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中,直人海瑞没有多少朋友,王用汲却是他最信任的朋友,可以将家眷托付给他。
王用汲性格温和,和性子火爆的海瑞,形成对比。
但是两人对待不公平的事情,看法却是一致的。在浙江两人联合高翰文对郑必昌、何茂才的议案抵制。
之后在审理郑何时,他帮助海瑞求得毁堤淹水田的真相,与海瑞并肩战斗。
海瑞在上疏之前,将好友王用汲支出去办案,不想牵连到他。而得到海瑞被抓的消息后,王用汲则是火速赶回去,想着营救好友。
虽然王用汲被陈洪一句朋党,投入狱中,但两人最终都被释放。
1、识人难哪
海瑞性格急躁,有时会误解性格温吞的王用汲,得知真相后,他激动地对昨晚错看王用汲表示内疚。
2、活在世上,哪有不世故的人。
王用汲对人情世故看得很通透,他性子温和,没有介意海瑞的误会。
3、世故也有真君子!
海瑞第一次有了这样的感触,对王用汲的评价就是真君子。
4、子曰:“交友无不如己者”。我海瑞半生无友,说句大言,实在是无可交之人!这次到浙江我十分幸运,交上了两个远胜于己的朋友。一个是李时珍李先生。还有一个就是你——王润莲!你和李先生都可以寄心腹托死生!我就很难做到。
海瑞没有多少朋友,李时珍一个,王用汲一个。李时珍和海瑞都是脾气大本事大的直人,有什么说什么。
王用汲对海瑞尊重,为海瑞考虑,甚至可以将生死托付给他,海瑞终身视王用汲为知己。
海瑞感慨,自己可以将生死托付给两位朋友,但是自己却没有办法做到,为这两位好友托孤。
也预示海瑞要做一件惊天地的大事。
5、古人之风,最讲究一个“知”字。管仲有言“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说的就是人之一生最难得到的就是别人看自己比自己看自己还重要还清楚,直可以寄心腹托死生!上下有此相交谓之知遇,平辈有此相交谓之知己。要是这个知己也是自己敬仰之人,那便是“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了。
王用汲听到海瑞视自己为知己感到脸红,王润莲是个真君子,海瑞给予他的评价非常高,平辈之间的知己可以生死相托。
可见王用汲是一个真君子,而且接地气。
6、书生自有崚嶒骨!
王用汲回海瑞说自己太书生了,也是他的谦逊之词。
7、官做大了便没有书生。
海瑞反驳王用汲书生自有崚嶒骨之说,这句话也是针对大明整个官场,在以后对话中,也说过赵贞吉官。这是大明一个普遍的现象。
8、郑泌昌贪财,他贪名而已!机心如此,下面他会干什么可想而知。国库依然空虚,百姓仍受盘剥。如此惊天大案,已经明发上谕朝野皆知,如果让赵贞吉办如未办,此风一开,我大明朝更是无药可救了!
王用汲还没有看清赵贞吉的本质,海瑞给王用汲分析赵贞吉为人。海瑞早就看清这个清高的文人的加面目,完全没有书生的慈心,只有自己的私心,和整个官场中的那些贪名的官员一样。
只是王用汲被假象蒙蔽了,暂时被赵清流官员的名头,欺骗了。
事实上海瑞目光如炬,一下看透了赵贞吉的真嘴脸。
9“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柳咏科甲落第,奉旨填词,游遍东南形胜,反倒是福。
王用汲和海瑞刚到浙江,漫步杭州繁华码头突发感慨,也是为下面去淳安灾区做对比。
10、均贫富是永远也做不到的事。我们尽量“损有余,补不足”吧。
王用汲头脑还是清醒的,他的观点没有海瑞那么极端,他答海瑞“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担忧,只能尽量做到补不足。
有这样的思想,已经是很有良心的官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