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不死,八一军旗红

德哥讲史 2024-03-16 02:14:01

我在新藏公路沿线工作多年,对1962年冬季的那场战爭很感兴趣。我曾在西线战场留下自己的足迹,在阿克赛钦、在班公湖、在西山口、在空喀、在昆仑山口……我望着当年那场战爭留下的遗迹,遥望着康西瓦烈士陵园黑色墓碑。工作期间,在南疆喀什、沙车、叶城、皮山、和田等地,我结识了很多当年参战的老兵,如今他们在迈入古稀之年,也走进了被人们遗忘的角落。

这些老兵们黙黙看着我带给他们昔日战场的照片,看着康西瓦烈士陵园黑色墓碑上似曾熟悉的战友名子,老兵们不禁热泪盈眶。老兵们对我说;现在最想得到一枚参加中印战爭的纪念章,以证明自已在年轻时曾为国参战。我的照片与文字感动了老兵,老兵朴实的语言也感动了我。为了这些幸存的共和国老兵,为了记住六十一年前的那场战爭,在八一来临之际,我为这些还活着的老兵写下这篇老兵不死!八一军旗红!

很多参加过1962年中印边境战爭的老兵在退休之后,越发在意那场战争。每年10月,他们总会打开新闻联播,看是否有关于那场中印战争的报道。但是,因为多种原因,让这些老兵失望了。

当年参战老兵,原叶城交通局王局长 在1962年11月18日参加了中印边境西山口战斗。王局长跟我说了他一个村老乡张大山的故事,张大山是步话机报务员,在西山口战斗中配属到王局长所在的排。王局长说那天西山口战斗非常激烈,印军利用地形筑有工事和碉堡。进攻西山口只有宽约几十米的一条路,两侧都是悬崖绝壁,西山口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势。

王局长所在的3排是第二拨冲锋的部队,前面的一次冲锋都失败了,冲锋的道路上都是牺牲的战友。拿下西山口才能向纵深发展,必须消灭西山口的印军。三排在火力掩护下开始突击,王局长和张大山因为是一个村的老乡,在战场上两人互相关心对方,生怕有闪失。在冲过一段印军封锁线时,印军在高处掩体里不停的射击,冲锋的路上不时有战友负伤牺牲。王局长说:看到战友牺牲,我不觉得怕,而是恨,恨不得立刻冲上去消灭敌人。张大山一直冲在王局长前面,张大山在冲锋时把报话机挎在了前胸,让步话机迎向子弹,希望步话机能挡住子弹,最起码被击中时不致死。王局长听到了子弹击中报话机的声音,但是两人还是不顾一切的冲了上去。他们冲到印军碉堡前消灭印军后,看到印军碉堡内小山一样的机枪子弹壳。这一仗王局长命大没事,张大山腿部负伤,张大山胸前的步话机挨了五颗机枪子弹给打坏了。战后王局长荣获个人三等功,而张大山因为违反规定将报话机系在前胸挡子弹而导致损坏,张大山功过相抵,不记过,不记功。

那之后的很多年,王局长始终记得当时情况,他的一个班12人有7个人倒在了西山口冲锋的路上,如果没有张大山步话机挡子弹,恐怕也牺牲了。多少年后,那天的战事深深印刻在王局长的心里,西山口的烙印已经刻在老兵记忆中。

西山口之战是自卫反击战西线的最后一仗。11月22日,中方宣布停火,而后又主动后撤。王局长随部队回到了驻地。出发时部队把来不及收的庄稼全扔在了山上,回来时都不见了,就像一些战友再也没有回来。

1965年,王局长退伍转业,他没有选择回到内地的老家,而是留在了离西山口最近的城市新疆1叶城,在叶城交通局当了一名普通的职工,后来王局长在叶城成了家,有了新的职务和生活。但让王局长最念念不忘的,始终是西山口。这种只有上过战场才能体验的感觉,让王局长刻骨铭心了一辈子。

自那场战争之后,中印两国基本上保持了几十年的和平。目前在国内,人们对那场战争知之甚少,当年二十上下的参战士兵,在迈入古稀之年时,也走进了被遗忘的角落。他们寻找着彼此,寻找着共同的记忆,把记忆埋在白发和皱纹之间,如今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自己不要忘记自己。

