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女子在中国当70年老师,总理特批绿卡,家里有面国旗不让人碰

雅轩看历史 2023-04-28 06:17:01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22年4月7日凌晨,河南开封的人民医院中却人满为患,一位老人在这里离开了人世,从1953年开始,她便成为了一名教师,到此时为止,她已经执教了整整六十九年。

中国从来以尊师重教为先,学生们前来送别师长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不过这位老师却并非中国人,她是一位来自美国的女士,但一生中大多数时候都在使用自己的中文名,吴雪莉。

作为“中国十大功勋外教”称号的获得者之一,吴雪梨为这片东方的土地奉献出了自己的全部,她的骨灰被撒入了波涛汹涌的黄河之中,永远随着这个国家的生命脉络的浮动而留存于世上......

Shiley·Wood(艾什莉·伍德,Shiley也译为雪莉),这是一个1925年7月15日,出生于美国阿肯色州的小女孩的名字,她出身于一个高知分子家庭,雪莉的父亲是一名职业外交家,母亲则是世界和平理事会成员,毫无疑问,这样的出身对于她从小学会如何看待世界,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不过雪莉幸福的童年只持续到了她五岁的时候,因为在这一年,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她的家庭也被卷入其中,一家人的生活从优渥顿时落入了空前的贫困之中,所以雪莉只能跟着父母开始东奔西走地打工维持生活。

在这样的环境中,雪莉很难有什么其他的娱乐活动,但父母仍然全力支持她学习和看书,而到了她13岁的这一年,父亲的一位记者好友出版了一本自己的书,他很快将一本赠予了雪莉的父亲,由此也让她读到了这本书。

这位记者的名字叫做埃德加·斯诺,而这本书的名字叫《红星照耀中国》。

彼时的东方对美国人来说是遥远而神秘的,如同很久以前大航海时代西方人对美洲丛林的印象差不太多,所以年幼的雪莉很快便读得入了迷,但她却从斯诺细腻的笔触中,惊奇地发现,原来中国是一个如此辽阔、历史久远、文化繁荣的国度,而此时,在那片大地上正经历着无数重大变故。

从这个时候开始,雪莉便对这个从未谋面的国家产生了难以自拔的兴趣,而随着她的年纪逐渐增长,升入高中后又考进了密执安州农学院之后,她又从母亲的朋友——著名女记者、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那里,读到了《人类的五分之一》等记录中国的作品,心中的那份浓烈兴趣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愈来愈炽热。

而就在此时的密执安州立农学院内,有一位来自中国广西的留学生,和当时的无数同胞一样,他全力学习,力求找到科学救国之路,最后以公费赴美留学的机会而来到了这里,他叫做黄元波。

为了救国而学习,让黄元波的精神面貌显得比任何人都要高昂,而他并不知道,自己这副斗志昂扬、积极向上的样子,已经让身边的一位女同学芳心萌动。

这两个人,一个对西方科学孜孜不倦,一个对东方文化心仪无比,简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而且彼此之间非常有好感,在1945年的圣诞节,雪莉便和黄元波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此时正值二战结束,也是中国抗战结束,在一片欢喜祥和的氛围中,雪莉嫁给了自己的新郎,也从此改变了她的人生。

仅仅半年多以后,雪莉便跟着丈夫登上了前往中国的游轮,此时她不过才二十一岁,但面对着未知的前路,她心中的憧憬和激动远远大过害怕。

两人先是抵达了上海,在黄元波决定选择进入西北农学院任教以后,他们又匆匆赶到了南京,当时国内的教育资源极其匮乏,所以对于这两位高级教师的到来,农学院院长亲自一路跑到码头来迎接他们。

就这样,黄元波成了畜牧兽医系教授,而雪莉则当上了英语系副教授,不过她更重要的第一任务则是学习汉语。

当时的中国可没有普及普通话,甚至许多老师都操着一口浓厚的方言,这让雪莉十分头痛,最终硬是凭借着一本字典自己学会了大多数中文,并给自己取了一个新的名字——吴雪莉。

原本这般生活还算是充实而有趣,但很快在国民党蓄意挑动下,解放战争便爆发了,战火再一次席卷了这片土地,在这种情况下,吴雪莉和丈夫只能带着新生不久的儿子,和学校师生一起,辗转来到西安,后来又转而去往南京和上海。

在这段时间里,一家人的收入不稳定、而人口还在不断增加,战乱中换了好几份工作,但这却让吴雪莉真实看到了中国民间的样貌,不仅有贫穷的百姓、还有小商小贩、工人、学生,每一个行业都呈现出一种独有的文化特色。

