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中现有员工薪酬:如何处理?直接降?

职事拒华而不实 2024-03-13 19:44:53

大家好,本期回答一位听友的问题,他问“国企薪酬改革中,现有的员工薪酬,如何处理,是直接降工资吗?”。这一期回答一下。

负责任的讲,国企内部管理,首先是健全基础管理。

离开这个扯任何管理方式方法,我认为都是耍流氓。

很简单,没有基础,你搞什么都是空中楼阁。

很多人一张嘴就是“华为如何如何”…没问题,华为作为成功的企业肯定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但是学它的“形”,是没用的!

真正有用的是它成功的思想、逻辑。

我举个例子,你很崇拜某个伟人,佩服的五体投地,一天到晚想着学习他,我就问你,这个伟人自幼父母双亡,这个你要不要学?道理很浅显!

之前咱们系统讲过,企业内部管理的上半场是组织结构设计、岗位设计、薪酬设计和绩效设计。当然这些都是在既定的战略指引下开展的。组织结构是为了承接战略,是一个企业的四梁八柱,这里出了问题,就是根本性问题、结构性问题。在组织结构之下,设计岗位,用岗位来承接组织职能。然后对岗位进行价值评估,确定岗位之间的相对价值。根据这个设计薪酬体系,确定薪酬策略、薪酬水平、结构和薪酬总额,然后根据薪酬配套绩效考核。这就构成了基础管理的上半场。

所以,一些听友问我,能不能直接搞薪酬,或者直接搞绩效,别的什么都不做。这就相当于建个20层的楼,你问我,能否只要19楼,其他的不要?

刚才讲了,薪酬在基础管理中的位置和逻辑。

再讲个国企改革实操中的经验,叫“增量改革”。

今天的国企改革实操,很少会有直接用“降工资”作为改革手段的案例了。之前的很多国企的薪酬改革,之所以一涉及改革,员工就反应激烈,堵门、集会、游行…什么都干,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直接以“降工资”的形式来开展。

现在国企的薪酬改革,正常来讲,绝大部分员工的薪酬标准与改革之前相比是不会降低,而是略有提升。员工最关心的就是薪酬,如果你不动这个,员工自然就不会有多大的抵触心理。

国企薪酬改革中,现有员工,薪酬的主要处理方式有三种:

第一:根据历史薪酬,“就近就高”入级入档。

如今最常用的薪酬设计,还是基于海氏的宽带薪酬,设定若干个薪级和若干个薪档,比如10级10档。级和级之间、档和档之间设置幅度。从1级一档,按照一定比例增长至10级10档。这就形成了宽带薪酬表。

举个例子,比如员工A,他的岗位是行政专员,他在过去12个月的平均月薪是5000。假如行政专员这个岗位,标准级档是3级1档4500元。而3级2档是4700元,3级3档是4900元,3级4档是5100元,3级5档是5300元。按照“就近就高”的原则,和5000接近的是“3级3档是4900元”和“3级4档是5100元”。如果你按照4900,相当于给员工降工资了,所以我们选择“就高”,是“3级4档是5100元”。相当于A员工收入增长了100元。

这就是根据历史薪酬“就近就高”。

这种方式之所以被广泛采用,是因为它直接解决了国企改革中最棘手的、员工最关心的一个“敏感问题”——新旧体制下,现有员工薪酬机制如何转换的问题!

就像480V转220V,怎么都得有转换的这一下。

从宏观角度看,如何能够成功的让现有员工,转换到新的薪酬体系上来,同时,又不引起员工的反对,采用“历史薪酬、就近就高”是一个非常好用的方式。

所以但凡有一定格局的企业领导,他能一下就听出这个模式的优点,直接拍板——就是它了!

但是如果你是一个看问题,喜欢从“点”出发的人,你就会对这种模式,有非常大的质疑!为什么?因为有些人在这个时候,会立马说出来:

张三是某前领导亲戚,没能力,工资虚高,根据历史薪酬算,不公平!李四陪某前领导睡觉,业务狗屁不懂,工资虚高,根据历史薪酬,不公平!马五当年“瞎猫碰见死耗子”、误打误撞到了某位置,根据薪酬历史,不公平!

