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灵的宝藏——探秘历史上有关盗墓的隐秘江湖

火耀西南 2023-09-25 19:51:04

文/编辑:nirvana

盗墓是一个古老的“职业”,盗墓者的产生几乎与墓葬的兴起是同步的。《庄子》《吕氏春秋》等古籍中已经有关于盗墓技术的详尽记录。历史上记载的被盗最早的墓葬是距今约3600多年的商朝第一代王商汤冢,在距今约2700年的西周时期即被盗。到近代中国,盗墓行为蔚然成风,盗墓行为最烈、技术最为先进的地方首推洛阳与长沙。20世纪二三十年代,洛阳盗墓行径曾经震动世界,长沙的职业盗墓者被称为“土夫子”。

作为《鬼吹灯》和《盗墓笔记》的忠实读者,我一直对小说中跌宕起伏的故事,古老的传承,神秘的遗迹,兄弟间的情谊,生死无常加之以幽默精炼的语言、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深深吸引,小说构建的这处独特的“江湖”,让我觉得聊聊盗墓,确实是一件很不一样的事情,所以今天就让我们来聊聊真实的关于盗墓的江湖旧事。

壹.盗墓之风

盗墓之风,可谓是绵延数千年而不绝,其复杂的社会原因,让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都纷纷加入到盗墓者行列中。上到帝王下到平民,从高级将领到普通士兵,从管理一方百姓的父母官到肩负守墓职责的守墓人,无一不在中国盗墓史上充当着角色。

在我国古代,较大规模的盗掘陵墓,大都发生在战乱时期,军队和农民起义军都干过。像我们所熟知的项羽、曹操等,都曾进行过大规模的盗墓活动。还有比如董卓、温韬,近代的张宗昌、孙殿英、党玉琨也是较有名气的代表。历史上还有不少的农民起义中也都发生大规模的盗掘陵墓。当然这种也没太多技术含量,只要打得了战,管得了饭,摆得了烂,大部分大型陵墓都会给你掏个一干二净。

就像我几年前去龟山汉墓看到的墓穴甬道一样,那么粗的条石把甬道堵得严严实实的,每块条石的重量约五六吨重,凭几个盗墓贼,那时不可能搬动的,但是军队就不一样了,这东西没什么技术含量,人多马多,滚木、喊着号子,大张旗鼓的干,再大的肠梗阻它也得给疏通了。。。

但是虽说每朝每代也许都有王侯盗墓、将军掘冢或是地方官监守自盗,但是中国盗墓史上数量最多、最为普遍的仍是民间盗墓。民间盗墓者数量庞大而且活动隐秘,因此历史上鲜有记载。

但是无可否认的是,中国历史上大多数的盗墓活动仍是民间盗墓者所为。今天我们说的主要就是民间盗墓,而这个行当虽然没有小说中那么牛逼,但是由于人数的限制和行为的隐秘,必须通过更高的技术含量来达到目的,所以必然具有神秘性和很多不为人知的江湖规矩和江湖故事。

贰.江湖派别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派别。这盗墓的派别就以长江为界,分了南北两派。北派中又分出洛阳(河南)帮、关中(陕西)帮等很多派别,南派又有诸如“广东帮”,“长沙帮”等等。每帮各有“活动范围”,外帮很难进来。一般情况下,各帮相安无事,互不侵扰,各做各的。

两个派别之间,虽然盗墓的目的是相同的,但是技巧上又有很多不同,北派以施工和对器械的使用见长,如盗洞打在什么位置(棺前或棺尾)、掘成什么形状(方洞或圆洞)都有讲究。

像方口形的盗洞就是关中帮所创,因在陕西关中地区的黄土地上多见,所以江湖上将这种盗洞就叫做“关中式盗洞”。北派盗墓贼在器械的使用上非常讲究,比如洛阳铲就是北派盗墓贼、洛阳马坡村的李鸭子发明的,他们既可以利用它来盗墓,也可以施展他们盗墓的绝技。

南派则走的是风水技术流路线,通过自己或是祖传的经验,结合所掌握的堪舆理论来探穴盗宝,他们对中国古代的风水知识有独到研究。其中南派中的“长沙帮”盗墓贼所总结的“望”、“闻”、“问”、“切”四法,就是其中的绝技之一。

