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义军走子午谷而覆灭,是不是表明魏延子午谷奇谋是错误的?

喝下历史的鸡汤 2024-10-05 18:38:44

三国时,蜀军名将魏延曾提出过著名的“子午谷奇谋”,也就是自汉中直接出子午谷,直取长安。

不过,诸葛亮认为此计“悬危”,没有采纳。

因此,后世对此充满争议,甚至对魏延之策不得用而感到一丝遗憾。

不过,1400年以后,著名的起义军领袖,初代“闯王”,高迎祥,就走了一回子午谷。

结果···高迎祥军全军覆灭,自己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因此,有朋友戏言:高迎祥是用自己的生命,来证明诸葛亮的英明,来证明魏延路线的错误···

果真如此吗?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但历史却从来不是简单的单曲循环。

高迎祥出子午谷的惨败,并不能证明魏延出子午谷也必败!

高迎祥之败

高迎祥,是明末农民起义的杰出领袖。

早年,他以贩马为生。

朝廷腐败,民不聊生,高迎祥遂率众在安塞揭竿而起。

高迎祥善于用兵,治兵严格,因此,他的表现十分突出,连挫官军,迅速壮大。

1631年,陕晋起义军结为36营,高迎祥被推为“闯王”。

随后,高迎祥率众转战山西、陕西、甘肃、河北、河南、安徽各地,连挫官军,声势浩大。

不过,随着实力的壮大,高迎祥稍微有点飘了。

自1636年以后,高迎祥放弃了以走致敌,避实击虚的战法,开始寻求攻打大城市,与敌人主力实施决战。

另一方面,大明的镇压力量也强大了起来。卢象升、洪承畴等善于用兵的将领统领,祖宽、祖大乐等从辽东前线调回的精锐,都成为起义军难以应对的敌人。

于是,高迎祥连战不利,转入汉中。

1636年七月,高迎祥决心出子午谷北上,直接进攻西安。

然而,洪承畴、孙传庭已经严阵以待!于是,在黑水峪,孙传庭率领的标兵与高迎祥军激战4日!

高迎祥大败,全军覆灭,本人也被俘后处决···

高迎祥之败因

了解了高迎祥兵败子午谷的前因后果,我们就会知道:高迎祥之败,其因不在子午谷,他所面临的情况与当年的诸葛亮、魏延也是完全不同的。

1、高迎祥是接连经历一连串失败后才兵败子午谷的,子午谷之败,只是一连串失败的结尾。

整个1636年,高迎祥都在打败仗,而且打的都是伤筋动骨的惨败!

此前,在汝州时,高迎祥部有精锐4、5万人。

1636年正月,高迎祥兵败滁州,转移到砀山时,仅剩下2万人。

二月,高迎祥南下裕州、南阳,又遭受了一些损失,高迎祥原有精骑7000,此时“逃死略尽”···

三月,高迎祥又进入汉中,发展也很不顺利,长期受困于山区,生存困难。

这种情况下,七月,高迎祥决定出子午谷直攻西安···

在连战连败,精锐损失殆尽的情况下,仍然决定攻西安,这不是昏了头吗?

可以说,子午谷之败,只是一连串失败后的最后一块拼图而已!

2、敌人严阵以待。

高迎祥虽然连遭挫折,但是,他依然是朝廷的头号目标!

自高迎祥入汉中起,大明就预料到他必往关中,已经集结了精兵强将!

洪承畴、孙传庭,此时皆在关中,严阵以待!

而祖宽等人所率的辽东骑兵也被调入了关中。

这个情况下,高迎祥是率连败之残兵,企图进攻精锐集结、严阵以待的敌人,可谓是毫无生机!

高迎祥出子午谷必败,但如果出其他通道就能不败吗?

以此来看,高迎祥出子午谷,是在连败之后,生存困难,不过侥幸求生而已。

他所面临的环境,与当年的诸葛亮、魏延完全不是一回事呀!

