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三学霸林嘉文,距高考百天跳楼,遗言:未来对我太没吸引力

绍辉说过去 2024-05-24 07:24:18

文 | L

编辑 | 墨染史程

“我不屑活着,未来对我太没有吸引力了。”

2016年2月23日,广受瞩目的年轻学者林嘉文突然离世,令整个社会哗然。

当人们发现他躺在角落中时,他已经没有了丝毫生命迹象。

唯独留下来的只有一封遗书。

简简单单一句话,理性的解释着自己的离去是深思熟虑的选择。

被称为“史学奇才”的林嘉文,仅仅16岁的时候就完成一篇30万字的历史著作,书中对汉朝历史的深度剖析赢得了一众历史学家的好评。

著名的历史学教授李裕民称其为“最年轻的历史研究者”。

而他的突然离去,也让所有人为之哀婉叹息。

为何这样一个未来学者会选择早早的结束自己的生命?

少年天才

1998年出生的林嘉文,来自一个文化人尽环绕的家庭。

他的父母和外公外婆都是教育工作者,可以说在这个家庭中教书育人是家常便饭,也就是古代俗称的“书香门第”。

林嘉文深受家族书卷气息的熏陶,自小就开始熟读书籍。

历史的浩瀚让林嘉文彻底的埋头其中,特别是一些解读历史的节目,其中蕴含的历史知识让他甘之如饴,整天卡着点等待着节目的开始。

尽管年纪还小,他内心已经填满了历史痕迹。

与常人不同的是,林嘉文并不是简单的读,他总能针对一些不合理的古人事件提出一些思考。

有时候他的问题深度令旁人都哑口无言。

在学习和探索的道路上,林嘉文的父母并没有将他束缚于应试教育的范畴,只要林嘉文在学校的成绩稳定,他们全力支持他的兴趣爱好和参与各种活动。

在历史课堂上,他自信的侃侃而谈,能够和历史老师辩论不落下风。

常年的读书习惯,让他早早的带上了黑框眼镜,穿着也愈发成熟稳重,这自然与同龄的孩子有些格格不入。

17岁那年,林嘉文自费出版了《当道家统治中国:道家思想的政治实践与汉帝国的迅速崛起》,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书中对于汉朝历史的见解,以及对那段历史的考究,让许多史学家眼前一亮。

而得知这本书的作者只是一个高中生时,惊呆了一众下巴。

“旷世奇才”“史学奇才”一个个称号便冠在了林嘉文的头上。

但这对他却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与传统的十几岁少年相比,林嘉文对名誉和炮制热闹的宣传并不感兴趣,他要求隐瞒年龄并拒绝参与任何炒作活动。

而一年后,他又出版了《忧乐为天下:范仲淹与庆历新政》,受邀参加座谈会的林嘉文,在与众多历史学者的深度交流中展现出非凡的学术造诣和平常心态。

很难想象在众多中老年学者中间侃侃而谈的是一个年不过18的少年。

在所有人眼中,他几乎已经是未来的历史学者了,差的只是时间。

天才的无奈

天才总是孤独的,独行的路上总是免不了非议。

伴随着聚光灯,在这个赞誉与惊叹并存的世界舞台上,林嘉文遭遇了一场始料未及的风暴——那些带着醋意和猜忌的眼光从四面八方涌向他。

“书真是他写的吗?”

“不会又是一个伤仲永吧?”

林嘉文的声名鹊起让网络上的一些人开始质疑这是否是一个炒作。

毕竟借大人之手让小孩扬名的手段还是不少的。

网上充斥着对他天赋的质疑和对他个人生活的揣测,有人羡慕之余不禁流露出嫉妒之情,对他的人格设定随意臆想。

更有甚者,在背地里诋毁他,称其在学校内孤独而孤立,影射其心理状态可能早已偏离常轨。

人心是复杂的,尽管林嘉文的父母是饱经沧桑的社会人士,对于这样的舆论攻击能从容应对,但他们却没有察觉到儿子心中正悄然发生的剧变和日益加剧的焦虑情绪。

林嘉文虽然在学术领域里游刃有余,但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却像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在他身上。

同学们因不解和误会而渐渐疏离他,使他身处孤独的包围圈中,那种被人误读和排斥的感觉如同一层冰冷厚重的阴霾笼罩着他。

特别是随着高考脚步临近,当他鼓足勇气回到校园去激励同伴们时,那些刺耳的质疑之声又再一次围绕在他的耳边。

当同学们直截了当地询问他对网上负面评论的态度时,林嘉文内心深处犹如惊涛骇浪般翻腾不止。

气愤,可笑,羞辱种种负面情绪纷纷向他涌来。

这一刻,在众人注视下的他,那份矛盾和挣扎显得更为鲜明且剧烈。

这位被视为学术天才的少年,在追寻自我价值的过程中陷入了深深的困境与迷惑,而在他表面上展现出的那种镇定自若之下,则掩藏着无法言说的挣扎和无奈。

林嘉文病了,患上了严重的焦虑症和抑郁症。

对于沉迷历史的林嘉文来说,这些实在是太复杂了。

2016年2月23日,林嘉文走上了18楼的阳台,选择一跃而下,释放自己自由的灵魂。

生命的思考

林嘉文的离世让所有人震惊叹息,没有人理解为何这样一个光明无限的未来学者会这样轻易地结束掉了自己的生命。

他留下这样一番话。

“活着太苍白了,活着的言行让人感到厌烦,包括我自己的言行。”

这样的言语或许揭开了他内心深处的苦闷和无助,走向跳楼自杀的结局,彷佛是他最终释放自己的方式,放下一切痛苦和压力,结束了这个苦涩的生命。

在表面地追求人们称颂的同时,他的内心越发空虚和疲惫。

“未来对我太没有吸引力了”

林嘉文在俯首思索过后,发现自己无法承受压力和期望,奋斗的负担让他感到彷如置身囹圄,觉得寸步难行。

“我不屑活着”

终究,他选择了另一条只有无尽黑暗的路,以绝笔来宣告结束。

他仿佛看透了生命的双相,于他而言再也没有吸引力。

信息来源:中国网-史学天才少年林嘉文自杀 遗书全文(2016.2.26)

面对家人的痛苦,他用最后一丝关怀呵护对自己最后的残忍,也预料自己的尸首必将被他人摆布,不得安宁一隅。

林嘉文的离世,带给家人和整个社会无比的沉痛,让我们再次面对天才与普通人心灵脆弱之间的博弈。

笔者说

林嘉文的离去为我们敞开了一扇反思的大门,教育体系应更加关注并抚慰心灵健康,在璀璨的才华后,留一片平和的尘埃。

林嘉文的一生或许离我们很远,但他的故事却烙在心头。

在喧嚣的世界里,这样一位默默追求真理的年轻人,用他短暂的一生告诉我们,学术成就的背后,仍隐藏着坚韧和脆弱。

愿林嘉文如梦幻般的渡世之旅,不再注定孤独与无知,而成为一段深刻人生的教诲,不复上演暗淡一生的悲愿。

信息来源:共青团新闻联播 《自杀少年史学奇才母校确认其遗言 专家称需重视预防抑郁症患者自杀》

信息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西安18岁史学奇才因抑郁症离世 曾出版两本专著》

0 阅读:116

绍辉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