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的父亲究竟是曹頫还是曹颙?1973年,红学家吴恩裕发现的一段史料,透露重要信息

文娱史记 2023-11-24 08:33:31

曹雪芹的父亲是谁?

有人说是曹頫,有人说是曹颙。

迄今为止没有定论。

要明白一个人的身世莫过于查阅“家谱”,但是在《曹氏宗谱》里很奇怪的是,当记载到“曹雪芹”这一代时忽然中断了,后面全是空白。曹雪芹的“父辈”只记载到“曹颙”:“颙,寅长子,内务府郎中,管理江南织造。诰封中宪大夫,生子天佑。”在“天佑”下记载:“天佑,颙子,官州同。”在曹雪芹家族史上,“曹雪芹”是一个最重要的人物,为何这个人在“家谱”里“凭空消失”?发生了什么?或者说,这个名叫“曹天佑”的人是否就是“曹雪芹”?但曹雪芹生平好像并未做官。由于“家谱”上记载地极为简略,因此给我们留下很多谜团。

目前我们对曹雪芹的了解,都是专家通过发掘史料并进行考证的结果。迄今为止没有哪条史料清楚地说明曹雪芹是谁的儿子。更重要的是,大多数史料都非常笼统,给人模棱两可的感觉。比如袁枚说曹雪芹是曹寅的儿子,西清说曹雪芹是曹寅的孙子,明我斋虽与曹雪芹是同时代的人,但也只是笼统地说:“先人为江宁织造。”曹雪芹的好朋友敦敏在《寄怀曹雪芹》一诗里则说:“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通过这些史料我们得知:1,曹雪芹的确是曹寅家的后代。2,曹雪芹究竟是谁的儿子并不清楚。3,就算是同时代人的记载,也有很多不一致。

这就让我们对曹雪芹的身世之谜更加好奇。冯其庸和周汝昌认为曹雪芹是曹頫的儿子。冯的理由是:《五庆堂曹氏宗谱》里已经明确记载曹颙的儿子是曹天佑,没有说明曹天佑就是“曹雪芹”,因此已经排除曹雪芹是曹颙儿子的可能性,因此,曹雪芹的父亲只能是曹頫;周汝昌的理由则更复杂一些:他认为曹雪芹应该生于雍正元年,到雍正十三年的时候正好是13岁。乾隆年间曹家又有一次中兴,因此曹雪芹也经历了一次家族的风月繁华,倘若曹雪芹生得早于雍正元年的话,那时候曹家正处于“末世”,因此就赶不上曹家的繁华了,由于曹颙在康熙五十四年就死去,因此曹雪芹的父亲只能是曹頫!应该说,无论冯其庸还是周汝昌,认定曹頫是曹雪芹的父亲,都是推理的结果,有它的逻辑和合理性,但都是属于一种假说。因为就算我们认定曹雪芹是曹頫的儿子,家谱上也没有明确表明这一点,因此还是给我们留下很多谜团。

也有很多人认为曹雪芹的父亲是曹颙。理由是康熙五十四年曹頫写给康熙皇帝的密折,当时曹颙去世,曹頫入嗣为曹寅之子,继承了江宁织造一职。在汇报曹家的情况时,曹頫格外写道:他的嫂子马氏已经怀孕七个月,因此没有去北京奔丧,如果将来生下男孩,则我哥哥就有后代了!这个奏折写于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初七日,里面明白说明,二月的时候曹李氏进京叩谢天恩,走到滁州地面被李煦拦截回来,这时候马氏已怀孕7个月,三月的时候是8个月,因此再有一两个月,马氏怀孕的孩子就生下来。我们结合《红楼梦》里贾宝玉的生日是四月二十六日(贾宝玉身上有作者曹雪芹的影子),也可以推断,曹雪芹是否生于康熙五十四年的四月二十六日,他是曹颙的儿子?到雍正六年曹雪芹家被抄,曹雪芹正好是13岁。对于曹雪芹来说,“13”是个独特的数字,比如《红楼梦》里贾宝玉丢了通灵宝玉,和尚来送玉,吟道:“青埂峰一别,疏忽已过十三载矣……”曹雪芹特别点出这个“十三”来,大有深意。

当然,以上认定曹雪芹是曹颙的儿子,在逻辑上也非常合理,但仍然是一种推测!

那么,除了这些模棱两可的史料和专家的推理外,是否还有别的史料证明曹雪芹是谁的儿子呢?

1973年,红学家吴恩裕在《文物》杂志上发表《曹雪芹的佚著和传记材料的发现》一文,首次揭开200多年来曹雪芹文献研究领域的重要发现。这批新发现的史料包括:

曹雪芹《废艺斋集稿》的残篇;《南鹞北鸢考工志》的文字和图样残稿;讲解烹饪技法的几页残稿;《南鹞北鸢考工志》中敦敏、董邦达写的序言。尤其是敦敏写的《瓶湖懋斋记盛》序文,非常详细记载了曹雪芹中年的一次生活经历。

通过吴恩裕的考证我们得知,曹雪芹除了创作长篇小说《红楼梦》外,还创作了另一部巨著《废艺斋集稿》。

《废艺斋集稿》一共有8册。第一册是雕刻图章的,题名为“蔽芾馆鉴印章金石集”;第二册是《南鹞北鸢考工志》,是专门讲述扎风筝的;第三册是讲编织工艺的;第四册是讲脱胎手艺的,把人和物塑成后,然后制成模具,用纸浆或泥土塑造成品;第五册是讲织补工艺的;第六册是讲印染的;第七册是讲雕刻竹制器皿和扇子股的;第八册是讲烹饪技法的,命名为“斯园膏脂摘录”。