像当时民国年间在长沙的一个蔡姓的盗墓高手,此人就是非常擅长于风水之术,他若出门选点,从者必云集左右。一次,他到宁乡县走亲戚,一行人走到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别人都站在桥上看风景,蔡夫子脑子里已经开启了工作模式,指着一块水田对同行人说:“这块田下面肯定有大墓,里面东西肯定能让我们大赚一笔。”

同行者半信半疑,“蔡夫子”见这话没有达到意料的效果,有些气恼,也想在众小子面前故意露一手,于是打赌:“这样,如果我们挖了,没有古墓没有明器,我自己愿输一千银元;如果有,墓中出了宝物我要独占七成。”

众人积极性一下就上来了,赌兴大发,还走么子个亲戚,一千银元或者三成的宝物利润,怎么都不赔本,立马回去摇人吧!当下大家各自回家,暗约乡民数十人于夜间发掘,到半夜时,果然掘出一砖室大墓。墓壁彩绘死者生前生活图景,墓内有宝剑、宝鼎、玉璧、漆器、金饼、砚、竹筒等物几百件。

长沙子弹库出土战国楚帛书

后来这批宝物被蔡夫子卖给美国一传教士,得大量美元而暴富。后蔡氏在长沙子弹库盗掘出著名的战国帛书,同样被美国传教士弄到了国外。

南北方地理环境和历史传承的差异,造成了北方和南方墓葬的不同。千百年来,南北方保持着各自的特点,传承着两种不同的文化。

叁.专业设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哪行,没点趁手的装备,您都不好意思出去跟人打招呼。盗墓贼同样有自己这个行当的专业工具,下面我们就来说几样特殊的东西。

河南洛阳城历史文化悠久,历史上曾为十三朝古都,一直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心。时至今日,洛阳名闻天下的“洛阳三宝”,就是龙门石窟、白马寺和洛阳铲,其中前两样都有极好的声名,而独独这第三样似乎并不光彩,因为它是一种盗墓工具。

洛阳古墓

凡是都有因果,洛阳城的盗墓风行,主要来源于洛阳历史上的厚葬之风,历史上洛阳达官显贵异常重视自己的墓穴的修建,而且随葬品丰厚,正因为如此,也导致了洛阳盗墓盛行,挖得多了,也就总结出了不少的经验教训,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嘛,那关于洛阳铲,也就是在实践中慢慢摸索出来的:

洛阳邙山马坡村,有个农民,真名已经没人知道了,反正江湖上的诨名唤作李鸭子,很小就进入了这个行当,在民国十二年间有一天,他到十几里外的孟津县赶集。有个来自偃师县马沟村的熟人正在搭棚子,准备卖煎包子。

双方见面打个招呼,他见这人忙着用一把筒瓦状的短柄铁铲在地上挖了一个竖直的小圆坑,以便插入棚柱。这人用此铲往地下一戳,提上来时带出不少土。

尼玛,这一下就触发了李鸭子的神经,这家伙比铁锨一铲一铲的掏个大半夜不是来得轻巧得多吗?特别是能带上原土,判断地下不同地层的情况这不是方便了很多吗?

要不怎么说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呢,他也没顾得上等着吃生煎包了,立马便找了张纸,贴着铲夹画出一张图样,回家后马上找铁匠按图打造,一试果真是得心应手,效果不错。从此李鸭子就开始用上了新工具,这东西有奇效,于是慢慢的其他同行也纷纷仿效,工具一下就流传开了。

洛阳铲

洛阳铲因为是要作为挖掘探洞、采集探土之用,其工作原理大约和现在的石油勘探、地质取样相似,所以铲身是半圆柱形,从半侧的开口处就能看清土层的具体情况。

洛阳铲虽然看似半圆,其实形状是不圆也不扁,最关键的是成型时弧度的打造,需要细心敲打,稍有不慎,打出的铲子就会带不上土。不仅如此,洛阳铲在制作工序上更为复杂,通常制造一把小铲需要经过制坯、煅烧、热处理、成型、磨刃等近20道工序,打造起来还是相当费时费力。

一把好的洛阳铲,装上富有韧性的白蜡杆再接上特制的绳索,打入地下十几米甚至几十米都不叫事儿,铲子提起之后,铲头里面会带出一筒土。比如有什么木屑啊,白膏泥啊,那下面肯定多半是有大斗。

但是洛阳铲只是用于探查的利器,要想进入墓室,那铁锹和斧子是必不可少的,盗墓贼铁斧和铁锹,几乎都是由经验丰富的铁匠用精钢反复锻炼打造的。其重量轻,软硬适度,既不会因为质地太硬而易断,也不会因为质量太次而影响挖掘效果。

