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美国心理学家用幼猴进行母爱实验,结果让他自己崩溃了

秋灵谈国际 2023-05-18 22:08:08

母爱一直都是为人所颂赞的最伟大情感,可它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而产生,并最终形成,却很少有人真正理解。

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给出这样的结论:婴儿与父母的依赖情感来自物质的满足,因为必须要在父母提供的物质之下,他们才能存活,所以产生不可替代的母爱。

可对于另外一位心理学哈利·哈洛却不认同,他认为孩子与母亲之间不可替代的情感来自心理上的依恋与肢体接触。

简而言之,也就是孩子因为对母亲有了依赖心理,再加之每天肢体方面的接触、抚摸,久而久之形成了不可替代的母爱原理。

哈利

本着提出看法就必须举证的原理,哈利为此专门进行了一个实验,即“恒河猴实验”,也被称为“母爱剥夺实验”。

1959年,哈利先准备了8只恒河猴幼崽,将其放进不同的观察室。而在观察室里,则被伪造出2个“猴妈妈”。

只不过,两个“猴妈妈”完全不同,一只是用铁丝做成的与母猴体型、大小相近的样子,为其装了加热与哺乳装置。

而第二只“猴妈妈”则用木头做成母猴的样子,并为它穿上一层柔软、温暖的绒线衣服,用以充满猴妈妈的身体,但同样为它配了哺乳与加热装置。

结果,8只幼猴都喜欢第二只“猴妈妈”,它们喜欢抱着它吃奶,依赖不肯离开。相反,第一只“猴妈妈”则非常让幼猴抗拒,甚至会表现出尖叫、害怕等情形。

当第二只“猴妈妈”身上的哺乳装置被拿走之后,幼猴也只是在饿到无可奈何的时候才会过去第一只“猴妈妈”身上吃奶,之后便快速退回到第二只“猴妈妈”身上。

哈利敏锐地发现,为着食物而去第一只“猴妈妈”身上的幼猴,总是表现得神情紧张,甚至是腹泻。相反,只有再次回到第二只“猴妈妈”身上后,幼猴才会再次回归安静又安全的状态。

为此,哈利为了给幼猴更多的选择,将观察室里再放进不同的玩具,以及一个空白的环境,以供它们停留。

但很意外,几乎所有的幼猴都是先去捡了自己喜欢的玩具,然后快速退回到第二只“猴妈妈”的怀抱。哪怕将它们放在没有第一只“猴妈妈”的空白环境,幼猴也没办法安静下来。

通过这一状态,哈利发现,在没有第二只“猴妈妈”的房间里,幼猴心怀不安,甚至会发生尖叫、狂躁等行为。

哈利将幼猴与第二只“猴妈妈”分开,让它们在一段时间里不与第二只“猴妈妈”接触,可当将它们放回去之后,它们依旧表现出满足与快乐,几乎不加犹豫地去拥抱第二只“猴妈妈”的怀里。

有的幼猴甚至害怕再次与“妈妈”分开,会紧紧抓着第二只“猴妈妈”不肯松手,很明显它们怕再次与“妈妈”分离。

在做这个实验的同时,哈利还用了20只雌性幼猴做“母子分离”实验,让它们在没有“妈妈”的情况下长大,可结果让人意外。

几乎所有独立长大的恒河猴都没办法与异性建立正常交往,它们会主动攻击雄猴,有的甚至没办法与之进行交配。

20只恒河猴中只有一只能够正常哺育后代,而其中7只恒河猴在生下幼猴之后并不想负责,而其中8只恒河猴则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虐待,比如抓、打等。还有4只恒河猴做出了更可怕的事情:将自己的幼猴残杀了。

之后,哈利又设计了一款会摇摆、会玩耍的布猴妈妈,在它们身边养大的幼猴则与在真正的母猴身边长大的幼猴没有区别。

“幼猴依恋布猴的爱几乎与真正母猴生活时没有差别。”

所以,通过恒河实验,哈利得出这样的结论:孩子与母亲建立情感的母爱是有三个变量因素的,即妈妈要会安抚孩子,以及陪伴孩子,可以和孩子一起运动。

这也就足以说明,母爱的不可替代情感不是单纯的物质满足,而是日复一日的陪伴和安抚,它可以让孩子在心理上得到足够的独立本能。

只不过,这个结论让哈利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当他发现母爱的真相后一度产生抑郁。因为母爱对于一个孩子太重要了,可很多妈妈却认为不能给孩子太多的依赖,以防止他们没办法独立。

后来,当幼猴面对“妈妈”产生尖叫、不安、害怕等行为时,哈利只能通过喝酒来安抚自己,以至于最终让他产生了酗酒习惯。

另外,哈利在实验之后,因为大家对恒河猴虐待自己幼猴的行为产生实验的质疑,他对人际关系产生很大的问题,没办法与其他人正常交流,甚至出轨了婚姻。

从某个角度来说,哈利是一个可怜人,因为一场母爱实验,他自己崩溃了。这大概就是实验的残酷性,它在让人认识到真相的时候,总难免要让人付出代价。

当然,通过“恒河猴实验”也充分让我们认识到这样一个培养母子、母女关系的正确方法:不是一味给孩子物质的满足,精神上的充分安抚与陪伴,可能才是让孩子最终拥有正常人格的最有效方法。

如此再联想到约翰·华生的育儿理念:在孩子哭泣的时候,不要立刻将孩子抱起来,不然全让他强化这种行为的有效性,从而让他变得更爱哭闹。

这是不是另外一种意义的“毒鸡汤”呢?一个不能满足婴儿心理需要的母亲,一份无法建立相互依赖的母爱,看上去是培养了孩子早早独立的现实,但实际上却为孩子一生的不幸埋下了伏笔。

所谓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而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去治愈,大概就是这个原理。孩子的成长,说到底与母爱的关系密不可分,正确又理想的母爱便是时刻给孩子心理上需求的安全感。

0 阅读:24

秋灵谈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