子午谷奇谋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准备阶段,魏延提出了子午谷奇谋。

具体计划如下。

1、魏延亲率5000精兵,另有5000背粮人,从褒中出发,沿秦岭南麓,出子午谷而北,不到10天,可到长安;

2、夏侯楙坐镇长安,但他是无谋胆怯之辈,必无力组织抵抗。而横门邸阁和逃散人民丢弃的粮食,足以满足魏延的军食。

3、诸葛亮率领大军出斜谷,能到20天以内抵达长安,与魏延会师;而魏军东方大军来赶来,至少还要20余日,因此,诸葛亮、魏延军可以在长安附近以逸待劳,掌握主动···

显然,魏延之策虽然“悬危”,但实际上是有成功可能的。

毕竟,与后来的高迎祥,此时的魏延,具备了一系列有利条件。

子午谷奇谋实施的必要条件

魏延长期坐镇汉中,对关中-汉中的情况皆比较了解,他的策略也是在这些情况的基础上做出的。

1、魏军在关中兵力薄弱,防御松懈。

自刘备死后,魏国以为蜀国已经不足为忧,因此,在关中的防御十分松懈。

原本,曹魏以曹真为镇西将军,全权负责西线。

然而,由于觉得蜀国实在没有什么威胁,曹真早已经回到了洛阳。

总指挥长期不在职,曹魏在西线的兵力配置也极少。

关中本是重地,本应有重兵把守。只是,汉末时,李傕、郭汜之乱,一度导致“二三年间,关中不复有人烟”,关中经济受到了完全破坏!

因此,关中本地当时难养大军,兵力薄弱。

后来,诸葛亮也称:大军在箕谷、祁山皆兵多于贼····可见,关中本地的军队本就不多,还分散于各处!

所以,魏延攻长安,实是出其虚弱之处,这与高迎祥的局面是截然相反的!

2、魏军统帅无能。

曹真既去洛阳,此时,坐镇长安的就只有夏侯楙了。

夏侯楙是胆怯庸碌之辈,确实绝非诸葛亮、魏延的对手!

魏延称:如果蜀军突然杀至关中,夏侯楙必然乘船逃走。

这自然是不乏侥幸的判断。

但是,正如魏延所料的,夏侯楙的本事有限,必然来不及坚壁清野,蜀军即便不能攻下长安,也能就地获取大量补给,这又是比较合理的推断。

因此,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以局部优势的兵力,袭击局部兵力不足且防御松懈又统帅无能的敌人,其机会与高迎祥是截然相反的!

子午谷奇谋,重点不在子午谷

高迎祥兵败子午谷,其败因不在子午谷。

同样,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其关键也不在子午谷。

后来,每次北伐前,魏延都提出要自领一军,与诸葛亮“异道会于潼关”。

显然,魏延之策的本质,不是走不走子午谷,而是立足于直接进攻关中,并在关中与魏军实施决战!

以子午谷奇谋而论,胜负的关键,不在魏延能不能出得了子午谷。

问题的关键是:在关中与魏军主力进行决战,你敢不敢?

诸葛亮不采取魏延之策,关键不是子午谷有没有埋伏,舍得不舍得拿五千精兵去冒险,而是认为直接在关中平原决战没有把握。

魏延强力建议走子午谷,关键也不是子午谷会不会有埋伏,夏侯楙会不会逃走,而是认为他有信心在关中与魏军主力决战!

毕竟,当初刘备任命魏延守汉中时,魏延就自称:曹操派大将领十万之军来,老子就吃了他!

以当时的情况看,魏军东方兵力虽多,但战线漫长,仅仅之间可以调来的也不过十万人,领军的改约也就是张郃,正合魏延的胃口!

所以,高迎祥与魏延,虽然相隔千年,都与子午谷产生了交集,但是,二人胜负关键皆不在子午谷。

如此,说高迎祥兵败子午谷,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也必不能成,那就是过度联系了。

刘邦被封为汉中王,从那里还定三秦,平定了天下。

刘备、诸葛亮,也到了“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的益州,也想要“还于旧都”,但最终失败了。

建业于南京的政权大多都只能割据东南,没有问鼎天下的机会,因此曾有人称金陵被秦始皇破坏了帝王之脉!

然而,人家朱元璋在此,就平定了天下!

石达开一世英雄,过不了大渡河。

老蒋就想要把我军也搞成“石达开第二”,结果,我军胜利突破了大渡河!

历史,有时总是惊人的相似。

但是,历史,绝不是简单的单曲循环,不可盲目类比!

0 阅读:85

喝下历史的鸡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