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晚年真的想换太子吗?其实他是以换太子为借口,达成这些目的

民间传奇人物 2024-06-12 20:56:58

刘邦的晚年一直在干两件事,一件是平定大小诸侯王的叛乱,削弱异姓分封同姓,甚至因此引发了汉匈战争和白登之围;另一件事就是嚷嚷着要换太子。前一件事因为有宗室和外戚的鼎力支持,以及功臣集团的分化,进行的非常顺利

而后一件事因为外戚集团的强烈反对,导致刘邦两次提出来最后都无疾而终。很多人对此不理解,刘邦可是手握实权的开国之君,为什么换个太子都做不了主?强换不行吗?谁不服收拾谁啊

刘邦

刘邦要换太子,他自己说是因为“如意类我”,意思是戚夫人生的刘如意和他最像,所以要让如意当太子。史书还记载了戚夫人深受刘邦的宠爱,经常在刘邦面前吹耳边风,使得刘邦越来越坚定自己的想法

但我们只要细读史料就不难发现,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毛主席曾经评价过刘邦,他是封建皇帝里最厉害的一个,是一个高深的政治家;这也就意味着刘邦不会因为刘如意和他的性格更相似,就做出更换太子动摇国本的事

汉朝以前有很多个君王因为随意的更换太子,导致国家衰弱甚至灭亡,刘邦是知道的。但他仍然提出换太子,为什么?我们来看一下刘邦提换太子是什么时候就明白了。早在刘邦平定天下时,他就和秦始皇一样盘算着如何让自己的子子孙孙永坐江山

影视剧中的刘邦和戚夫人

刘邦分封家人

刘邦于是将自己的兄弟子侄都分封出去做诸侯王,还给与大量的钱粮和兵马,一旦功臣集权想架空皇权,或者外戚集团想谋朝篡位,诸侯王们就可以起兵勤王,以此达到拱卫皇权的目的

事情也和刘邦预想的一样,诸吕之乱就是诸侯王作为主力平定的;但分封诸王也有坏处,那就是待他们强大起来后,可能会不服中央的管理,甚至造反。刘邦对此也很清楚,但这些诸侯王都是他的同胞骨肉

刘邦认为即使他们造反,天下也是刘家的天下,总好比落入他人手中。就像靖难之役,无论是朱棣赢了还是朱允炆赢了,天下都在老朱家的,对朱元璋来说差不多。而分封诸王最大的阻力是外戚,也就是吕雉的家族

诸吕之乱

汉初功臣代表

因为吕氏巴不得皇子们无权无势,这样刘盈登基之后,吕氏一族才能没有阻力的鸡犬升天,列土封疆。要是把刘氏子孙都分封出去,他们吕家在刘邦死后也不敢轻举妄动,他们一动刘氏诸王就会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对他们群起而攻之

其次就是功臣集团,他们对分封刘氏诸侯王一事也有所不满,首先刘邦对开国功勋下手,清除异姓王就让一部分功臣颇有微词;现在刘邦要将从异姓王手里得到的土地封给自家人,功臣们自然觉得刘邦不够仗义

怎么的,当初项羽打你时是兄弟们帮你挡着,还冲锋陷阵帮你打下江山;现在轮到封赏了,最大的好处你却都给自家人?面对功臣和外戚的不满,刘邦表示我们换太子吧

影视剧中的吕雉杀韩信

汉惠帝刘盈

外戚之所以是外戚,就是因为他们属于太子的母系亲族,未来的皇帝有一半血是他们家的。如果刘盈不是太子那吕氏就失去了外戚身份,以后更不可能列土封疆了。也就是说吕氏外戚集团的资本都压在刘盈身上,他们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换太子

对功臣集团而言,天下刚刚平定,富贵荣华的日子还没过几天呢,一旦更换太子国本动摇,势必引起血雨腥风,弄不好国家动荡王朝覆灭,功臣集团的资本就会在损失。还有一些功臣为了延续自己的政治生命,安排了家族小辈去追随太子