当盗墓者进入地下数米甚至十几米的墓室,在旧时没有金属探测器也没有手电筒,不要以为所有的墓葬都像皇陵贵族的墓葬那样豪华宽敞,金银财宝一目了然。很多墓葬,由于日久天长,棺木腐烂变坏,中途又可能碰到什么地震啊洪水啊什么的,陪葬品是很难搜寻的。有经验的盗墓者,会拿着竹签在碎土中仔细搜寻。如果没有极好的眼神和明亮光线的配合,很容易将这些宝物错过。

在古代的盗墓者当中,最常用的照明工具是火把和蜡烛。古代的火把一般用松树木棍加上松油或者动物油脂做成,燃烧时间长且亮度高;蜡烛则是较粗的那种,燃烧时间长,容易放置。

照明工具是盗墓者的必备之物,因为从事这一行业的群体属于“地下工作者”像老鼠一样在夜间行动,在搜罗宝物时更需要借助于灯光。照明工具不仅仅可以方便作业,还有一项重要的“保命”功能。你像现实中的“鬼吹灯”难道真有鬼?,不是的,那是墓室中缺氧的表现,所以盗墓者必须立马逃出墓穴,否则将缺氧致死。

盗墓是非法的行为,不能在墓地周围久待,时间一长很容易暴露目标,所以盗墓需要行动利落,简单明了,那么身穿老鼠衣就是最佳选择。

老鼠衣是种连体衣,上面有很多小的口袋,可以把一些顺手的装备放在里面,这种衣服比较紧身,便于在狭小的空间进行操作,熟练的盗墓贼穿上老鼠衣后在盗洞中可以穿梭自如,提高工作效率。

肆.防盗墓的手段

为了防止盗墓贼,古人也算是绞尽脑汁,做了一系列的防盗工作。

就像我们上面说的龟山汉墓,塞石墓是常见的墓葬形式,就是用巨石堵塞墓道,往往令盗墓者望而却步。与塞石墓相比,流沙墓的防盗效果又要略胜一筹。

流沙墓出现的时间较晚,大概在春秋时期,南方地区墓葬比较流行这种方式。其具体做法是挖掘墓坑,然后将棺椁放入墓坑,用炒干的细沙填埋墓坑,最后再用填土将墓顶夯实。

细沙流动性很强,作为防止盗墓的措施是很有作用的,你一旦挖到沙层,细沙很快就会流过来把洞堵住,不管你怎么挖都无法继续探下去。

郭庄楚王大墓

像河南上蔡县的郭庄楚王大墓就是属于流沙积石墓,这是我国已发掘墓葬中反盗墓的集大成之作,千百年来被盗墓贼们是轮番上阵,发现的不同年代的盗洞就有18处之多,在考古发掘的时候,发现了不同朝代盗墓贼的骸骨就是10多具,是目前我国已被发掘的古墓中,“吃人”最多的古墓。

当然还有什么铁水灌注的墓啊,机关暗器啊,故布疑冢假墓啊,可谓是五花八门。

当然最残忍的还要属杀工匠。为了防止知情人事泄密而采取的杀人灭口的行为,也是一种反盗墓手法。但是工匠有时也不是傻子,在修建墓的时候,就悄悄给自己留了一条出路,你想后来有些墓葬,几乎是刚刚埋葬没多久就被盗,有些打盗洞可以不偏不倚的打到刚好错开堵塞的甬道,你以为他真那么牛逼?其实就是这些工匠来盗墓罢了。

陆.盗墓高手焦四

但所谓道高一丈,魔高一尺,正像我们常说的高手在民间,不管墓葬修得如何完美,反盗墓工作做得多么的滴水不漏,总会有人找到漏洞,清末的焦四就是这类高手。

在清末民初的徐珂《清稗类钞·盗贼类》中记录了一个清末时期广州的盗墓高手叫焦四。焦四虽然名不见经传,但在中国古代盗墓史上是一位十分传奇、充满神秘色彩的盗墓高人。焦四是职业盗墓贼,怀有一身诡异的盗墓绝技,身边平日聚集了一班铁杆同伙。从找墓探穴,到凿洞起宝,焦四都是古代发丘高手。

