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鼎、传国玉玺、兰亭集序、清明上河图,盘点那些古代“国宝”

邓海春 2021-03-25 17:26:35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上,曾经先后出现过许多的“国宝”,和如今人们所喜爱的大熊猫等珍稀动物不同,这些国宝大多是物件,且都是具有特殊意义、价值无法估量的。举例来说,只存在于传说里的九鼎、下落不明的传国玉玺、《兰亭集序》,以及被存放于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等等,都堪称国家的重宝。不过,令人感到惋惜的是,这些国宝如今大多都已经下落不明了。

据《史记》记载:“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鬺烹上帝鬼神。遭圣则兴,鼎迁于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按照这一说法,当年因治水之功而被推举为部落首领,后来成为夏朝开国之君的大禹曾将天下划分为豫、青、徐、扬、荆、梁、雍、冀、兖九州,并用从九州收集而来的铜铸造成了“九鼎”。

相传,九鼎之上分别镌刻着天下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珍异宝,而作为权力的象征,它一直都被统治者所珍藏。夏朝灭亡后,商朝夺走了九鼎,而商朝被消灭后,九鼎又成为了周天子掌控的国之重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著名的典故叫“问鼎中原”,说的就是楚庄王窥伺王权,因此探问九鼎的重量,暗示自己对其有觊觎之心。

不过,尽管周天子逐渐失去权威,但九鼎却并没有被轻易夺走。《史记》里的这一段似乎是在说九鼎随着宋国的覆灭而下落不明,但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九鼎在周朝遭秦所灭后被运送到了秦的都城咸阳,此后不知所终。

如果说九鼎是夏、商、周三代最无可争议的国宝,那九鼎失踪之后秦、汉时期的第一国宝一定便是传国玉玺了。关于这枚象征着皇权的玉玺,历来可谓是众说纷纭,一种传播比较广泛的说法认为,传国玉玺是由著名的美玉“和氏璧”所镌刻,其上由精于书法的秦丞相李斯书写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

不过,对于玉玺的材料、上面的刻字,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说法,比如《太平御览》表示玉玺是由蓝田玉所刻,而《汉书》则记载传国玺的刻字为:“受之天命,皇帝寿昌”。总之,基本可以肯定的是秦始皇确实下令制造了一枚玉玺,且这枚意义特殊的玉玺在秦朝灭亡以后便子婴献给了汉高祖刘邦。

自刘邦起,传国玉玺便在汉朝皇帝的手中代代相传,西汉末年王莽篡逆,玉玺也被其强夺。到了东汉末年,玉玺在动乱中不幸遗失,但相传董卓抢掠一番离开洛阳后,孙坚在城中发现了它。而后,玉玺被袁术夺走,后者自认为天命所归,于是宣布称帝。袁术兵败身死后,玉玺落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之手,名义上算是重回了汉室。

由于对传国玉玺下落的记载实在过于繁多,且大多缺乏根据,真实性存疑,此后它的下落我们便不再多去探究。总之,很多人认为真正的传国玺就遗失于汉末,此后关于它的多半是虚构的传说。时至今日,我们恐怕很难再找到这枚意义非凡的印玺了,也正因如此,关于它的实际材料和玺文,很可能成为一个未解之谜。

和九鼎、玉玺一样下落不明的还有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这篇著名的书法作品由“书圣”王羲之创作,也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作为王羲之的“狂热粉丝”,唐太宗李世民甚至在临死前下诏将《兰亭集序》放入自己的陵墓昭陵当中。不过,从后来军阀温韬盗掘昭陵,但所列文物清单中没有此物可见,或许《兰亭集序》其实存在于别处。

同为书画作品,如今仍然存世的《清明上河图》要比《兰亭集序》幸运得多。作为一幅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由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其内容则是北宋都城汴梁的市井风光。以如今的眼光来看,《清明上河图》不但结构严谨、技法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包含了十分丰富详实的内容,对研究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除了上述的这些宝物之外,被确定为我国旅游标志的“马踏飞燕”铜奔马、已知我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后母戊鼎”等等,也都配得上“国宝”二字。不管这些文物是下落不明还是被保存在博物馆当中,是什么材质、诞生于什么时代,它们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发展史、奋斗史的见证者。从它们的精彩故事身上,我们或许可以感受到历史在缓缓流淌。

1 阅读:641

邓海春

简介:热爱传统,思考历史,热衷文艺,品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