一旦太子更换就意味着站错了队,新太子继位后功臣集团就不好过了,于是反对分封刘氏的声音就没有了,前提就是不换太子。这就是著名的开窗理论,当很多人不同意你开窗的时候,你只要提议拆屋顶,他们就会为了阻止你拆屋顶而同意你开窗

开窗理论的提出者鲁迅

夏侯婴救刘盈和鲁元公主

毕竟两个选择都会损失的话,人们肯定会选损失小的那个。刘氏诸侯王分封好了之后,刘邦开始走他的第二步了,那就是分化功臣集团和外戚势力;汉朝初定的时候,以萧何为首的功臣集团和以吕雉为首的外戚集团,关系是非常亲密的

因为他们在帮刘邦打天下的时候,不只一次合作,而且吕雉的哥哥吕泽,也属于名列前茅的功臣。夏侯婴救吕后的儿女刘盈和鲁元公主,也使得吕氏外戚和功臣集团更加亲密,当外戚和功臣铁桶一块无法相互制衡的时候,最担忧的就是皇帝。

所以刘邦必须瓦解他们的亲密关系,刘邦给出的办法是换太子,前面说过对吕氏外戚而言,刘盈当太子他们的未来才有保障;但是对很多功臣而言太子是谁无所谓,他们做的是汉朝的官,只要忠心于大汉不乱站队,未来谁当皇帝他们都能得到重用

吕泽

影视剧中的刘邦和吕后

但当刘邦提出换太子的时候,功臣集团就被迫面临站队的问题。在功臣集团看来,支持刘邦换太子就意味着得罪吕氏外戚;只要刘邦没驾崩那吕雉就是皇后,她完全可以用除掉韩信的方式来除掉任何支持换刘盈的功臣

但反对换太子就可能得罪刘邦,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如果默不作声又意味着两边都不支持,结果可能是得罪两方;刘邦通过换太子的提议,使功臣集团被迫站队,也使吕氏外戚对支持换刘盈的人起了杀心,对不表态的人起了提防

功臣集团自身也因为不同的站队,分裂为了不同的阵营。况且吕氏外戚已经对韩信等功臣动过手了,不满吕氏的那些功臣也会起到制衡吕氏的作用。外戚和功臣相互缠斗,皇权不就稳了吗

皇权

白马之盟

通过刘邦的操作后,汉朝形成了这样的局势,外戚和功臣集团坐镇朝中,诸侯王单凭自己的势力不敢有所动作;诸侯王和功臣联手又将对他们不满的外戚压制;虽然刘氏宗室和吕氏外戚不对付,但他们都不希望看到功高震主的权臣,又会一起制衡功臣

最后刘邦宣布了白马之盟,非刘氏不得为王非功臣不得为侯,一旦有谁不遵守,另外两方可以联手将其削弱甚至镇压,也就是说刘邦没有真的打算换太子,他是以换太子为借口,制造汉朝三大势力相互制衡的局面,让后来的皇帝能通过平衡之术坐稳天下

但刘邦没有算到刘盈会死在吕后之前,导致吕后借着皇帝年幼的机会临朝称制,外戚最终最大,白马之盟成了一张废纸;诸侯王也在未来反了,挑起了七国之乱,而结束四百年汉朝的,恰恰是功臣集团的曹操之子曹丕

影视剧中的吕后摄政

或许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定数吧

1 阅读:282
评论列表
  • 2024-06-14 04:19

    其实是要换皇后。子女的性格必定是父母和老师给他塑造的,而按照大家熟知的刘邦和吕雉这对夫妻的为人,是绝对不可能教出刘盈那样的儿子的,但刘盈实实在在就是一个好的不能再好的心地纯良的至善之人。因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刘邦根本没时间教育刘盈,刘盈的性格是受母亲的影响,即,吕雉原本是一个温柔贤淑、心地善良的贤妻良母,是刘老三硬生生把她逼成了心理变泰。

民间传奇人物

简介:分享民间故事,讲述名人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