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化石——木鱼歌

读书趣记 2022-12-06 16:45:43
木鱼歌简称木鱼,也叫摸鱼歌,是广东省的传统说唱艺术之一,属于弹词系统。木鱼歌始于唐代佛教变文、宝卷传唱与本地民歌的融合演变,形成于明末,是吟诵式曲艺,清代至民国初期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带。

木鱼初为清唱,不用伴奏,腔调朴素简单,特别受民间妇女喜爱,往往居家传唱、自娱自乐。后有失明艺人以唱木鱼为业,加上乐器伴奏,男的称“誓师”,女的称“瞽姬”;腔调有所变化,创出苦喉梅花腔,表达哀伤情感。

在一段时间内,木鱼歌收到大批群众喜爱,得以流行,产生过一批有鲜明岭南俗文学特色并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其中《花笺记》《二荷花史》在国际文坛上亦有声名。还有一些改编自演义小说的、取材于社会生活的、反映民主革命的,揭露外国侵略者丑恶面目的,在民间广泛流传。

木鱼歌也被国际汉学界奉为“艺术化石”,但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木鱼因腔调单调、少变化而落后于时代,创作、演唱木鱼的人渐少,后来木鱼只作为一种曲牌偶尔出现于粤曲演唱之中。

虽然木鱼歌已经不再兴盛了,它是民间的暗流,只是零星地流传着,但是他同大多数因为地域、文化、语言等的差异而演变出各种地方特色一样,它大部分取材于中原的故事,为了适应当地的需要而加入方言谚语来演唱,让广大劳苦大众接受。且它基本上是七言的叙事诗,间杂以三、五、九言,最长的有十二字。用语半文半俗,夹有大量的俚语和方言词。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但是有时候又太过于苍白灰暗,我们有必要也有义务将祖先留给我们的不可复制的文化财富更好的保存下来,传承下去。

(部分信息来源于百度百科)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