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讲出懒惰无聊的学生,却拒绝反思教学方法

宁拙说 2024-10-11 17:11:39

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对马斯克抱怨,中国学生学物理很吃力。马斯克说,是中国的教学方式出了问题,从不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

不少教师认为,教师讲,学生听,就是课堂教学的真理。殊不知,孩子的恶劣习性都是讲出来的。

最糟糕的讲是,教师霸占课堂,把独角戏唱到头,讲出学生懒惰的习性,学生终于沦为课堂的边缘人,荒废学业。

所有的差生都听不来讲,听讲成为恶习的源头。我发现,差生有种屏蔽功能,完全听不进一句讲,讲课就是催眠。不少优生自学能力也不强,没有阅读自学的习惯,终身学习受到习惯和方法的限制。

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宁斯基说,学会阅读就掌握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学会阅读就是学会边读边思,边思边读,读思结合。

这个道理并不难懂,阅读是接受信息获得知识的基本方式,比听讲更高效更科学。只有学会阅读,才能真正专注地听讲。长期不阅读,只用听讲来接受知识,往往养成懒惰的习性。

最深刻最高效的学习是阅读,而不是听讲。只要稍加分析就明白这个道理。

1 默读是读与思结合的最佳方式;听讲是听与思割裂最自由的方式。

一切学习都必须思考,思考质量决定学习效率。

听讲比默读轻松,没有听的外部约束,没有思考的约束,可听可不听。只要没有学习动机,听就很难坚持。长期不听讲,就养成懒惰的恶习,懒惰的恶习又是滋生其他恶习的沃土。

默读艰难,却是读与思结合的最佳方式。只有理解才能读下去;思维停止阅读就停止,学生就清楚,也就自我勉励坚持下去。要培养读思结合的习惯,默读最有优势。

正是听出懒惰的恶习,学生默读才难以进行,因此,必须提出阅读任务,以任务督促专注阅读。

2 默读才能执行阅读任务,主动学习,聚焦思维;听讲无法执行任务,被动接受,思维散漫,容易走神。

只有在任务的指引和约束下,学生才能专注阅读,聚焦思维。在阅读中学什么,怎么学,就是阅读的中心任务。教师必须鞭策学生读思结合,以深度阅读执行任务。

为了检查执行任务的效果,必须读思与表达结合,用笔研读,完成阅读任务,写作阅读评论。

听讲却无法执行任务。比如,我们很难有这样的举措,请听我对文本的解读,听出问题。阅读是主动学习,听讲是被动接受,也就没有任务,可听可不听,本能支配学生不听。如此,听讲就很容易走神,思维游离出来,不知神游到哪里。

3 默读才能从容深刻地思索和感受,从而弄清知识的内在逻辑;听讲受时空严格限制,思维肤浅,只有感官刺激。

默读不受时间限制,“边读边思”指阅读时可以从容地思考,“边思边读”指思考不明白可以回头再读,“读思结合”指读与思同时进行,完美融合。不仅如此,思考时还可唤醒相关经验,产生想象和联想,发生感染,进入审美享受的境界。

默读是想象力开发的沃土,是情商发展的基地,是探索文学天分的重要实践。既可深度思维,琢磨知识的内在逻辑,真正心领神会;又可深刻感受,获得崭新的情感体验。

听讲受到严格的时空限制,教师讲是单向运行,讲过就消失,也就极难有深度思维,也没有深度体验。就是专注听讲,思维的深度也无法与阅读相比,因为时间限制太严。

有的教师讲得声情并茂,看似容易受感染,生动的有声语言似乎比阅读有优势,其实也是感官感染,因为没有想象和经验参与,又受时间限制,哪来深刻共鸣呢?

4 默读才能读出自我,发现问题;听讲与己无关,发现不了问题

默读是酝酿过程,是寻找、发现和重塑自我的人生实践,只有默读才能唤醒自我经验,激活想象,让想象飞翔于文字描绘的天地,从而受到深刻感染。发生感染是读出自我的标志,想象是深度阅读的标志。

如果自我经验受挫折,问题就诞生,这是创新阅读的成果。以自我经验为参照去思辨批判作者,发现问题,是读出自我的最高成果。

听讲极难听出自我,自我总是冷漠的旁听者。即使所讲与经验有关,也因为时间限制,失去从容联想的空间,听不出自我。

听不出自我,也就很难发现问题,因为问题必须以经验为标准,对所讲内容进行再思维,可讲是时间流动的过程,怎么发现问题呢?

即使能听出自我,听出问题,也是源于深度阅读的习惯。

0 阅读:35

宁拙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