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他曾经一战斩杀27个鬼子,一生当中立下8次一等功,刘伯承亲自将他的连队命名为“英雄六连”,他也被称为“英雄连长”,就连毛主席都称他为“活着的当代吕布”。
他就是八路军129师2团4连连长吕俊生。
然而,立下如此大功的他,为何没有出现在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呢?在他的身上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我要当兵1907年,也就是光绪三十三年,丁未政潮并没有让已经衰败的清政府得以喘息,老百姓依然要苦熬生活,吕俊生就是那一年出生在河北邢台。
在那时,农民家庭如果生了一个男孩子,往往都是十分高兴的事情,因为男孩子不仅能够传宗接代,更主要是重要生产力。吕俊生的降生也让这个原本生活困难的家庭增添了一些乐趣和希望。
图片来源网络
不过,吕家人很快就发现了这个孩子的到来并不只是带来快乐,同样也有无奈,因为吕俊生天生就和别的孩子不同,他明显要比同龄人的孩子要长得高、长得壮,饭量也要大得多。
都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虽然吕俊生从很小就开始帮着大人干农活,但吃得远比干得多。
无奈之下,父母只能让13岁的吕俊生离开家,到镇子里给别人当学徒、打零工。
当时的吕俊生并没有什么过多的要求,只要能够吃饱饭、活下去就行,至于有没有工钱,那都不是主要问题。
图片来源网络
吕俊生给鞋匠当过学徒、给皮货匠收羊皮,不过大多数情况都是因为饭量太大而丢了饭碗。
他还曾经跟着牛羊贩子远走山西、河南,好在贩牛羊的生意能够让他吃饱饭。因为经常和牛羊打交道,他还练出了一身健壮的肌肉。
因为长期走南闯北,所以在他的身上有一股浓厚的侠气,性格豪放、颇为刚烈。
他也在沿途见到了北洋政府、民国政府和官员的各种丑恶嘴脸,尤其当他听说日本人占领东北并且向中原进犯的消息之后,他经常在酒后和人说“我要去当兵,杀他几十个小鬼子,我就不信不能把小鬼子打回去”。
八路军
当时别人都以为他是酒后狂言,并没有当真。然而当1937年吕俊生看着眼前向太行山进发的八路军毅然决定加入队伍时,那些同行人才知道吕俊生并不是逞一时口快,而是真的要去当兵。
就这样,在八路军129师2团4连中,多了一名三十多岁、1米92的“新兵”吕俊生。
当代吕布吕俊生虽然没有当过兵,但他却知道给别人“扛活”听话能吃饱饭、在部队里听话能活命。
不过很快他就发现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在这支队伍里人们并不是都想着活命,而是想着怎么能够打胜仗。
在这支部队里,吕俊生改变了他以前“兵匪一家”的错误想法,他发现这支部队的确是为了百姓着想,只为打鬼子、救百姓。
所以吕俊生很快就接受了八路军和共产党的思想,在训练中积极认真,很快就在众多战士中脱颖而出。
尽管吕俊生训练努力,但他并不高兴,因为训练了小半年他们的部队也没有遇到日军,吕俊生总嫌自己空有一身气力没有地方使。
不过,吕俊生很快就“高兴”了起来,因为他们的队伍在一场遭遇战中遇到了强大的敌人。
1938年7月,129师奉命向山东腹地转移,没有想到吕俊生所在的连队在夏津地区与日军的2个中队走了一个对面,双方马上寻找有利地形,直接开始了硬碰硬的战斗。
这群日军似乎也是准备进行偷袭或者阻击战,不仅有“正规军”而且还有“伪军”,并且装备精良、弹药充足。相比之下八路军的武器装备落后、兵力数量也要少很多,只是在地形和战斗精神上占有一定优势。
不过,日军的人数优势还是发挥了作用,一点点地就摸到了八路军的阵地前面。当连长刚刚喊出冲锋之后,身旁就“嗷”地一声窜出了一个硕大的黑影,冲着还在发愣的日军就冲了过去。
日军从明治维新之后,就将所谓的“武士精神”融合到训练当中,在1923年的《步兵操典》中就改掉了原来的以火枪排放为主,变成了以“突击”为主。
尤其强调在听到“预备”命令时要先做到使枪处于“打开安全装置”,也就是关掉保险,所以才会在现在的影视剧中出现拼刺刀前“推掉枪膛子弹”的动作。
