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虚伪做作,为何会与林妹妹成为“金兰契”?

小白红楼 2024-02-14 06:17:06

在《红楼梦》中,对于众多的朋友而言,也许最难理解的,便是小说之中一对十分特殊的姐妹情,因为她们是天生的“情敌”,如此关系,无法改变。

这一对姐妹,便是林黛玉与薛宝钗。

因为贾敏去世,林黛玉被贾母接近了荣国府,六岁的她,便与贾宝玉生活在了一起。他们二人在朝夕相处中,早已产生了超出常人的情感。

而薛宝钗呢?她是在十四岁的年龄才进入了荣国府,按她比贾宝玉大一岁,比林黛玉大两岁来做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此时的“二玉”,早已相处了六年的时间。

也是因此,薛宝钗尽管有杨贵妃之态,尽管沉稳端庄,但在贾宝玉的心中,她与林妹妹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而在荣国府中,薛宝钗与林黛玉二人之间,她们的关系如何呢?

一 、 我们来看看林黛玉对薛宝钗:

荣国府中的林黛玉,虽然常常在贾宝玉的面前有一些小心眼,但是,在其他人面前,她却是一位善良、大度的人。

比如怡红院中的丫鬟佳惠,因为袭人交给她的差事来到潇湘馆,恰巧赶上贾母派丫鬟给林妹妹送月钱,她便随手抓了两把,赏给了佳惠。

比如袭人,与她同月同日生日的姐妹,她们二人关系一向友好,但是,因为薛宝钗的到来,却让袭人改变了对黛玉的态度,从友善变成了针对,面对这一幕,林妹妹是如何做的?她在意袭人对她的态度吗?并没有。

因此,从这些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出,林黛玉对待朋友是友善的、对待他人是大度的。

但唯独对待薛宝钗,她显得敏感而小气。

对于这个后入荣国府的宝姐姐,林妹妹为何如此抵触?其本质原因,是薛家在贾府之中宣传的“金玉良缘”。

回顾《红楼梦》前八十回,我们会发现,她对薛宝钗的反感,从未刻意地显露在宝姐姐的面前,而仅仅是流露在贾宝玉的面前。

为何?说到底,是她对贾宝玉的深情,是她对贾宝玉一向对女孩“博爱”而生出的担忧。在她的心中,早已认定了这个男人,所以她无法接受突然出现的第三者。她对宝钗的反感情绪,体现在她与宝玉为“金玉良缘”而发生的争吵中。

二、我们再来看一看薛宝钗对林黛玉。

薛宝钗对林黛玉的关系如何?其实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我们会发现,它经历过了两种非常直观的变化。

1、挖坑、拱火。

提到挖坑,相信朋友们都不会陌生,这便是“滴翠亭”事件。薛宝钗在滴翠亭附近,偷听到小红与坠儿的谈话,因为其中牵扯到小红与贾芸这样的男女之情。

当小红提出打开四周的窗户时,薛宝钗为了避免暴露,担心影响她的名声,特意用了“金蝉脱壳”的法子,拉出了“林黛玉”,也是因此,导致了林妹妹成了替罪羊。

宝钗在外面听见这话,心中吃惊,想道:“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之人,心机都不错。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况才说话的语音儿,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他素昔眼空心大,最是个头等刁钻古怪的东西。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

犹未想完,只听“咯吱”一声,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

当然,比起这一次的挖坑,她的拱火操作更为出色。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众姐妹相聚在王夫人的房间玩耍,到吃饭的时候,贾母让丫鬟的来叫“二玉”,不曾想,林妹妹抬脚就走,丫鬟见了,让她等着宝玉一块儿走,但黛玉却仅仅说了一句“他不吃”,便走出了房门。

如此情节,诚然显示出了林妹妹的任性。

对于林黛玉,贾宝玉虽然十分在乎,却依然有着一份理智。面对林妹妹如此的举动,若放在私底下,放在他们二人相处的时候,他自然会耐心地哄着。

但是,如今面对的是王夫人以及众多的姐妹,所以他选择了体面,选择了留下;当然,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他的行为:在王夫人面前维护黛玉的形象,毕竟,史湘云曾调侃林妹妹挟持宝玉吗?

只是,对于这样的一幕,在一旁的薛宝钗却插嘴了,她的一席话,可谓将这个小细节放大了无数倍;将宝玉所做的一切都全部抹去了。

”宝钗因笑道:“你正经去罢。吃不吃,陪着林妹妹走一趟,他心里打紧的不自在呢。”

宝玉道:“理他呢,过一会子就好了。”

一时吃过饭,宝玉一则怕贾母记掛,二则也记掛着黛玉,忙忙的要茶漱口。

探春、惜春都笑道:“二哥哥,你成日家忙些什么?吃饭吃茶也是这么忙碌碌的。”

宝钗笑道:“你叫他快吃了瞧林妹妹去罢,叫他在这里胡羼些什么。”宝玉吃了茶,便出来,直往西院走。

如此一拱火,别说众姐妹诧异宝玉的行为了;更为关键的是,王夫人对林妹妹的看法。

2、亲近。

薛宝钗在对待林黛玉的态度上,很明显得,发生了改变。只是对于其中的原因,我们可以不宜推测罢了。

而她对林妹妹的改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行酒令”事件开始的。

刘姥姥第二次进荣国府,得到了贾母的热情招待。在游玩大观园期间,在酒席之上,众人玩起了“行酒令”的活动。期间,林妹妹出于求胜心切,一时嘴快说出了《西厢记》、《牡丹亭》这样的艳词,众人并未在意,唯有宝钗一人记在心中。

