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6月11日,随着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一场声势浩大的变法维新运动开始席卷大清国。
这是光绪皇帝登基之后接的第一个大项目,他踌躇满志,兴高采烈,热血沸腾,誓要搞出一个开门红。他要让全天下的百姓看看,让满朝的文武看看,让背后的慈禧老妈妈看看,他光绪不是废物,更不是傀儡。
他带着手下的维新派,马不停蹄,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发出了一道又一道政策指示,范围涉及经济、文化、军事的方方面面。其决心之强、规模之大,力度之深,不说是前所未有,那也是古今罕见,全世界都跟着瞠目结舌。
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仅仅过了103天,这场变法却突然成了政变,光绪皇帝被囚瀛台,维新派则是逃的逃,抓的抓。其中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更是引颈受戮,被斩首于菜市口。
关于戊戌变法的失败,很多人都将其归咎于慈禧太后,包括教科书都是这么讲的。因为是她发动了戊戌政变,从而终结了戊戌变法的进程。但事实上这只能算是一部分的原因,毕竟慈禧太后起初是同意光绪帝变法的。作为当时大清王朝的实际掌舵人,她若是不点头,压根儿就不会有变法这档子事儿。
但是后面慈禧为何会和维新派闹掰,进而发动政变成为了变法的终结者?或许这应该要从光绪和维新派他们自己身上找找原因才行。
首先我们要知道,变法不是过家家,而是一场深刻的社会改革。需要广泛地涉及到不同的阶层,不同的行业,以及不同的人事,极其的繁琐复杂。
专业的事最好是专业的人来做,光绪和维新派什么都好,他们志向远大,敢打敢拼,有干劲儿,有冲劲儿,是正儿八经的想要搞好变法这件事,但唯独就是缺了这“专业”两个字。
这是一群初出茅庐的菜鸟,在戊戌变法之前压根儿就没搞过类似的项目。所以他们极其的缺乏相关经验,一上来就是想当然的瞎搞胡搞,
尽管他们也拿出了诸如《应诏统筹全局折》这样的施政指导书,并且据此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但那也只是在纸上谈兵而已,压根儿就不具备可操作性。
咱们都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先放什么,后放什么,那都是有要求的,而变法也同样如此,一定是要由浅入深的进行,要从局部到全部,从部分到全体。说简单点儿,就是得找个地方搞试点,如果试点成功了,咱们再向全国推广,不行咱们就找出问题整改后再搞。
然而维新派在戊戌变法中却不是这样玩儿的,他们一上来就是直接放大招,将一切推倒重来,在全国范围内大批量的推行各种新政。据记载,在戊戌变法短短103天的时间里面,光绪接连颁布了一百多条改旧革新的上谕,涉及政治、军事、文化、以及经济的方方面面。
如此短的时间,如此密集的安排,上面发号施令的人是痛快了,但下面执行的人却是要骂娘了,因为他们压根儿就来不及去消化这些东西。很多官员往往这边才刚收到消息,正准备着开会讨论一下怎么去执行,新的指令又来了。
所以别看戊戌变法的场面闹得很大,但实际上并没有干多少事情,很多的新政都还是停留在口头上,压根儿就没来得及去执行。
当然即便是那些进入到执行阶段的方案,那也是有着一堆的问题。纸上谈兵的维新派总是喜欢想当然的发号施令,而缺乏对问题足够的周到考虑,以至于最终的结果和预期相差甚远。
比如废除八股,让天下醉心科举的士子直接断了仕途,但却没有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于是八股士人“骤失业”,而他们对于变法也自然坚决反对。甚至有些激进一点的读书人,还打算去行刺维新派。
