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湘军

德哥讲史 2024-03-14 14:54:50

这本《天下湘军》是我2005年在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候机大厅里面购买,不太厚的一本书竟然标价36元。翻阅了一下觉得不错,我是半个湖南人,又是军史爱好者,碰上了想要的书多贵也得买。

湘军是晚清时对湖南地方军队的称呼,或称湘勇。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清朝正规军无法抵御,不得不利用地方武装。咸丰三年 (1853年)藉著清政府给予寻求力量镇压太平天国的时机,曾国藩因势在其家乡湖南一带,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军。

曾国落创湘军,此后湘车集团在动荡的神州突兀崛起,创造了中国历史独有的湖南人时代。湖南以激进标榜于天下,湖南守旧也闻名于天下,外人称之为“铁门坚城”。甲午中日战争,湘军以“虚骄”败北,湖南人从酣睡中惊醒,一跃又成为天下最富朝气之一省,改革趋新凶得很。第二代湘军否定了他们前㹃浴血维护的王朝,在奔向民主共和的路上,湘军尸骨相枕。黄兴率湘军参加辛亥革命,蔡锷编《曾胡治兵语录》 于偏僻云南,振臂一呼,即将袁世凯推翻马下。在随之而来的南北混战中,湘军像无头的苍蝇,但仍头破血流地拼命前冲。湘军阵营,藏龙卧虎,你争我夺,如水如茶,阵营内出现空前的内伤。湘军倒戈南粤,加入国民革命,支援黄埔军校,参加北伐。在动荡的岁月里,湘军分裂为两个对立的阵营。

湘军成为国民党围剿共产党红色根据地的主要军事力量,同时也是早期红军骨干的主要来源。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贺龙等一批共和国元勋都来自于湘军阵营。国共两党的军队都表现出无湘不成军的显著特点。通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湘军人物在毛泽东时代形成了空前的大融合。

湖南人质朴,务实而不务虛。倔强,吃苦耐劳,如同骡子负重行远。坚韧执著,屡败屡战,不胜不归。湖南人性格里有一种敢于冒险、霸蛮之气,这也是大多数人说湖南人“敢为天下先”的原因。湖湘文化的基本精神“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湖南人不受拘束的生猛活脱之性。“重义”,即强烈的正义感和向群性。二者融贵,构成了湖湘文化独特的强力特色,具有鲜明的英雄主义色彩。

1911年10月,毛泽东结束了东山学校的学生生活,到长沙寻求发展。武昌起义爆发后,长沙宣布戒严。一天在街上毛泽东听到一个革命党人激动人心的演讲。当场有几个学生站起来高呼支持辛亥革命的口号。就在这场演讲之后的四五天,毛泽东有意参加黎元洪的革命军。后米他决定参加正规的湘军,为完成革命尽力。那时清荇还没有退位,革命党人还要继续斗争。

毛泽东后来在延安接受斯诺买访时回忆他在湘军的这段生活时说:我在湘军第二十五混成协,第一营左队当列兵。由于是一个读书人,体力上的苦差事很少落到我头上。我的军饷是每月七元,这比我现在在红军中所得的要多。我每月伙食费用去二元,我还得花钱买水。士兵用水必须到城外去挑,但是,我是一个学生,不屑挑水,只好向挑夫买水。剩下的饷银,我都用在订报纸上,贪读不厌。当时鼓吹革命的报刊中有《湘江日报》,里面讨论社会主义,我就是从那里第一次知道社会主义这个名词的……”。

纵观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发展史不难发现,我军高级将领中湘籍将领颇多,例如,在新中国首次举行的授街中,名列共和国将帅榜的十大元帅中有3位是湖南籍的、十名大将中有6位是湖南籍的。在元帅和大将中竟有9位湘人,几占半数。正可谓“无湘不成解放军”,这是我军历史上的一个独特地域文化现象。

这次授上将军衔55人,其中湖南籍上将占据19人,真可谓“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

被授予中将军街,的175人中,湖南藉开国中将有45位,占中将总人数的四分之一。

第一次授街的开国少将总共有806位,湖南籍开国少将刚好100位,其中还有中国开国将帅中唯一的女少将。在1955年的大授街中,湖南藉将军数量居全国之冠。

湖南人在中国历史上的突出作用,始于湘军;湖南人才之盛,亦始手湘军。后来的洋务运动也主要由湘军人物一手发起,这可以说是后来形成“无湘不成军”现象的历史渊源。

0 阅读:0

德哥讲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