当年参战老兵,皮山县离休干部田老说:平常总讲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平时训练再苦,上战场就那么一两天,激烈的战斗可能就几个小时,而就这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有的战友就牺牲了。我们那时受的教育,战友牺牲了,要坚强,要勇敢,心里难过也不会表现出来。

田老脑海里始终忘不了一名叫李树的战友,李树会多种乐器,二胡拉的特别好,他本来已经去了师文工团,打仗前李树主动要求回老连队参战。在空喀山口战斗中,李树跟随连队通过印军的火力封锁线,当时每个战士除自身装备以外还背了两颗迫击炮弹。空喀山口地处昆仑高原,空气稀薄极度缺氧,负重的战士们都在艰难中前行。一阵印军炮弹落在狭窄的山谷之中,李树负伤倒地。当时田老在李树的的身后,田老准备停下来为李树包扎伤口,担是李树一把推开田老,让田老继续向前冲击。田老在讲述这段往事的时候,他语速缓慢,目光散开,仿佛看到了李树战友牺牲的样子。田老总是说:如果当时我强行留下来为李树包扎伤口,李树一定不会牺牲,这种愧疚感跟随了田老一生。

居住咯什色满乡的老兵吴世杰搬家,当孙子收拾爷爷的物品时,第一次看见箱子里珍藏的军帽和老式军装。孙子惊讶地说:爷爷你还真当过兵啊!孙子小时候听过爷爷的故事,直到见到军装军帽时才真相信了他,这让吴世杰感慨万千。

吴世杰所在的九连参加了西山口战斗,在向印军纵深穿插的战斗中九连还出了一个全国闻名的战斗英雄庞国兴。战前九连是齐装满员的120人,几天战斗结束后,九连剩下不到70人。在战斗中九连先后消灭印军600余人,缴获印军大量武器装备。战后九连荣获集体二等功,吴世杰荣获个人三等功。上级部门给九连每个人发了一枚铝制毛主席像章。吴世杰也领到了一枚,在1962年能得到毛主席像章,是十分难得和珍贵。很多年后,吴世杰对此感到不满足,因为毛主席像章上没有任何字样,看不出来是参加对印反击战嘉奖的。年轻的时候吳世杰对这些无所谓,退休后才越发怀念起那场战争,怀念起牺牲的战友。那场战争在吴世杰身上留下了太深的烙印,他已经习惯于向集体寻找归宿与认同,当发现没人管时,吴世杰倍感失落。

参战老兵们珍视荣誉,有时候甚为敏感。近年来国家部委发文,调整了部分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标准。对在农村和城镇无工作单位的参战退役人员,分别发放了生活补助。但是参战老兵们的重点却看在了“参战”两个字上。仗打起来,子弹还分农村人、城市人吗?吴世杰的话得到了老兵们的赞同。当年参军的小伙子们,绝大多数都出自农村,只是在转业后,才变成了城市人。在他们看来,参战退役人员应该一视同仁,补助发放就不应该分农村还是城市。

和很多战争一样,1962年中印战争牺牲的英灵至今没有完整的名录,也没有大规模的公开祭奠。尽管六十多年前的世界屋脊之战已经淡出了现实社会的记忆。但中印之间的恩怨却因1962年那场战爭一直延续至今。中印双方在世界屋脊迟早还会有一战。

这就是那场战争几个老兵的故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当我站在高原,站在这些老兵面前,我无言以对,我不知道怎么来安慰他们。我在昆仑山远眺,对印之战的老兵们想得到一枚专属记忆的奖章,不为别的,只想对自己,对家人,对子孙有一个证明,证明自己当年曾经为国参战,为国家流血牺牲。这是一段壮烈的军旅岁月,时间虽短,却波澜壮阔,刻骨铭心。历史会重来,如果将来中印真有一战,中国必胜!不可更改,这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永恒。

八一来临之际,向所有参加中印自卫反击战的老兵致敬!老兵不死!八一军旗红!

0 阅读:0

德哥讲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