明英宗也成为了俘虏。消息传到京师,朝廷动荡,当时不少人提出南迁的建议,于谦站出来力排众议,力主抗战。负责监国的郕王和孙太后支持于谦的决定。

正是在于谦的统筹指挥下,明军赢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期间,因为瓦剌威胁被俘的明英宗叫门,为了稳定部队士气,于谦扶持郕王朱祁钰为帝,是为明代宗。

击退瓦剌大军后,在明代宗和于谦的励精图治下,国力得到恢复。然而在景泰八年,因为明代宗病重,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贞等人发动夺门之变,扶持被囚禁在南宫的朱祁镇复辟,而时任兵部尚书的于谦其实能够阻止这一切,但是一心为公的他最终没有这样做。

朱祁镇重新登上帝位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于谦等人展开清算。于谦坦然的接受这一切。最终于景泰八年的正月23日,于谦在崇文门外被杀害。

于谦的死,完全是大明最大的损失。在其死后,国家再次陷入到混乱的局面。一直到明宪宗即位后,于谦才得到平反,从此受到世人的祭拜。

如果没有于谦,大明在土木堡之变后,不说亡国,至少也要如同宋朝那样南迁,从此只能在江南之地苟延残喘。完全可以说,就是于谦为大明整整续命200年。

0 阅读:10

文诩与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