每一个盗墓团伙内总有一名“掌眼”的。焦四就是这样的一个“掌眼”。掌眼的可谓是团队的灵魂人物,哪里地下有东西,下面有多大范围,大致会是什么年代,厉害的掌眼都会通过一系列的方法进行推测出来,诸如什么“秦埋岭,汉埋坡”之类的口诀那得烂熟于心,但是焦四就最在行的是“望气”,“听声”和“看土”。

列奥波德·奥恩布鲁格

“听声”是件很有科学道理的事情,不但中国古人这么干,你看18世纪初,奥地利医生列奥波德·奥恩布鲁格为了判断患者是否有胸腔积液时,他在欧洲是第一个这么干的。他见他爹敲击自家旅店给客人用的酒桶,通过声音判断酒水还剩下多少。突然来了灵感,那敲击人的胸腔,也肯定能判断患者的胸腔积液的情况啊。

原理其实差不多,焦四虽然没学过物理,但是也能懂得这个道理,他听什么?对于那种土地,敲肯定是没什么卵用了,那就来个大家伙发出声音吧,“听雷”!

当然,实际操作时并不是焦四一个人“听”,也不是大家一起傻傻地随意站在某个地方,一起尖着耳朵听,而是将手下的同伙分散到东南西北不同的探寻方位。“听”的时辰一般选择在阴雨天,特别是风雨交加、电闪雷鸣之时。

某天,“掌眼”焦四带着帮兄弟伙到广州的北郊寻找古墓。当时正值午时,突然来了一场大雷阵雨,霎时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大雨倾盆。

一般人这个时候都会选择去躲雨了,但焦四是欣喜若狂,兄弟们,没有胆量哪有产量?于是焦四将手下的人安排到不同的方位,仔细地听,把观察到的情况记下来。焦四自己则“屹立于岭巅雷雨之中”,要说焦四这胆子还是很大,那万一被雷劈了,当场他就得领盒饭。

雷阵雨嘛,来得快去得也快。不一时,在东边方位的同伙回来告诉他,雷声最响的时候,“隐隐觉脚下浮动,似闻地下有声相应者”,焦四一听,喜出望外,知道古墓在这里了。

第二天一大早,焦四就召集起所有人马,为掩人耳目又在墓地上方搭起了棚子,大家就在棚子里面干活,每挖下去一尺多,焦四就要前来仔细辨别土质,等到挖到一丈有余的时候,突然听到地下传来崩塌的声音,只见一缕白烟从盗洞口喷出。焦四立即让大家停止作用,在旁边等到午时,见白烟全部散尽后,焦四选了几个胆子比较大的手下,准备带着火炬,坐着竹筐,悬着长绳吊下墓穴,焦四这个团伙用的长绳上都栓有铃铛。

焦四在下地前,告诉马上要下地的手下,说:“此墓可能很深,你们在地下面说话,我们上面也听不到,尔等下去后如果要上来了,一定记得摇响绳子上的铃铛,我们就立即拉你们上来。”

结果这绳子竟然放下去足足五丈方止,过了不久,铃铛声果然响起,焦四急忙让上面的人把地下的人拉上来,几个人灰头土脸的上来了,眼睛都在放光。

领头的那人说,地下竟然有几座大殿,有人又说,你们竟然有十多具棺材,另一个则描述得更细致,说正中那棺材上还立着一排铜人,高有数尺。

焦四听完摸着胡子连连点头。

到了晚上,焦四选出十几个身手矫健的手下,亲自带着火炬下到墓穴之中,果然见墓穴中有前中后三殿,中殿最大最华丽,中间的棺椁金碧辉煌,旁边站立着数名,面貌狰狞。前殿则是仿生活起居的飨殿,鼎彝这类青铜礼器,一应俱全。后殿倒已经残破了,歪歪斜斜的堆放着十几具棺材,应该是当时被殉葬的人。

焦四令人打开棺椁,只见尸体已经石化,骨肉如石,叩击还能有声音,但是长髯饶颊,依然栩栩如生,而棺椁内的金银珠宝,珍珠玛瑙无数,更厉害的是,别人在棺椁里面都是铺点丝绸帛锦之类的,这尸体的身下则铺满了足足一尺厚的金箔。

焦四自然不得给这主人留下点东西,一挥手,“起货!”

