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似与不似”的密码——浅析著名画家张守涛的艺术特色

书画展现历史文化 2024-08-08 05:44:50

文/冷传训

张守涛先生工作照

2020年元旦前夕,去拜访东西方艺术家协会主席娄德平先生时,在娄德平先生的工作室看到了一件精致的山水画。这件名为《山河无处不诗画》的画作尺幅并不太大,然其淡雅的色彩,清新的画面,巧妙的构图等都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在与娄德平先生聊天中得知,此画的作者是著名画家、美术理论家、教育家张守涛先生。

《江山娇色 》 125x245.5cm

有感于对这件画作的兴趣使然,回到家中,我特意上网搜索了张守涛先生的资料。在画家张守涛先生的简介中,我看到了这样一段文字:“作为一个多能而又兼事史论研究的画家,他首先是一个学者,绝非是那种只专事某一绘画品类便自诩为某王某圣的所谓名家。广博的学识使他的绘画涉猎广泛,随心所欲,山水、花鸟、人物、书法无一不精……”也许正是这样一段并不显眼的文字,勾起了我这个书画爱好者的兴趣。

《平安是福》 105X231cm

在中国当代画家中,拥有一定绘画技艺或水准的大有人在,然而能同时具备艺术乃至绘画理论的并不是太多。这种现象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书画创作的发展。相当一部分书画家,痴迷于临摹和抄袭古人或名家的画风乃至构图,而根本不知道去发扬,更谈不上去创新。作为学者型的书画家,张守涛先生凭借其厚重的艺术底蕴和丰富的创作实践,在当今书画领域独树一帜,既显现出对传统艺术的深刻理解又有对时代精神的孜孜追求,创出了个性鲜明、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

《一年好景君须记 》 68x136cm

众所周知,中国的山水画是画家把大自然的美景融入自己的感情并通过艺术手法表现出来的艺术。意境是山水画的特色,画中有诗,托物言情,用画开拓诗的意境是山水画家表达思维方式的手段。在张守涛先生看来,画家所呈现的不仅仅只是画面中那些花花草草、山山水水,而是其内心深处丰富的情感体悟。他认为:绘画作品是画家有感而发的产物。画家用气韵生动的墨色把自己内心深处真实的想法表现出来,让画面充满生活的韵味与气息,把大自然生机勃勃、情趣盎然的景致展露无遗。

《梅花欢喜漫天雪》 136x68cm

数十年来,在绘画艺术的道路上,张守涛先生始终勤奋的耕耘着,他的绘画取材广泛,山水田园、风云气象、人物、花鸟无所不包,凡中国画门类均有所涉猎。他注重师法传统,笔下的一花一叶、一树一石,都能随机而运、自然生发、神形兼备、气象可观。其艺术主张深入传统而不泥古、源于生活而有升华,以开放的艺术灵感遨游在艺术的殿堂,追求格高唯美、雅俗共赏、有笔有墨、有形有境的艺术风格。其山水画的最大特色是雄浑与灵逸,用笔飘洒奇秀;在构图上注重整体,突出“高远、深远、平远”等不同层次的艺术表达。黄山、泰山及桂林风景等名山大川在他的笔下皆洋溢着灵性及活力。

《井冈山烈士纪念碑》 136x68cm

张守涛先生非常注重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他山水画作品中温润秀丽的墨色,明显的散发着南派山水淡雅清新的韵味;而其作品中巧妙而又别出心裁的构图,又浸透着北派山水浑厚宏阔的气势。张守涛先生十分注重画面意境的营造,作品中充满诗意的布局与禅意深邃的画面,展示出一种和谐明快,意趣悠远的艺术天空。其笔墨的律动令观者既能感受到时代的脉搏在跳动,又能体味到那种心平气静,禅意盎然,有若静修般至静致远的心灵感悟。应该承认,张守涛先生的画作描绘的是一种理想境界,是一种精神寄托,是一个心灵家园。在张守涛先生充满睿智的意念里,绘画艺术不仅是通往精神世界的阶梯,更是追寻梦里家园的航船!

《清风有喜》 68x68cm

细观张守涛先生的山水画作品《江山娇色》、《春风春雨》、《壮哉黄洋界》、《漓江竹影》以及他的获奖作品《漓江山水》、《漓江秀色》等可以发现,作者在笔墨的把控以及色彩的运用上都具有极其高超的技巧。那浑厚凝重的墨色,流畅自如的行笔,将现实的景象转化为笔墨与色彩,这种赋予画面整体感、节奏感、层次感、气势感的表现手法,把山之博大,水之灵动表现得淋漓尽致,营造出一种和谐明畅,意趣深远的艺术空间。画家借助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把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眷恋提炼到画面中,从而形成了山水意境的跌宕起伏与文化景观的巧妙对接。增强了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感染力。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和视觉冲击。

《羊续 》 34x43cm

张守涛先生的山水画作品特别注重内心感悟的写照。在借鉴古今名家绘画技法的基础上,融入了自身的艺术因子。艺术评论家李起敏教授在为《张守涛花鸟画集》所做的序中有这样一段话:“他师从胡佩衡学山水,又师从侯及名学花鸟。得天独厚的是他自幼经常看到齐白石以及胡、侯等著名画家作画,日后潜移默化于自己的作品,师其意而不师其形,师其神而不师其笔,师其韵而不师其味,师其心而不师其手。如物象的极其夸张提炼象齐;用笔之爽快淋漓似侯……,然而前辈的影响最重要的是为他自己的创造提供了勇气和借鉴,而不是样板。他不愿意墨守成法亦步亦趋跟在别人后面走……在山水画方面,守涛以秀润之笔化佩衡之纵横,多有出兰之誉……”

透过上面这段评论不难看出,张守涛先生是一位头脑清晰、勇于进取的书画家。他谦逊好学又辨证取舍,知进退、善变通,把古人“师古而不泥古”的至理名言以及绘画大师齐白石“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的美学理论运用的恰到好处。

张守涛先生在北大讲学

作为一个成功的书画家,张守涛先生在追求绘画技法不断精进的过程中,始终不忘自身修养的锤炼。他认为:“中国画者,乃有修养之画也。中国画的意境、笔墨决不是能够单纯依靠技法所能完成的,更多的是依靠作者的修养而营造的,尤其是山水画就更是如此。”

《今宵月》

张守涛先生的创作历程,实际上就是在不断丰富自身学识修养的过程中,积累创作素材,提升绘画技艺。在他看来:生活就如同作画,一定要认真对待它。一个画家,生活在社会中,就要有社会责任感。而这种“责任感”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清楚,最好的作品几乎都是创作者心路历程的写照,亦是其顿悟抒怀的载体。文学作品如此,绘画亦不例外。

《人生易老天难老》

《心思所致》是张守涛先生喜欢且常用的一枚图章,透过这枚图章不难发现,他的绘画作品之所以能让观者拥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是因为他笔墨所呈现的是在真实的表现自己的思想,是用心的有感而发!

《观潮》

也许正因为如此,张守涛先生的作品才能以激情的心态去关切自然,借物言志;透过内在情境的延伸与拓展去丰富画面,他以写意的笔触与情感契合,将情与意、意与境与自身的感悟融会贯通,在一往情深的执着中显示出自己的情感与自然造化的相融,令其画作充满欢快明媚、清新俊逸,那简洁淡雅、朴秀多姿、意蕴幽逸的画风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为我们展现出一个诗情氤氲、古意盎然、宁静淡泊的精神世界。

注:此文写于2020年1月28日,此次刊发时经画家本人同意做了些许修改。

0 阅读:23

书画展现历史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