再比如裁撤詹事府,光禄寺、大理寺等闲散旧衙门,由于未对被裁人员做好妥善安置。由此导致近万人平白无故丢了饭碗,他们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就从高高在上衣食无忧的公务员,变成了下岗待业的无业游民。
再还有裁撤各地绿营,准令旗人自谋生计,同样也是没有给予相应的安排,让那些当兵的和旗人一个个都得要为吃穿发愁。
有一说一,以上这些新政对于当时的清朝都是有利的,并不能算是绝对的乱弹琴。像废八股有利于人才选拔,裁减冗员可以减少不必要开支,裁减绿营是为了训练新军……
但是在当时搞这些政策,是会得罪很多人的。
比如废除八股,把天下学八股的读书人得罪了;裁减冗员,把各部门的大小官员们给得罪了;裁减绿营,把当兵的给得罪了;准令旗人自谋生计,则是把旗人给得罪了。
当然自古以来,变法都是要得罪人的,势必有一群人的利益会受到损害。但是饭咬一口一口吃,变法要一步一步来,这样直接一步到位显然是会出问题的。尤其当所有人都成为了变法的阻力时,那么这个变法就很难再进行下去了。
不过此时维新派依旧还有希望,毕竟一切问题的根源都来自于他们的不专业。既然如此,那就去找专业的人来做,只要他们能够找准问题,及时的做出补救安排,把整个变法的流程给捋清楚,那么戊戌变法依旧可以继续下去。
而当时的大清朝并不缺少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像以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的洋务派,那就是很好的选择。
一方面他们是纵横官场多年的封疆大吏,业务娴熟不说还兼具实权,门头路子铁定要比维新派这些菜鸟多。另一方面他们搞过洋务运动,对于西方的那一套不说融会贯通,至少也是滚瓜烂熟,什么合适,什么不合适,他们肯定更清楚。
尽管作为官场老炮,这些人或许会存在一些守旧的想法,或者是有着一些私心不能完全地站在维新派一头。但总体来说,他们是实力派,而且比维新派更加的专业,执行起变法来肯定也要更加的有效率。
维新派不说全盘让路给他们,至少也该去拜拜山头商量一下合作。只要双方能够达成一致,那么戊戌变法就有搞头。
可惜不知道是不是瞧不上别人的缘故,还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维新派压根儿就没想过这茬,他们只觉得自己有皇帝的支持就行了。而当变法遇到阻碍的时候,他们更是没有想着如何去解决问题,而是找几个红顶子大员来杀鸡儆猴。毕竟当年商鞅变法受阻,也曾拿太子老师开过刀。
这么算来算去,基本上大清朝上上下下各个阶层,维新派基本全都给得罪了个便。导致他们纷纷站到了维新派的对立面,成为了变法维新的阻碍,而整个大清国也因此被搞得乌烟瘴气,朝堂之上人人自危,朝堂之下民不聊生。
看到这种局面,慈禧自然是坐不住了。毕竟她要的是变法图强,而不是捣乱惹事。既然光绪和维新派把变法搞砸了,那么她只能是出来给他们擦屁股。然而维新派却不甘心自己如此潦草的收场,还想要做最后的挣扎。
在他们看来,一切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权力不在自己手中,以至于推行变法时处处受阻。那么只要拿到绝对的权力,那么一切的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于是他们打算兵行险招,实行政变,软禁慈禧太后,用武力杀掉一切阻碍变法的人。
不得不说,维新派的这个想法其实是不错的。但是这群菜鸟又如何斗得过慈禧这种老手?要知道政变这种事情,她慈禧可是最擅长的,以前可没少玩儿。可以说在慈禧面前搞政变,其实就无异于关公面前耍大刀,其最终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有康有为这个伪君子怎么能成事?
什么都不懂,就去谈变法,那不就是瞎胡搞吗?