将这墓穴掏了个干净。后来,焦四将这批东西卖掉大发了一笔横财,一夜暴富了起来。

柒.长沙“土夫子”

说到盗墓,还有一派人不得不提到,那就是民国时候的长沙“土夫子”。“土夫子”,本来是长沙对卖黄泥为生者的俗称,后来以此戏称盗墓者。长沙的“土夫子”人数不多,他们出身贫贱,没有文化,最先靠卖黄泥为生,每天拖着一部破旧板车,带着一把短锄头和一只篾箕,到附近的山上去挖黄泥,卖给居民或酒楼作为煤块、煤球的粘合剂。

由于偶然的机会,在山的下坡挖取黄泥,无意挖到一些唐宋墓葬随葬的黄釉碗、罐或青白瓷碗、碟等。反正是做点顺带的买卖,把这些东西到收荒货、古董店一卖,换几升米钱。

但是后来,他们慢慢发现,挖一天黄泥卖,还不如一只破碗值钱,此后,他们便不以卖黄泥来谋生,而以挖古墓为职业了。这样就在长沙出现了一批全国闻名的“土夫子”,并且在东、南、北区形成了盗墓团伙。

挖得多了,逐渐这些“土夫子”开始对各个历史时期的墓葬封土和填土结构的特征,有了很强的辨识能力,只要用锄头透过地表浮土取出样土来观察,就能识别是否为古墓,并能鉴别是哪个时代的墓葬,因此百挖百中,从不落空。

此时,不仅是收古玩珠宝的小商贩与他们常来常往,而且一些有名的古董商,也成了“土夫子”的大主顾,生意是越做越大,成交一次,少则光洋几十,多则数百元。

古董商为了搞到更多的好货,也要教这些“土夫子”一些古物鉴别的知识,理论加上实践,“土夫子”是“做大做强,再创辉煌”。两者相互勾结,一方面“土夫子”有利可图,另方面古董商就地低价收进,在上海高价卖给洋人,致使建国前长沙的古墓遭受严重盗掘破坏,所流失的文物也不知多少,其中一件国宝——战国帛书,就是“土夫子”在长沙市南区一座楚墓中所盗,为古董商所得,后被原雅礼中学的美籍教师柯克斯所骗走,现仍流落在美国。

后记

对于盗墓,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一方面,一些人反对盗墓,认为这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和盗窃行为。盗墓者的行为可能导致古墓的破坏和文物的丢失,这会丧失宝贵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并剥夺研究者对历史的了解。

另一方面,一些人可能认为盗墓是一种冒险和探索的刺激活动。他们可能被神秘和传说所吸引,并希望发现古墓中的宝藏或未知的历史秘密。盗墓作为一种娱乐或冒险活动,可能吸引一些人。

无论个人观点如何,法律和道德都是不容忽视的。在现实生活中,盗墓是非法的。盗墓者往往是为了私利和个人收益而非法进入古墓,窃取文物和财宝。他们不会遵守考古学的科学规范和伦理规范,这极可能对古墓和文物造成严重破坏,并且使得文物的流失和滥交易进一步加剧,也严重削弱了我们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

布满盗洞的古墓

我们知道,在盗墓活动的出现后,历史上一直都有相应的法律来处理盗墓活动。《淮南子·氾论训》中就有“发墓者诛,窃盗者刑”的记载。

《唐律》中则更加明确“诸发冢者,加役流;已开棺椁者,绞;发而未彻者,徒三年。”

明律规定 , 发冢见棺椁者 , 杖一百、流三千里;开棺椁见尸者 , 绞监候。

清律也将“发冢”列为犯罪,除继承上述明律规定之外,又增纂了二十多条条例 , 对发冢的各种情节,如奴婢、雇工人发掘家长坟冢等,都做了规定。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颁布了《文物管理条例》,更加明确规定了对于破坏、损毁、盗窃文物和盗运文物的犯罪分子,依照情节轻重给予处罚。

可以看出,我国历代法律在关于盗墓处理上,逐渐精细化。

所以,盗墓小说只是一种文学作品,而现实生活中的盗墓行为是不被法律所容忍的,我们应该尊重法律和道德,支持合法的考古工作,倡导文物保护和传承的意识。同时,欣赏盗墓小说作为文学作品的娱乐价值也是可以的,但不应仿效其中的非法行为。

(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

参考文献:

沧海满月:《古墓贼影》

倪方六:《《中国盗墓史 古代人物卷》》

华博:《中国盗墓的细节》

徐珂《清稗类钞·盗贼类》

刘军:《话说盗墓》

0 阅读:15

火耀西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