我想说的是,这个问题,如果从“点”的角度出发,无解!

因为,你说的这些所谓“不合理”,涉及到对每个员工“历史的评价”问题,这个问题就大了!

谁能客观去评价?谁评价才是客观的?就是你一张嘴,就是客观的?

到这里,你会发现,你进入到了一个“陷阱”,一个“泥潭”,一个“摁下葫芦起来瓢”的死局…

关键你这个项目是干什么的?是来给每个人的“既往历史”搞“定性评价”来了?

所以,在国企薪酬改革时,只有从宏观出发,从结构出发,不纠结于某个点,才能换来全局性的进步。

诚然,或许每个企业都有所谓的“高薪低能”员工,我们无法准确判断他是如何做到的。(也不想知道,是如何形成的)

我们只能从整体出发,我们先假定“历史薪酬有其合理性”,我们真正要解决的是“如何平稳的进行新旧机制转换”,而不是分析“谁是领导亲戚”、“谁陪领导睡觉了”…

那或许你会问,根据历史薪酬入级入档以后,假如A这个人就是“高薪低能”,那么未来怎么办呢?

这就跟我们下象棋一样,高手是“走一步看三步”,菜鸟是“走一步看一步”。

大家注意,薪酬仅仅是个标准,到底能拿到多少,还是得看绩效。我们围绕新的薪酬体系,会配套绩效体系。每人每月一张量化的考核表。

如果A这个人根本不胜任工作,绩效考核表只能得到五六十分,他只能拿到绩效工资的百分之五六十,根本拿不到所谓的高薪。而且,企业为了加快优胜劣汰的步伐,完全可以每个季度对绩效结果进行应用。比如,绩效考核的前5%,薪酬前进两档;前10%,前进1档;后5%,后退两档;后10%,后退一档。如此下来,一年以后,如果A这个人,确实不胜任工作,假如是后5%,一年时间他的薪酬已经后退8档。那点“虚胖”的“肥油”,早就给他刮下来了!

第二:为每个岗位直接设定月薪。

这种方式,稍微麻烦一些。就是不管历史薪酬,直接根据市场和企业的财务支付能力,为每个岗位设定一个薪酬标准。

比如行政专员月薪5000,薪酬专员月薪7000,战略专员月薪10000,保安3500。

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不管你现在在岗位上的人挣多少钱,这个岗位我就认这些钱。

比如现在在行政专员岗位上,一共3个人,分别是4500、6500、6800。未来行政专员就不涉及你们现在多少钱了,就是不管谁干都是5000。

实际操作时,需要员工“全体起立”,进行岗位竞聘。

你嫌工资低,你可以竞聘工作高的岗位嘛!

这种方式,好处是薪酬设定比较直接,每个员工薪酬和历史没有了关系。

不足之处,就是为每个岗位设定薪酬,一是工作量大;二是很多岗位薪酬设定的数值,可能不够那么准确;三是可能会引起某类岗位上的人,因为设定数值小于他的现有收入,所以他会玩命反对!

第三:局部加减处理。

局部加减,是说针对企业的员工,进行分类,有的增加薪酬,有的减少薪酬。这种方式,咱们不再针对性展开了。

简单说,就是“人为判定”某人是“高薪低等”、是之前领导“任人唯亲”…,所以,要对某些人进行降工资。

10年之前的国企改革,为什么容易非常激烈的矛盾,就是因为采取了这种愚蠢的方式。

如果今天你所在国企的薪酬绩效改革,还在沿用类似的思路,我只能说“非常遗憾”!

如果你请的管理顾问团队,教给你这么搞,我也只能说“非常遗憾”!

综上,国企改革中,对于现有员工薪酬的处理,采取“增量改革”的思路,“根据历史薪酬,就近就高入级入档”,所有员工薪酬标准略有增长,从而平稳、顺利的完成新旧“薪酬体系”的转换,是实际操作中真正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

0 阅读:0

职事拒华而不实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