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哲学:道寓于艺、经世致用、道以器行、实有

文字有思想 2024-08-22 00:57:21

道寓于艺 明清之际方以智用语。意谓事物的一般规律存在于具体的技艺之中。在文艺美学中,则指思想政治存在于艺术的形式、技巧中。他说:“道寓于艺者,艺外之无道,犹道外之无艺也。”(《东西均》)又说:“道之于艺也,内之于外也,顿之于渐也,体之于用也,有用之于无用也,皆相因,一有俱有者也。”(《东西均》)认为道在艺中,通过艺表现出来,没有艺外之道,也没有道外之艺;二者关系如同内外、顿渐、体用之间一样,都是相互依存,一有俱有,一亡俱亡的。方以智本于孔子“志于道”、“游于艺”(《论语·述而》)的精神,主张道艺并重,艺中求道,反对艺外求道。这是针对传统思想中忽视道、艺的辩证关系,借口“文以载道”或“道即是艺”的说法,强调文艺为道德政治服务而忽视其自身特点的倾向的批评;同时也是针对晚明文艺受王学末流“空谈心性”的影响而表现出的空疏俏丽、华而不实的“蹈虚”风气而发的。这是明清之际实学思潮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清初的学术思想和文学艺术产生过重要影响。

经世致用 指学问须有益于国事。明清之际顾炎武认为:“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与人书三》)提出应“引古筹今”,作为“经世之用”(《与人书八》)。黄宗羲提出:“受业者必先空经,经术所以经世,方不为迂儒之学。”(见全祖望《神道碑文》)清章学诚也提出:“史学所以经世,固非空言著述也。”(《文史通义·浙东学术》)

道以器行 明清之际施闰章的认识论命题。施闰章为学强调躬行践履,反对空谈心性,提出“道以器行,数以象显”(《青原毗卢阁记》)。认为一般(“道”)不能脱离个别(“器”),抽象(“数”)不能脱离具体(“象”)。与“意之所在便是物”(《传习录》上)和“山中花树不在你的心外”(《传习录》下)等命题完全对立。

实有 明清之际王夫之用语。用以表述物质世界客观实在性的范畴。该范畴在宋明时期通过有无、虚实之辨已逐步形成,在王夫之的哲学思想中得到系统的阐述。他认为“实有”的含义是“天下之公有也,有目所共见,有耳所共闻也”(《尚书引义·说命上》)。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是人所共同感知的,是绝对真实的,“从其用而知其体之有”、“体用相胥而相需以实”。王夫之还改造了《中庸》“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等命题,以“诚”表示“实用”,认为“阴阳有实之谓诚”,“诚也者,实也,实有也、固有之矣,无有弗然,而非他有耀也”(《尚书引义·洪范三》),即认为物质及其运动形态的实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本来如此,永远如此。

0 阅读:0

文字有思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