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的中国国立图书馆,大厅超大却寥寥数人,反日书籍被销毁

袁载聊历史 2024-04-05 20:31:20

全组照片拍摄于1938年,日本占领下的中国国立京师图书馆,位置大致处于中南海居仁堂。但这并不是图书馆最初成长的地方。它的诞生地在北京什刹海后海北岸广化寺,生日是在1909年9月9日。当时一群奉命去西方考察的中国官员,发现图书馆是一个好东西,可以让没钱读书的穷人,也能享受知识的熏陶。进而达到让知识下沉到平常百姓家的目的,如此一来自然而然国家的整体文化水平就提高了,于是回国后力荐修图书馆。

面对数次被外国按在地上打的经历,清朝政府也并非完全昏庸无能,他们明白只要百姓有文化了,中国才可能再次站起来,让外国称呼自己“天朝上国”。于是在1909年9月9日,下令四品翰林院编修缪荃孙负责图书馆修建。但对于清朝皇帝来说,遗憾的是他没能看到这座图书馆屹立在“大清帝国”,因为1911年的辛亥革命,让整个清朝统治完全土崩瓦解。同时因为动乱中战争谁胜利更重要,保护文化显得不重要,图书馆修建工作一度中断。

也正是因为这个中断,就算是清王朝灭亡的最后一刻,图书馆都没有对外开放,进而达到让老百姓聪明起来的结果。直到辛亥革命之后,一位叫江翰呈的文化人,在1912年7月向当时北洋政府教育部,送去了一份“长篇大论”——新京师图书馆阅览章程。根据新章程的批准,在 8月27日京师图书馆正式开门“营业”,向那些想学东西,却接受不了高额书本费的人敞开了知识的大门。

由于是清朝皇家特批的机构,图书馆里的藏书极其的丰富,不完全统计在正式开馆之时,藏书就达到了5424部,151375卷, 52326册,内容涉及古今中外所有的知识。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所熟知的大思想家、超级网红级文化人鲁迅,当年曾执掌过图书馆,鲁迅于1912年任教育部部员兼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主管图书馆工作,并为京师图书馆的直接负责人。

上图直接可见,在1937年的国立图书馆大厅,虽然大厅面积超大且装潢不亚于皇宫,却寥寥数人就读。至于为什么会这样,理由很简单,因为当时日军占领了北平,很多老百姓并不知道日本人来了会干什么?于是都非常谨慎的在家中闭门观望。同时日本军队为了保证自身利益,对包括国立图书馆在内的北京各个图书馆,进行了大排查,那些爱国反日、国民党、关于共产主义、国民党的书统统销毁。(后期上色)

0 阅读:0

袁载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