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人,毛主席夸赞道“最能打”,他们究竟是谁?凭啥获此殊荣?

才灿看历史 2024-09-26 04:11:02

作为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平日里对待部下向来和蔼宽容。

8年抗日战争、3年解放战争、3年抗美援朝战争,这支人民的军队中涌现出了无数的优秀将领。

1955年9月27日,随着国内以及周边局势日趋稳定,开国授衔仪式也隆重召开。

伴随着激昂的军乐声,共有10位元帅、10位大将、55位上将、175位中将、798位少将从百万大军中脱颖而出,从毛主席、周恩来总理手中接过了象征着荣誉的肩章。

这些开国将帅,无论哪一位都是军中翘楚,在几十年的革命斗争中立下赫赫战功。

然而,对于这些爱将,毛主席却很少有夸奖的言辞,毕竟“一将功成万骨枯”,庞大的功劳背后是无数冲锋陷阵的战士们拼来的。

可唯独对于3位开国将帅,或许是出于心中的爱惜,亦或许是他们敢为人先、为常人所不能为,毛主席则多次直言夸赞:“他们是军中最能打的”,甚至毫不吝啬地为他们冠以“得力干将”的头衔。

那么,这3位开国将帅究竟是谁?

他们身上,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传奇故事,或者说有着怎样超出常人的优势呢?

铁骨铮铮的彭大将军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从这篇简短的诗句中,足可以看出毛主席对于彭德怀元帅的喜爱与信赖。

1916年,年仅18岁的彭德怀走进湘军大营,并正式开启了他的军旅生涯。

作为出身贫寒的农家子弟,在此之前彭德怀可谓吃尽了苦头。

先是在煤窑里做苦力,后来又兜兜转转来到洞庭湖畔做了一名堤工,虽然一天到晚忙个不停,靠着出卖力气换口饭吃,但黑心的工头们却毫无半点怜悯之心,轻则一通拳打脚踢,重则扔进窑洞、或者是冰冷的湖水中任其自生自灭。

如此艰苦的经历让彭德怀从小便立下远大的志向,一定要找一条能够救民于水火之中的道路,并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1928年初,已经身为国民革命军团长的他抛弃了唾手可得的荣华富贵,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共产党。

要知道,早在一年之前蒋介石便已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批共产党人和民主人士被逮捕、迫害,而彭德怀在此刻选择加入共产党、继续心中所向往的革命道路,其勇气和毅力是令人钦佩的。

从那之后的日子里,彭德怀发起了平江起义,并将手下的部队改编为工农红军第五军,在湘鄂赣三省边界创立革命根据地,并最终率部前往井冈山,与毛主席、朱德顺利会师。

在抗日战争时期,彭德怀担任八路军副总指挥,在此时期他最为人熟知的“杰作”便是百团大战。

靠着多年来积累的敌后作战经、以及出色的指挥能力,彭德怀将手底下105个团洒向华北战场,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与日寇展开了1800多次战斗,击毙日伪军2.5万余人,破坏敌人铁路、公路2000多公里,摧毁了200多架桥梁和37座火车站,犹如一柄钢刀斩断了敌寇的大动脉,阻碍了日军继续南下入侵的脚步。

解放战争时期,彭德怀任西北野战军司令员,起初手下只有2万余人,而对延安虎视眈眈的胡宗南手下却有20万之众。

要知道,西北野战军成立之初的目的,就是为了守卫延安以及整个西北地区的安全,而在敌我兵力如此悬殊的情况下,毛主席将如此重要的任务交到了彭德怀的手中,无疑说明了两个问题:彭德怀的军事指挥才能是毋庸置疑的;毛主席对于他是极为信赖的。

而在建国之后,一场抗美援朝战争让彭老总更加大放异彩。

彼时,西方国家认为中国刚刚成立,是绝对不敢蹚朝鲜半岛这摊浑水的。而当毛主席提出支援朝鲜的想法后,国内许多同志也是不赞成的。

就在这一片反对声中,彭德怀急匆匆地从大西北赶往北京,坚决支持毛主席关于抗美援朝的决定。

1950年10月19日晚,彭老总亲率38军、39军、40军、42军组成的先头部队跨过鸭绿江,并在短短一个星期之后打响了第一次战役。

而后经过近三年的时间,志愿军彻底将不可一世的西方国家打服,把美国代表按在了板门店谈判桌上。

彭德怀,这位功高卓著的战略家,则掷地有声地说道:“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的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刘伯承:“当代孙武”

对于刘伯承元帅,毛主席对他的评价极高。

“具有仁、信、智、勇、严的军人品质,有古名将风,为国家不可多得的将才”。

作为一名从辛亥革命时期便参军入伍的老革命家,刘伯承深知战场形势瞬息万变,要想以最大的优势取胜,必须要懂得造势。

而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便是:“对待强大之敌,要像猫盘老鼠一样,盘软了再吃”。

1938年2月中旬,华北日军纠集了3万兵力,沿着平汉、同蒲、道清三条铁路干线进犯山西。

时任八路军129师师长的刘伯承获悉敌人动向之后,当即命令386旅的771团、772团在太行山腹地的长生口一带设防。

在这里要提到一个重要信息,长生口位于河北省井陉县和山西省旧关之间,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等到771团、772团就位后,他便安排385旅的769团奇袭旧关,包围了驻扎在这里的日本部队。