光绪选错了人,康有为其实就是一个贾骗子,这个人自封为圣人,实际他即不懂中学,又不懂西学。当然本质上戊戌变法失败是因为清政府的落后愚昧造成的。
其实慈禧不反对变法,可惜业务员上门推销找个二把手聊的来劲,把一把手甩一边。还有就是还是去推销理念,没有实际操作产品
主要还是皇帝对军队的掌控太弱了,想想满人刚入关的时候,强行剃头,穿满人的衣服。不服从就杀,都乖乖的
居然还有给慈禧洗地的[得瑟]
康粱变法失败的原因,有皇帝支持下也没用。皇权在慈禧手里,这套变法不合适当时国人。腐败清代想要靠变法改变,难真的难实当初的决定。
权力在西宫和地方封疆大吏手中,光绪不会用人,依靠的维新派都是什么泥腿子,说话谁听啊,政令出不出的了皇宫都是守旧派说的算,历史上改革成功的商鞅张居正都是皇权集中的时候,就这都没啥好下场,晁错王安石强行推行,一个成了替罪羊,一个留下骂名不得善终
就是一群投机倒把的知识分子!
在日本不是成功了吗?而在大清,洋务运动不是也失败了吗?
说的有道理,变法失败就是出在自己身上。维新派只会纸上谈兵,具体实施是一门技术活,要由专业人士来进行,要循序渐进八面玲珑的巧妙执行才能收到成效。
唐朝,明朝,清朝,灭亡都是因为皇帝指挥不动军队了。
一群毫无执政经验、对国家行政运作一无所知、顾头不顾腚、把治理国家当成小孩过家家游戏的小屁孩。
好文章,改革就是改掉一部分人的利益,资源重组,没有好的执行者,还有很多
光绪看不清局势,又碰上康有为这废物,只能说梦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谭嗣同凭一张嘴就想说服袁大头搞武装政变………当然,谭嗣同的精神气节我是很敬仰的。
变法最难的是执行,一刀切的行政命令往往搞得更糟,最好的就是搞试点。当年雍正那么老辣那么牛的皇帝,变革开始都是搞的试点。
太过急进,没平衡各方利益稳步推进,急于求成,就是没慈禧也一样失败?
维新派就没能人,全是抄日本的作业,国情不同急可能行得通,修修改改更加是混乱,慈禧让他变革本身就是对他亲政的考验,可惜他考砸了,碰鼻子了只想怪老一辈碍事
有没有一种可能,老师也不知道
商鞅变法得罪大臣交挽利益,士兵农民全靠自己得到奖励。
一点实权没有 简直就像小孩胡闹[得瑟]
重点还是触碰了某些人的利益 大重点是光绪这帮人光改革 手上并无实权
大明败后,大清说明太祖朱元璋就是个小丑,猪腰子脸,脸上都是黑痣
康有为这个人比明末的东林党还要虚伪
主要是玩归玩,怎么玩都无所谓,搞政变就触底线了,老妖婆是搞政变过来的,很清楚失败的一方是有多惨。
有点道理。这事儿如果交给诸葛亮来办,说不定还能办成。
老师从不说实话
变法动摇了地主阶级的根基,必然引起地主阶级的反对
既然是变法,哪能做到面面俱到,万无一失。
洋务派袖手旁观就说明了一切
最后还保留了一个京师大学堂
老师课堂上告诉你的是“正史”,其他看到的一切都是“野史”,“正史”往往都是“官方”要求老九们“修订”过的…
满清就不是华夏的
变法是对的,但变法的人不对。
百日维新祸国殃民!
有这部分因素
好文章!
必须是以慈禧老佛爷为核心的黄族内阁才能完成变法
归根结底还是慈禧的错,一开始扶助个小皇帝,搞垂帘听政,不给历练的机会,到了国难当头时又想撂挑子,让毫无执政经验的光渚匆忙接手,短时间无法聚集一群富有经验的执政集团,结果只能病急乱投医,被伪君子康有为一顿忽悠,搞得热血沸腾,于是一场纸上谈兵的变法就开始了,没有大臣支持,没有民意力挺,狂飙突进式的改革一下子就走进了死胡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