直到1949年上海迎来了解放,吴雪莉当天极为高兴,她早于自己年少的时候就对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颇有了解,此时和大批民众一起,欢迎军队进城。

也是这一年的国庆,她苦苦排了好几个小时的队,才买到了第一批五星红旗,此后,这面红旗一直到离世前都被珍藏在家中。

解放后,生活就好起来了,一年后黄元波受邀前往河南开封筹建一所生物制药厂,吴雪莉自然也跟随着来到了这座苍老的古城,在不久之后进入了河南大学外语系担任教授,但或许她自己也不曾想到,会和这所学校结下半生的不解之缘。

上个世纪60年代的河南,与南京、上海这种都市截然不同,只用一个词形容的话,那可能就是贫穷,虽然这对夫妻都有着相当不错的工资,但他们要养活6个孩子仍然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所以吴雪莉在开封学会了很多很多东西,比如拉车、穿针引线、夏天插秧、割麦子,在无数朴素的百姓当中,她被深深融入了进去。

当时吴雪莉有一位瑞典老朋友给她寄来了一袋精面粉,她做成了面包分给孩子们,吃完后他们央求母亲让对方再寄一些,却被吴雪莉一口回绝了,她对孩子们说:

“不能伸手找别人要东西,这会给中国人丢脸。”

而在课堂上,她则是一个万众瞩目的存在,彼时的开封各大学校内,外籍教师简直屈指可数,更别说像她这样一位外貌出众、学识渊博的美国高材生了,学生们一开始甚至都不敢同她说话。

但他们很快就被这位老师的教学方式打动了,她的教学和任何人都不同,生动而深刻,她也不会局限于教学地点,无论是教室、图书馆、食堂还是哪里,她都能上课,这种西式的开放教育让很多学生感到惊异。

而到了1958年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受周总理的邀请来到北京定居,几年之后,在她的介绍之下,自己的好友,也就是吴雪莉的母亲道逊夫人也来到了中国,在周总理的盛情接待下和女儿一家人团聚。

在度过了十年动乱后,还是在周总理的关照之下,吴雪莉完成了一件人生大事——加入中国国籍,这在如今都不算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别提在那个年代,而实际上,在没有国籍之前,吴雪莉每次出门乘坐长途火车,都要去公安局备案。

但无论是否有国籍,吴雪莉都早已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在课余之外,她还通过自己对中文的理解,帮助美国的许多出版社翻译中文书籍,甚至于自己也出版了多部作品。

不仅如此,在1979年河南省的四届政协常委会上,所有在场人员都同意增补吴雪莉为四届省政协委员,作为一个曾经的美国人而加入政协,这是河南绝无仅有之事,放眼全国也万分罕见。

至于她一直勤恳工作的教育战线,吴雪莉的功劳更是太大,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生涯中,她大致培育出了三千多名学生、三百多名硕士、博士,其中有许多人选择了留校,成为了河南大学日后的骨干力量,有人从政、有人从商、有人远渡重洋去往国外......

在吴雪莉的学生中,完全不乏各界名人,但他们从来没有忘记这位恩师,很多学生甚至同她之间已经处成了母子、母女的关系,光是从世界各地邮寄来的礼物、贺卡就几乎把吴雪莉家堆满,而前去登门拜访的人也是络绎不绝。

那面购买于新中国建立时的五星红旗,每一年国庆时都会被吴雪莉挂在自己的小院门前,节日过后又会被她小心地珍藏起来,这面便宜而又做工不算精良的小旗,却是她最为珍视的宝物,不允许任何人随意乱动。

1979年,吴雪莉第一次回到阔别多年的美国探亲,而在之后,她曾陆续又去了八次,即便在曾经的祖国,她依然奔走于各大高校,向西方、欧美大力宣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真实的发展历程。

如此一位师德高尚、乐于奉献的华裔美籍的女士,对于中国来说,实在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缘分,她没有把自己奉献给中国,而是成为了中国的一部分,正如她那一口无比流利的河南话那样。

就这样,在2019年,适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大庆,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更是联合向她颁发了一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纪念章”,这枚奖章在整个河南省,唯有她一人获得。

2022年4月7日,吴雪莉老师因病逝于河南开封,这座她倾尽了大半生的城市,临终前,无数人围在病榻边嚎啕大哭,难舍这位金发碧眼的先生。

最终,按照吴雪莉的遗嘱,她的骨灰被家人撒入了滚滚长江之中,这条母亲河对于吴雪莉的意义,甚至超过无数中国人的感情,和她幼年时启蒙东方的那本书一样,她从没想过自己会成为照耀中国的那颗红星上,耀眼的一束光芒。

2 阅读:198

雅轩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