自从日军在亚洲地区发动侵略之后,经常在占领地区制造惨案,其中就有用当地百姓作为“拼刺”训练的活靶子,所以大多数的日军在拼刺时并不怯场,但是这一次,他们所面对的却是身高体健,像半截黑塔一样的吕俊生。
如果单纯讲拼刺的技术,恐怕严格意义上讲吕俊生不会是那些日本老兵的对手,尤其他手上拿着的还是加上刺刀才1.2米的汉阳造,比三八大盖的1.6米要短很多,技术和武器上都不占有优势。
不过,吕俊生的先天优势,就是他的身高臂长、力大过人,而且他还是“初生牛犊”,根本毫无畏惧就冲进了日军的阵营中。
吕俊生1.92米的大个子站在平均身高1.6米的日军面前,当真如虎入羊群一般。
前刺、侧挑、下插、上撩,原本比三八大盖短一截的汉阳造在他的手里,就像夺命的大刀一样收割着鬼子的性命。
刺刀弯了,他就用枪抡圆了砸倒敌人,抢了鬼子的枪继续拼命。那些鬼子见到他这样勇猛,不是吓得动不了,就是勉强刺出去的动作也软绵绵地没有了力道。
当战斗结束之后,战友们发现吕俊生浑身上下全是血,却只有3处轻伤,在进行作战总结时他杀敌的人数更是让大家都大吃一惊,他竟然连刺带挑杀死了27名鬼子。
这一下,吕俊生的名字在部队中被人们熟知,就连毛主席都听说了这个“猛士”,也称赞他是“当代吕布”。
惜错授衔吕俊生在夏津的那一场战斗打出了名气,也被军区授予“一等功臣”的奖励,不过这不过只是吕俊生的揭幕战,而并不是吕俊生的巅峰之战。
部队有意对他进行重点培养,让他到师部进行“进修培训”,随后让他担任了通讯连的连长。
他在当年12月的战斗中,已经意识到自己是一名指挥官,于是便改掉了独自一人冲进敌群的习惯,改为了带着全连冲锋,他自己也学会了在冲锋中“更灵活”地杀敌。
那一次战斗中他一个人就打死、杀伤60多名日军和伪军,再一次立功。
1940年,吕俊生跟随部队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当时他们的任务是带领着队伍从正面攻打高邑。
众所周知,这种从正面发动攻击的部队都是主力部队,同样也是影响着整体作战的胜负。
吕俊生当然也知道这个任务的重要性,他带领一组工兵在战友们的掩护下摸到了敌人防御工事下面,用炸药包炸开了前进的道路。
然而,当后面部队继续前进时,却被敌人隐藏在后面的暗堡阻挡住了去路。
这一次吕俊生再一次“化身天神”,在躲避开敌人射击后,冲到了暗堡的前面。只见他用手抓住了还在发烫的枪管,硬是把机枪从暗堡中拽了出来,暗堡里的敌人还没从惊诧中缓醒过来就已经被紧跟着吕俊生的战士们抓了俘虏。
吕俊生并非一个只逞匹夫之勇的莽夫,而且还是一个能够学习、敢于变通的人。
吕俊生还曾经带领着连队巧布迷阵打出了1比108的战损比,而且那个1还只不过是一个轻伤。
吕俊生的出色表现,让129师师长刘伯承亲自给吕俊生的连队命名为“英雄六连”,吕俊生也被人们称为“英雄连长”。
如果当年的曹操见到了如此勇猛的吕俊生,估计也会问“这是谁的部将”。
毛主席对于这个英勇善战的“活吕布”也有着很深的印象,在1955年我国首次大授衔的过程中,毛主席曾经问起:“怎么没有那个活吕布的名字啊?”
原来,吕俊生虽然勇猛,但是在他的身上也落下了很多的伤疤,从解放战争开始他便常在后方进行疗伤,很少再到前线“拼命”。
尽管如此,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英模大会上,先后获得八次一等功的吕俊生还是站在了主席台上,接受了毛主席的“检阅”。
毛主席的身高并不低,但是在吕俊生面前还是要抬起头。当时毛主席笑着说:“活吕布,我认得你,厉害得很呐。”
尽管吕俊生并没有停止学习,但毕竟已是年近中年,他不想继续留在部队里让部队“养着”自己,于是在参加英模大会之后不久,便向组织提出了申请,主动要求回到家乡。
尽管组织上极力挽留,但是他还是脱下了军装,坐上火车回到了离别多年的家乡,也因此错过了获得授衔的机会。
吕俊生曾经担任过冀南军区独立营的营长、军区工业部的副部长,有人曾经说如果他回去授衔的话最少也弄一个大校,有可能还能当上少将,吕俊生听了之后也不过哈哈一笑,便不置可否。
结语吕布虽然勇武,但是却空有一身武力,而吕俊生却能够轻视荣誉、敢于急流勇退,这也许就是人民的战士和封建将军之间的最大区别,也是“英雄”真正的意义。
本文由“论史鉴今”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