当前线传来769团已经将旧关的日军据点包围的消息时,刘伯承特意交代道:“一定不要切断他们的电话线,要让他们的声音传出来”。

果然,就在战斗打响之后,守在旧关的日本部队惊慌失措,第一时间便向已经抵达井陉县的日军大部队求援。

就当井陉的日军匆匆回援,抵达长生口时,早已在此等候多时的771团、772团发起了猛烈的攻势。

他们凭借地形的优势痛击日寇,最终在取得歼敌130余人、击毁10余辆汽车的战果后结束了战斗。

1947年7月29日,刚刚在鲁西南战役中获得大捷的晋冀鲁豫野战军迎来了难得的休整时间,身为该军司令员的刘伯承也登上了一处小山包,环视着眼前的大好河山。

就在这时,手下参谋却慌慌张张地寻了过来,一边跑着还一边呼喊道:“司令员,司令员,军委发来了重要电报……”

闻听此言,刘伯承也没有心思继续欣赏风景,便跟随参谋回到了军部驻地。

原来,参谋口中的重要电报,正是毛主席关于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决定。

此次任务注定危机重重,一支十余万人的部队行军千里,不仅要绕开敌人的据点、哨所,还要甩开反动派的围追堵截,绝非易事。

但刘伯承沉吟片刻后,还是决定坚决执行此次任务,并于8月7日率军踏上南下之路,历时21天终于抵达了大别山。

而这支部队也宛如一柄钢刀,直插敌人的心腹,吸引了大量的敌军力量,为北方的解放军缓解了压力。

建国之后,刘伯承也当之无愧地获授元帅军衔,可面对如此殊荣,他只是淡然一笑地谦虚道:“我这一生,如果有那么一丁点的成就,都是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所得到的”。

粟裕:既灵活又勇敢

1960年,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来华访问,受到了毛主席、周恩来总理的热情欢迎。

作为二战时期的杰出指挥官,蒙哥马利在战场上纵横多年,对于有着高超军事指挥艺术的毛主席十分钦佩。

在一次晚宴上,蒙哥马利难以抑制心中的仰慕之情,向毛主席举杯敬酒说道:“十年前我就听说过淮海战役,您真是用兵如神……”

可还未等他说完,毛主席就笑着摆了摆手。

“我有一个湖南老乡,他叫粟裕,是一个带兵打仗十分高明的人,淮海战役是他指挥的”。

作为开国大将之首,粟裕最令人耳熟能详的便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然而相比较其他人而言,他的资历却显得要稍浅一些。

1927年,刚满20岁的粟裕加入了共产党,并成为南昌起义的一员,那时他的职务只不过是警卫队的一个班长。

好在靠着自身的军事能力、以及战场上灵活多变的指挥方式,粟裕后来者居上,抵达井冈山之后历任营长、团长、红四军参谋长、红十一军参谋长等职务。

抗日战争时期,粟裕一直在江苏、浙江一带活动,而当国民党反动派挑起内战之后,他的活动范围才逐渐向北转移,最终来到了苏北、以及山东地区。

1947年1月,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华中野战军、山东野战军合并,组成华东野战军,由陈毅担任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任副司令员。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粟裕率部在宿北、鲁南、莱芜、泰蒙、孟良崮地区向顽敌发起反击,接连取得大捷,歼敌七个军共计14万余人,其中就包括号称国民党主力的整编第74师。

靠着这几场硬仗,粟裕名声大噪,以至于1948年5月陈毅被调到中原局之后,毛主席点名要他接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的职务。

而向来谦逊的粟裕则一再推辞,最终双方各退一步,由粟裕担任华野代理司令员兼代理政委,全权负责军事指挥。

后续粟裕在取得了开封战役、睢杞战役、兖州战役、济南战役的胜利之后,打一场大规模作战的念头也开始在他的脑海中萌芽。

可就在这个时候,中央军委却发来电报,要粟裕率领华野主力部队南下,就像当初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一样,赶赴东南沿海一带开辟新的根据地,进一步牵制敌人。

对于这个命令,粟裕考虑再三之后选择了拒绝,并提出了要在淮海打一场大歼灭战的想法,并在最后特意强调道:“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

而毛主席在认真分析了粟裕提出的计划时,也不由得频频点头,当即认可了这份建议。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正式打响,粟裕先是歼灭了黄百韬的第七兵团,而后分割包围邱清泉第二兵团、李弥第十三兵团、孙元良第十六兵团,并将黄伟、杜聿明等一众国民党高官俘虏。

这场战役,国民党反动派投入了80万兵力,而解放军部队只有60万人,却最终凭借着粟裕的杰出指挥、以及战士们不屈的意志力,在劣势中实现战局逆转,歼灭、俘虏敌军55.5万人。

可以说,淮海战役结束之后,国民党反动派的精锐部队损失殆尽,全国解放已是时间问题。

对于立下赫赫战功的粟裕,毛主席更是兴奋地说道:“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下了第一功”。

1949年9月30日,也就是新中国成立的前一天,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举行奠基典礼,毛主席缓缓来到粟裕身前说道:“典礼开始之后,我们是要为纪念碑铲土的,你一会儿跟我一起过去吧”。

闻听此言,粟裕觉得不妥。

自己虽然是第三野战军的代表,可从资历上来说,自己跟随毛主席为纪念碑铲土,确实不太合适。

可当粟裕说出心中的担忧之后,毛主席却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什么资历不资历的?就凭着淮海战役的功劳,你就有资格上去铲土”。

最终,在毛主席的坚持下,粟裕来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庄重地为其添了一铲土,并在最后向纪念碑行注目礼。

其实在建国之后,粟裕本有机会继续将自己的军事才能发挥下去,因为他先后担任解放台湾工作委员会主任、以及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委等职务。

可惜的是,由于伤病的原因,1950年底粟裕在妻子楚青的陪同下前往苏联接受治疗,从而无缘参加抗美援朝。

这三位开国将帅,深得毛主席的喜爱与信赖,也正是有了像他们那样无数为革命奉献的军人、革命者,才有了我们现在安定的生活。

1 阅读:24

才灿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