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工程兵三支队14团:别样征程,荣耀风采。

江江众人 2024-08-19 14:32:33

在岁月的褶皱里,基建工程兵三支队 14 团营长饶营长那六千多字的发言稿,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缓缓展开了基建工程兵从诞生到落幕的波澜画卷。

14 团,这个由北京二建、义务兵、工改兵以及新疆部队干部融合而成的团体,从起始就注定不凡。在北京,作为建设单位,他们以善打硬仗声名远扬。

军事管理的融入,让这支队伍如虎添翼,不仅技术精湛,更在作风上硬朗无比,对国家和共和国的忠诚溢于言表,军人的风范展露无遗。

忆往昔,本钢建设初期的艰辛岁月历历在目。那些七八年以后才加入的基建工程兵,未曾亲身经历最初的磨难,但与前辈们共同生活的日子里,听闻了诸多饱含血汗的故事。

当初的他们,没有舒适的住所,生活条件艰苦至极。

部队根本没有所谓的固定休息时间,节假日更是奢望。

只要任务下达,便即刻行动,时刻处于待命状态。

施工中,没有先进的设备,就靠人力肩扛;缺乏吊装条件,便想尽土办法解决。

为了达到精度要求,钳工们不辞辛劳,用锉刀和磨具精心打磨。

因为他们深知,这不仅是一项工程,更是一份责任,一份担当。

他们先后承担了本钢五水源拦河供水系统、发电厂输煤通廊、炼铁厂冷烧、炼钢厂连铸、一、二、三冷轧、热轧、焦化厂 4、5、6、7 号焦炉、北营新建 1、2#高炉、发电厂及北营氧燃气改造、本钢总医院、能源办及炼钢厂办公楼等本钢项目及市政工程的体育馆、彩屯、永丰立交桥、市检察院办公大楼、公安大厦、溪湖区税务局办公楼等公共建筑以及化工职业学院公寓、太子城 4 期住宅小区、市李家山水厂、市污水处理厂等民生工程。

其中有不少项目获得“鲁班奖”等各级优质工程奖项。

我同期入伍就有一位姓赵的战友,在 14 团的土建连队。

记得有次路过,他正端着二米饭吃饭,看见我来了,便把碗递给我,那时没有诸多讲究,我端起来就吃,确实是饿了。

后来他在一次施工中负伤,因包扎不及时得了白血病。我考上军校临走时去看他,他明知自己病情严重,却没有恐惧和后悔,还一再嘱咐我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社会、报效部队。没多久,便传来他的噩耗。

还有我在教导队学习时,遇到一位原是连长后来在教导队当分队长的战友。

他对我特别热心,要求也很严格。

当时我还有些抱怨,因为考军校前谁都不想当班长,觉得管别人会占用学习时间。

可恰恰因为当了班长,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学习效率提高,在他的关心帮助下,我终于考上军校。

基建工程兵,他们头戴军帽,心怀国家,有着强烈的荣誉感、责任感。

与过去的建筑队截然不同,他们在工程建设中总是更胜一筹。

这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三特”精神,在建设本钢、上海宝钢、鞍钢,乃至深圳的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他们如同经历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勇士,历经磨练,从对工程知识的懵懂,成长为合格的穿军服的工人。

来到深圳,面对曾经的渔村,他们再次投入全新的建设。

这并非简单的重复,而是带着新的激情与使命。

他们深知,工程之事,容不得半点马虎,战场上的失误会丢阵地、丢生命,工程上的疏忽则会导致厂房坍塌、产值降低。

然而,基建工程兵三支队曾被战友们戏称为“黑兵”。

只因数十年前,国防部未给其授旗。

尽管军旗已备好,却因忙于施工而未举行授旗仪式。相比一支队、二支队成立时的授旗荣光,三支队似乎有所缺失。

但这些战友们从未因此而气馁,他们始终坚信自己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战士。

在实际工作和施工中,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对国家的热爱、忠诚与无私奉献。

后来,即便脱下军装,他们依然保持着军人的本色、气质和顽强作风。在地方,他们被誉为“基建狂魔”,成为国家的一张名片。如今,我国的钢铁年产量已超过十亿多吨,而且品种齐全,不仅满足了国内建设的需要,而且还大量出口国外,这其中就有我们的辛勤劳动和汗水。

正因为有了这十几亿吨的钢产量才有今天的高铁、桥梁、船舶、军舰、航母、航天、高楼、市政和机械制造业的全面发展。

深圳的每一条道路、每一座楼房、每一个厂房,都是他们的勋章,见证着他们的拼搏与付出。

百姓们的认可与敬重,不是凭空而来,而是他们实实在在干出来的。

这就是基建工程兵,他们的故事,是一部用汗水与热血书写的传奇。

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的精神永远熠熠生辉,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值此,我以一个老兵的名义向转业在本钢二建的战友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你们致敬!

0 阅读:24

江江众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