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看完长津湖战役全过程!

仗剑小书生 2024-02-04 03:08:39

零下40度,潜伏6天6夜,这惊天一仗,志愿军不惜冻成冰雕,也要誓死阻击美军。这就是抗美援朝战场是最广为人知的长津湖战役。

1950年11月5日,志愿军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的胜利,打退了挺进至鸭绿江边界的联合国军。

而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觉得这场失利不过是他们轻敌了,决定发起地面总攻势。

并以空中战役为先锋,先行轰炸鸭绿江上所有桥梁,以截断志愿军后续部队以及补给。

进而兵分两路,西线由美第8集团军沿清川江北上,一路平推至鸭绿江附近。东线由美第10军经长津湖后西进,绕原路进行包抄,再次将战线推到鸭绿江附近,将志愿军赶回中国境内,彻底攻占朝鲜全境。

以当时的局势而言,麦克阿瑟作出这种战略部署十分合理,因为从美军的情报来看,只要炸断了鸭绿江上的桥梁,那就相当于将入朝志愿军的人数控制在了3到4万人。

而当时联合国军在朝鲜的总兵力高达55.3万,光地面部队就达到了42.3万,并且其中有35万人都在前线一带。

并且美国高层在研讨后认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企图只可能是以下三种。

要么是寄希望于通过驻军来建立一个几十公里宽的缓冲区,来保护鸭绿江沿岸的安全。

要么就是希望同联合国军打一场消耗战,消耗17国联军的军事力量。

要么就是把美军全部赶出朝鲜半岛。

这三种可能性中,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是第一种,也就是说,麦克阿瑟作出的战略部署是在志愿军没打算继续南下同美军作战的前提下完成的,并且认为当时的志愿军人数只有3到4万人。

可事实上,入朝作战的志愿军从一开始就没打算龟缩防守,并且当时跨过鸭绿江的志愿军共有6个军,18个师,3个炮兵师等,总人数达到了23万。

虽然依然远低于联合国军最前线的35万大军,却也比麦克阿瑟预估的3到4万人多的多。

不过入朝作战的志愿军几乎没有雪地作战的经验,再加上装备、补给、后勤等完全无法与美军相提媲美,因此总体而言,当时的朝鲜局势依然是以志愿军的总体劣势为基准,一旦让美军实现他们的战略目的,届时不仅志愿军将全线崩盘,就连东北要地都将处于美军的威慑之下。

为了尽快在朝鲜站稳脚跟,原本被定为二线部队,在晚些才会入朝作战的第9兵团被紧急调往前线。

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副司令陶勇,由20、26、27军组成,人数共15万人。

他们久居江南,根本不适应朝鲜半岛的寒冷气候,匆匆换上冬装就急忙渡过鸭绿江。

而他们的最终战就是阻拦企图从长津湖一带西进的美第10军。

当时的长津湖地区气温已经达到了0下30度,且地形复杂,连野生动物都无法在这种环境中存活,当时的美国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就扬言,长津湖地区根本就不适合军事行动,就算是成吉思汗也不会想去征服它。

可麦克阿瑟为了实现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的目的,在前线调集了13个师、3个旅和1个团共22万多人的总兵力,配合1000多辆坦克,10000多门大炮和1200多架飞机,打算一举将志愿军推过鸭绿江。

而彭德怀司令员则利用美军轻敌心理,采取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战术,让宋时轮的第9兵团所属第20、26以及27军前往长津湖蹲守,以逸待劳,等美军进入伏击圈后再发动歼灭战。

