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痛药使用常见误区,您中了几个?

自然料法探索者 2024-09-19 12:54:39

【特别策划】

镇痛药使用常见误区

策划 心洁

撰文 王稳

编辑 保健君

疼痛既是一种症状,也是一种体征,又是一种疾病。因此,针对“疼痛”的治疗绝不仅仅是简单地“对症”处理。疼痛形成机制是比较复杂的,当前疼痛科治疗疼痛的方法有很多,而镇痛药物只是其中的一种。

误区一:出现疼痛,能忍就忍

释疑:

相对来说,中老年朋友是比较耐痛的,好多患者只有在疼痛严重到难以忍受时才寻求镇痛药治疗,这显然是错误的。

忍痛对于患者来说有害而无益,甚至会延误病情。何时需要寻求镇痛帮助呢?这主要取决于疼痛的程度以及对患者的影响情况。

NRS评分是一个量化疼痛程度的简单方法,它将疼痛由轻到重分为0~10分。

●0分,代表无痛。

●1~3分,为轻度疼痛。

●4~7分,为中度疼痛。

●7~9分,为重度疼痛。

●10分是疼痛的极限。

通常轻度疼痛也就是1~3分的疼痛,一般不会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可以暂时不用处理;超过3分的中、重度疼痛是需要进行镇痛干预的。

此外,如果疼痛已经对患者造成了不良影响,如影响睡眠、日常活动,也说明需要进行镇痛干预了。

误区二:一药在手,百痛皆消

释疑:

根据上文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人体许多结构的损伤均可引发疼痛,这些疼痛有着特定的类型,当身体出现疼痛时,首先应该根据疼痛的类型,诊断引起疼痛的可能病因,之后再选择和使用合适的镇痛药物。

当前,镇痛药的种类有很多,每一种都有不同的作用机理,市面上的镇痛药名更是五花八门,但没有哪一个镇痛药物能安全有效地控制所有类型的疼痛,且有些镇痛药物需要在严格的监管下使用,并根据个体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

此外,使用镇痛药物也不是万能的,对有明确病因的患者(如骨折痛、心脏痛),还需要积极处理引起疼痛的病因以免耽误病情,或是联合其他镇痛手段进行治疗,从而减少或消除对镇痛药的需求。在此也提示患者,没有最好的镇痛药,只有最适合的镇痛药。

误区三:想吃就吃,想停就停

释疑:

对于伤害感受性疼痛来说,非甾体类镇痛药和对乙酰氨基酚可以在疼痛超过一定程度(NRS>3分)的时候使用,当疼痛控制在能忍受的水平(NRS≤3分)就可以停药,通常这类药物连续使用的时间不建议超过2周。

对于其他类型的镇痛药物,如抗癫痫类药物、抗抑郁药、阿片类药物等来说,由于作用机制、起效时间、药物代谢、不良反应等特殊性,这些药物在使用上也有其特殊性,不是“想吃就吃,想停就停”。

它们均是处方药且用于特定的疼痛类型,使用时应采用小剂量开始,并根据患者的耐受性和疗效逐渐加量的原则,直至疼痛缓解或出现难以耐受的不良反应。有些药物治疗周期较长,可能需要服药数月才能产生镇痛作用,并且停药时也需要逐渐减量至停药,以免出现不适症状。

误区四:疼痛治疗期间,不必与医护人员沟通

释疑:

由于引起疼痛的原因不同,在疼痛治疗期间,除了医生要求的定期复诊和随访的时间节点外,如果出现以下情况,也需要患者或家属及时联系医护人员。

第一,患者的疼痛出现变化,例如平时都是间断性疼痛,近期变为持续性疼痛。

第二,疼痛部位发生改变,例如平时都是局限于右上腹痛,近期整个腹部出现疼痛,或是又新出现后背痛等。

第三,长时间的疼痛加重或治疗后没有好转,也需要及时联系医护人员。

误区五:癌痛治疗是大夫的事,患者及家属不必参与

释疑:

治疗癌痛不仅仅是医生的工作,患者本人和家属也需要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尤其是当癌痛患者居家管理的时候。

首先,患者应遵从医嘱,按要求规律服药,即使疼痛缓解,也应按处方规律用药。我们治疗的目标是持续控制疼痛,而不仅仅是在疼痛发作时才进行治疗,即便减药或是停药也要遵从医生的建议。

第二,我们鼓励患者或家属记录疼痛日记,记录所使用药物的名称,服药时间和剂量,服药后疼痛缓解的程度及镇痛维持的时间,服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便秘等情况,见下表。

第三,患者要及时定期复诊,每次复诊时应向医护人员如实反映这些情况,医生可根据这些信息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便更好地治疗疼痛。

第四,治疗癌痛的药物大概率是阿片类药物,比如吗啡、芬太尼等,这类药物属于毒麻类药品,是国家管制药物,因此,须将这类药物储存在家中比较安全的区域,比如上锁的橱柜里,以防儿童、青少年或其他人接触。

误区六:癌痛患者长期使用止痛药会上瘾

释疑:

当前,治疗癌痛的药物主要以阿片类药物为主,比如吗啡、芬太尼,这类药物在遵循临床指南规范化用药的前提下,一般不会上瘾。用药不当者,比如非医疗目的使用阿片类药物属于药物滥用,存在上瘾问题,但癌痛患者只要在正规医院医生指导下规范化用药,基本不存在上瘾的问题。

在临床上会有一种情况,就是癌痛患者在长期服药一段时间后,会感觉使用原来剂量的药物镇痛效果没有以前好或是镇痛维持时间缩短了,必须增加药物剂量才能获得原来的治疗效果。引起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肿瘤进展病情加重,另一方面可能是癌痛患者对药物有了更高的“耐受性”,称为阿片耐受,这是接受阿片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可能出现的一个客观现象,但是耐受并不等同于上瘾。

误区七:癌症患者通过癌痛治疗,疼痛一定能完全消除

释疑:

在癌痛治疗过程中,患者及家属对疼痛的控制应有一个合理的期望值。癌痛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好控制,不是说吃上两片药疼痛就能完全消除,我们在工作中也遇到过使用了各种治疗疼痛的方法,癌痛仍然无法缓解的情况,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癌痛治疗的复杂性和难治性。

完全消除疼痛是我们共同的理想目标,但现实中可能很难达到,医生会尽最大的努力帮助患者缓解疼痛。缓解疼痛的过程类似于下台阶,每一个台阶都是我们的一个小目标。

对于癌痛患者,我们底线目标就是控制夜间疼痛,尽可能保证癌痛患者的休息和睡眠;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控制白天休息时的疼痛;进而,再缓解活动时的疼痛。

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治疗方案的反复调整,每位患者对各种治疗也存在个体差异,患者和家属需要做的就是相信医生、积极配合并如实反馈。

临床上目前应用的镇痛药物种类很多,具体到药名更是五花八门,但目前不需要医生处方就可以直接买到的药物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对乙酰氨基酚,第二种是非甾体类抗炎药。对多数较为健康的成人而言,若只是偶尔使用,非处方药仍是缓解疼痛优先考虑的选择。

然而,当非处方药不能缓解疼痛,或自身存在健康问题,或需要经常用药,还是建议要及时就医。

愿每一位疼痛患者,在合理使用镇痛药的前提下,都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作者简介

王稳

医学博士,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治医师。主要擅长脊柱骨关节退行性疾病(如颈肩痛、腰腿痛、膝骨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颈椎病、骨质疏松症相关疼痛等)的诊断和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糖尿病周围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癌性疼痛的药物规范化治疗和中枢靶控镇痛手术。承担并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院级课题,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期刊共发表文章十余篇。

本期特别策划内容还包括《合理正确使用镇痛药物》,阅读《中老年保健》杂志8月刊可了解更多详细内容

以上为《中老年保健》杂志原创作品,如转载须获得本刊授权!

此内容为医学科普,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

0 阅读:58

自然料法探索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