与《红楼梦》是“适趣闲文”不同,《废艺斋集稿》是一部实用书籍,目的就是教给那些普通百姓和残疾人一门手艺,用来当做谋生的职业。当曹雪芹这本书写成后,他的朋友敦敏、敦诚、董邦达等人都给他写了序言,给予高度评价。其中董邦达说:“好一片济世活人之心,知芹圃者能有几人?”寥寥数语,就把曹雪芹崇高的人品以及高超的技艺概括地淋漓尽致。

在敦敏为《南鹞北鸢考工志》一书所写的序言《瓶湖懋斋记盛》里,更是以活灵活现的笔触,写了他和曹雪芹的一次偶遇。

那是乾隆二十三年的冬天,敦敏的叔公过子和从福建做官回来,带回来很多古画,他不知道真假,于是请求敦敏叫曹雪芹过来鉴定。但是,敦敏往白家疃去了好几次都没有见到雪芹,失望而归。直到腊月二十日,他得到过子和的消息,准备在二十四日在家里请客,邀请董邦达一块过来。于是,敦敏便到街市上采买南酒。当他走到菜市口时,便到纸店购买几张宣纸。此时听到门外有笑语喧哗声,敦敏出来一看,正是曹雪芹,有人邀请曹雪芹去喝酒,曹雪芹正在推辞,敦敏赶紧走过去,帮助曹雪芹解了围。邀请曹雪芹喝酒的人与他约定日期离开了。

敦敏绘声绘色地写道:

乃趋前呼之,其围始解。芹圃不觉喜甚,谓余曰:“两承惠顾,失迎是歉。此番入城,已拟拜晤,不意邂逅于此,何遇之巧也。”

芹圃挽余行,且告曰:“往岁戏为于景廉扎风筝,后竟以为业。嗣复时时相要,创扎新样。年来又促我逐类定式,欲我以艺活人也。前者同彼借家叔所寓寺庙,扎糊风筝,是以居家时少……”

敦敏的文章很长,我们就引用这些。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这样5个信息:1,乾隆十年以后的曹雪芹家族已经彻底败落,曹雪芹流落到民间,所以他才与残疾人于景廉成为好朋友;2;此时曹雪芹已经搬出北京城,居住在白家疃;3,曹雪芹与宗室子弟敦敏敦诚等人往来密切;4,曹雪芹这时候仍然在创作或修改《红楼梦》,也开始创作《废艺斋集稿》,尤其是《南鹞北鸢考工志》一书。5,曹雪芹的叔叔在寺庙里赁房居住。特别是这后一条信息很值得我们注意。

前者同彼借家叔所寓寺庙,扎糊风筝……

曹雪芹称之为父或叔的人,只有曹颙、曹頫、曹顺、曹頔、曹桑额、曹颀6个人。

其中曹颙在康熙五十四年在北京去世;曹桑额在雍正年间因为与曹頫打了人参官司失败,被发配到打牲乌拉做了打牲夫壮丁;曹颀是曹宜的儿子,在雍正年间死去;曹雪芹的大叔父曹顺,倘若活到乾隆二十三年的话也已经80多岁,二叔父曹頔是70多岁;在曹家兄弟6人中,年龄最小的就是曹頫,乾隆二十三年间大约是63岁。换言之,在乾隆二十三年间,曹雪芹叔父可能的健在者就只有曹顺、曹頔和曹頫。由于曹顺和曹頔年老,这时候是否健在还未可知。因此,曹雪芹在这里所说的家叔,最有可能的就是曹頫,曹頫与曹雪芹的关系也最亲近。

这样我们就得出一个结论:曹頫是曹雪芹的叔叔。

结语

在清朝人关于《红楼梦》的笔记里,也有这样的记载,说《红楼梦》故事写的是曹雪芹的叔辈或姑辈。也透露《红楼梦》的诸多评点者中有人是他的叔辈。这些记载都很有意思,说明在《红楼梦》的创作中,曹雪芹家族的人也参与进来,给曹雪芹提出不少意见。更有学者研究表明,《红楼梦》中贾母与她的两个儿子:贾赦、贾政之间的关系并不亲密,总感觉不像亲儿子似得,隔了一层。尤其是在贾政暴打贾宝玉时,贾母愤怒已极,对贾政说的话毫不客气,一点也不给他脸面。虽然是小说里的情节,但小说也是源于生活的,比如曹頫虽继承江宁织造的官儿,但终究不是李夫人的亲儿子,他代替的不过是曹颙,也即马氏的丈夫,假如马氏生下儿子来,作为“一家之长”的曹頫要管教曹颙儿子的话,就会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手脚轻了起不到管教的作用,手脚重了就会受到李夫人和马氏的责难,他夹在中间很难做人!

因此,我们结合《红楼梦》小说里的情节,以及吴恩裕在1973年发现的这个重要史料——曹雪芹与于景廉到他叔父租赁的寺庙里扎糊风筝——认为:曹頫是曹雪芹的叔叔,不太可能是他父亲!

0 阅读:14

文娱史记

简介:有趣有料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