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军:大漠浩瀚悠悠驼铃|易雅·美术人物志

易雅艺拍 2019-08-09 15:41:02

王建军,笔名弋舟,北风堂主人,汉族,1970年出生于甘肃临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墨画学会理事、中国关心下一代爱心公益大使、中国国家画院卢禹舜工作室画家。

个人艺术观点文:王建军

▲《丝路风尘》240cm x 120cm

骆驼,大漠之舟,有着坚韧不拔、顽强意志、勤劳善良的精神象征。恩师范有信喜画骆驼,造诣甚高,但英年早逝,大漠驼声失知音,令人十分惋惜。但我从未停止寻找骆驼精神的征程,这一晃二十余载,我奔走在戈壁荒漠,驼群之中,分外亲切,或多或少会有些动人的故事发生,而且也会意外地出现一些得意的作品。

▲《山气日夕佳》240cm x 180cm

忽然间,又一个神秘的面纱被揭开了,那就是张掖丹霞。张掖丹霞,神工鬼斧,色彩斑斓,风骨凸显,是西北最为典型的地域特色。我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就是把丹霞地貌和骆驼结合在一个画面里,骆驼代表西北汉子,丹霞代表一种精神,这二者结合完美了,不就更具代表西北精神气质了吗?从此,我更加热恋这片土地——河西走廊。

▲《古道风骨》240 x 180cm

丹霞地貌,乃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其最为典型的应属张掖苏南冰沟,历经两百万年风雨的侵蚀,山势奇特,色彩裸红耀眼,形态各异。似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弥散着古城的神秘与人性之美,又似一场来自卢浮宫的盛宴,令人浮想联翩,这里的一切犹若安徒生童话世界里一个个奇妙的故事,正在向世人诠释着人间动人而温情的画面。

▲《梦里家山之童年记忆》240cm x 180cm

写生丹霞是不少艺术家的必修课,在写生时,认真观察,寻找灵感的来源与切入点是首要任务。其次,根据地貌特色,以线造型,注意形体结构的组合,高度提炼概括。用线统领一切,关注每一条线的变化组合,长短粗细,干湿浓淡枯及线质的韵味,流畅中张弛有度。一幅成功的丹霞写生作品中既要有整体的震撼块面,又要有微妙的细节变化,做到大而非空,精而非碎的艺术效果。融入篆隶笔法,以韵行气,以墨相合,吐纳胸臆,达到物我两忘的审美取向。

▲《秋恋热土》200cm x 200cm

虚实相生是山水精神升华的要点,因此,丹霞写生中山体结构着色时的留白显得尤为重要。局部地方有了色,留白的地方也就相应的呼应开来,留有想象,避免平铺直叙。“空”与“留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空”是指不存在的,没有任何的客观物象。而“留白”是指有意识的留出来的一片空白,这个白里面存在着诸多无以言表的客观物象和意象,是留给观者鉴赏与想象的空间,是画家主观的省略,也是读者客观的自由发挥。因此没有留白,也就没有主客观的互动。

▲《远古》360cm x 140cm

魏晋时期宗炳 “畅游”的思想中就曾强调写生时要全身心融入大自然,体会自然神韵之所在。写生运用古人绘画元素,归纳自然环境中物象的程式符号来表现心象,紧密切合时代笔墨,展示自然的精神气质。尤其丹霞地貌,由于风雨侵蚀造型随之变化,要画出神秘感,处理好画面的构成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大漠言心志》180cm x 85cm

一件好的写生作品应把观者的情思以物象引到想象,从画内引到画外,由生活引向艺术,这就是画家的“意”中之“象”,是真正的意象表现,在写生过程中要认真观察体会,把握笔性的掌控。笔性是一个人性情的自然流露,真正的笔性应该能给观者以心灵的触动。每一个符号,都会产生语言,传递笔者情感与信息。

▲《大象无形》180cn x 97cm

写生的最终目标是要努力营造画面之“境”,通过作品展现画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与诠释。将作品外在形式折射艺术家的内心和情感。分“景”与“境”。“景”是场景、场面,客观物象存在的自认环境;而“境”是情境、境界,是“景”带出来的精神升华。由“景”生“境”,“境”是对“景”的一种诗化。写生不仅是对自然物象的一种梳理,也是对画家内心情感与认知的梳理,在梳理过程中产生条理和秩序,艺术之美由此而生。

▲《丹霞印象》98cm x 60cm

▲《烟云供养》68cn x 68cm

▲《驼影斜》68 x cm x 68cm

▲《山色有无中》68cm x 68cm

▲《心境》68cm x 68cm

▲《生命无极》97cm x 60cm

▲《高雪夕阳山》68cm x 68cm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