此时,中美双方派往长津湖作战的兵力分别为,美陆战1师和第3、7步兵师以及韩国第1军团约10万人。

志愿军则是第9兵团所属的第20、26以及27军约15万人。

1950年11月初,接到命令的第9兵团就开始隐蔽地翻山越岭,他们衣着单薄,却要昼伏夜行,忍受着苦寒和饥饿不断行军,最终悄无声息抵达了预设战场。

11月27日傍晚,志愿军第9兵团已经悉数就位,20军位于长津湖西侧,27军位于长津湖北部和东北部。

当天夜晚,美陆战1师和步兵第7师数万军人缓缓而来,在复杂的地形上拖延出了50公里长行军部队。

他们既不知道志愿军入朝总兵力已经超过了30万人,更不知道此刻有10万大军已经占据了有利地形,在0下40度的严寒中伏击了6天6夜,此刻正虎视眈眈地凝视着他们。

当美军大部队的先锋刚刚走出这片山谷时,山林中传出了嘹亮的冲锋号和呐喊声。

此场景让美军大为震惊,10万志愿军宛如神兵天降,在宋时轮和陶勇的指挥下向美军发起猛攻。

美军毫无防备,志愿军趁着夜色越战越勇,经过一个晚上的鏖战,将美第7步兵师和陆战1师分割成5个不法。

11月28日,被分割的美军试图打通彼此间的联系,却被志愿军顽强打退。但被困的美陆战1师是美军精锐中的精锐,配合强大的火力以及航空支援,让前来围歼的志愿军付出了巨大伤亡。

到了11月29日,志愿军第20军第60师将从南侧增员而来的美、英韩联合军的1000多人歼灭。

11月30日,经过2日的围困,志愿军第9兵团的27军的集结了2个师的兵力,对被围困在新兴里的美第7师第31团以及第32团1个营和1个炮兵营发起攻击

到了12月1日,将其大部歼灭。

27军更是集结了两个师5个团的兵力由27军副军长兼80师师长詹大南统一指挥,重点围攻新兴里的美7师31团,也就是俗称的北极熊团。

这支精锐之师曾参加对苏维埃俄国的干涉作战而获得“北极熊团”的绰号,是是陆军中战斗力较强的部队。

歼灭了新兴里的美军后,志愿军却发现被围在柳潭里、下碣隅里的美陆战第1师师部率其2个团又2个营及1个炮兵营拼死夺路南逃。

志愿军不得不南下追击70公里,以双腿在雪地中奋力追赶,迂回包抄!

从12月1日起,志愿军第9兵团在追击中让美陆战第1师付出重大伤亡

12月4日,位于柳潭里的美陆战1师5团、7团用3天时间才走完这22千米,在志愿军的围剿下付出了1500多人伤亡。

12月5日,美第10集团军军长阿尔蒙德向守在下碣隅里的美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下令:“尽快撤退到咸兴地区。”并在当天深夜用海量炮火掩护陆战1师撤退。

而在追杀期间,志愿军几乎是以顽强的意志硬抗美军强大的工业实力,以水门桥为例。

志愿军曾在12月1日和4日两次炸掉了这座钢铁桥,而桥下就是万丈深渊。原本被堵在桥边的美军根本逃不过被全歼的命运,谁知美军工兵居然能两次修好铁桥。

即便是志愿军炸毁了桥基,美军同样能直接从日本空运来8套重量都超过1吨的铁架桥来组成桥梁。

而在1周时间里,不断追杀的志愿军也让美陆战第1师伤亡过半,溃不成军,并沿途遗弃重装备

到了12月12日,美陆战1师终于逃出生天,与前来增员的美军会合,不断南下,逃往东海岸地区。

如果不是美第3师和大量飞机在不断支援,美国王牌部队陆战1师很有可能被我军全歼与长津湖。

到了1950年12月24日,亚洲时间的平安夜,随着美第10军的撤离,历时20多天的长津湖战役以志愿军的惨胜宣告结束,这也标志着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的东部作战落下帷幕。同时也粉碎了麦克阿瑟的圣诞节结束战争的计划。

此战中中美双方都付出了惨烈的伤亡,其中联合国军共付出了36000多人阵亡的惨烈代价,其中光美军的阵亡人数就达到了2.4万,并成建制地歼灭了多个美军兵团。

而志愿军第九兵团更是付出了19202人的伤亡,另有冻伤28954人,冻死4000多人。

第9兵团虽然不辱使命,但从后来的复盘来看,有许多因素制约了第9兵团的战绩。

他们原本是为了攻台而集结的兵马,不擅长雪地作战,并且部分士兵衣着单薄,仅仅冻伤造成的非战斗减员就高达数万。

并且当时的长津湖也处于50年一遇的严寒之中,种种原因燃第9兵团的战力大打折扣。

如果运气再好一点,或许全歼美陆战1师也不是不可能。

1 阅读:248
评论列表
  • 2024-02-21 19:18

    一阵狂吹,请不吹不黑正视战史

  • 2024-02-22 10:31

    以志愿军的条件能打出这个战绩就已经是奇迹了!

仗剑小书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