等刘姥姥离开贾府后,薛宝钗单独将林妹妹叫到了蘅芜苑,同她提起了“行酒令”事件,面对林妹妹的态度由反感变成接纳后,她也说出了一番肺腑之言。

宝钗见他羞得满脸飞红,满口央告,便不肯再往下追问,因拉他坐下吃茶,款款的告诉他道:“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爱藏书。先时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他们是偷背着我们看,我们却也偷背着他们看。后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

所以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字的到好。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就连作诗写字等事,这不是你我分内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内之事。

薛宝钗的这番言语,可谓将林妹妹说地心服口服。她的这一举动,也让林黛玉对她有了全新的看法。从原本的抵触,变成了感动。

因为林黛玉从小父母早亡,虽然,寄居在贾府之中的她,因为有老太太的照顾,在饮食起居上,林妹妹过得十分惬意,但是,在亲人尤其是长辈的规劝教育这一方面,却是缺乏的。

而薛宝钗的出现,尤其在“行酒令事件”中,她对林黛玉的规劝,她对林妹妹推心置腹的谈心,深深地打动了林妹妹。

而到“燕窝”事件,则是黛玉完全接纳宝钗的开始。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林黛玉的病情再一次加重了,躺在床上的她,渴望着有人来陪她说说话。而这个时候,薛宝钗来了。

并且,通过太医给林妹妹开的药方,薛宝钗还特意建议,让林妹妹每天吃上一些燕窝,对她的病情非常有好处。

林妹妹听了,非常感动,但也说出了她的顾虑:作为寄居在荣国府的林黛玉,她的生活,虽然让众人羡慕,但唯有林妹妹本身,体会到了寄人篱下的凄凉。

这份凄凉,是人前人后的闲言闲语;是啊,作为寄居在荣国府的外人,她凭什么享有如此体面的生活呢?也是因此,虽然她认可宝姐姐的提议,相信吃燕窝能够改善她的病症,但她却不愿意,因为这件事,让他人更加的厌恶、背后中伤她。

面对如此敏感的林妹妹,薛宝钗伸出了援助之手,慷慨的表示,燕窝由她提供,而不久之后地晚上,蘅芜苑的婆子,果真送来了燕窝。

身处于疾病之中的林妹妹,内心是脆弱的。因此,薛宝钗的出现,薛宝钗的关心,让她感到温暖;而她的慷慨大方,更是让林妹妹大为感动。

在这样的一幕之中,她们再一次有了一番推心置腹的交流。

宝钗道:“这样说,我也是和你一样。”

黛玉道:“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卖地土,家里又仍旧有房有地。你不过是亲戚的情分,白住了这里,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一文半个,要走就走了。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

宝钗笑道:“将来也不过多费得一副嫁妆罢了,如今也愁不到这里。”

黛玉听了,不觉红了脸,笑道:“人家才拿你当个正经人,把心里的烦恼(难)告诉你听,你反拿我取笑儿。”

宝钗笑道:“虽是取笑儿,却也是真话。你放心,我在这里一日,我与你消遣一日。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我虽有个哥哥,你也是知道的,只有个母亲比你略强些。咱们也算同病相怜。你也是个明白人,何必作‘司马牛之叹’?你才说的也是,多一事不如省一事。我明日家去和妈妈说了,只怕我们家里还有,与你送几两,每日叫丫头们就熬了,又便宜,又不惊师动众的。”

最初看到这一幕,会有那么一丝的恍惚,恍惚宝钗对黛玉的真实态度;似乎,在她的心中,真的将林妹妹当成了亲姐妹。

只是,正如我们最初所说:她们是无法的改变的“情敌”关系,又怎能成为“金兰契”呢?

虽然,薛宝钗从此,对林黛玉多了一份关心,在后文,林妹妹更是认了薛姨妈为干妈,与宝钗成了更为亲密的好姐妹;但是,我们会发现,薛宝钗在对哒贾宝玉的态度上,却始终没有发生改变。

或者说,在追求“金玉良缘”上,薛宝钗并没有选择放弃,而如此一来,她对黛玉的态度,也就不言而喻了。

小结:

在《红楼梦》中,薛宝钗是虚伪的,正如她在对待林黛玉前后不同的人态度一般;正如她对史湘云的利用一般;而这样的人,是不会真心与他人结成“金兰契”的,她对林黛玉的友善,不过是为了获得宝玉、获得贾母的认可罢了。

只是如此一来,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她们二人之间的“金兰契”呢?或许,最合理的解释,是站在林黛玉的角度之上,因为唯有原本真善之人,才会具有接纳、包容的心。

她对薛宝钗,从最初的抵触变成了接纳;她感动于薛宝钗对她的照顾与关心上;感动于薛宝钗对她的慷慨大方上,并由此,在心中留下了烙印。而一旦,在成为了林妹妹的姐妹,便是一生的姐妹了;正如她对背叛她的袭人、湘云一般,是不会因为他人的改变而改变她对他人的情意的。

0 阅读:27

小白红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