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2:庆帝真能做到一手遮天吗?看他下旨廷杖死赖名成就知道

田田影视娱说 2024-05-26 03:09:13

《庆余年第二季》中,左都御史赖名成被庆帝下旨廷杖打死后,陈萍萍对范闲说,天威难测,圣心如渊。陈萍萍对庆帝的评价,其实是太过了。庆帝没有这么牛,他只是一个比较高明的权术家和纵横家罢了。庆帝的所有行为,通过分析矛盾,基本可以预测出来。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依据一定的条件,各自向相反的方向转化,这就是预测庆帝心思和行为的核心方法。

庆国的内部矛盾,主要有皇室与群臣的矛盾,皇室内部的矛盾,群臣之间的矛盾,皇室群臣与庆国百姓的矛盾。

庆国的外部矛盾,主要是庆国和北齐的矛盾,也就是庆帝和北齐太后的矛盾。北齐的内部矛盾,和庆国的内部矛盾是一样的。

范闲能够从边缘不断崛起,主要策略就是充分利用矛盾,联合一派打垮另一派,然后再联合那一派打垮这一派。

范闲崛起的策略是这样的,庆帝维持自己地位的策略也是这样的。在庆国的棋局上,善于发现矛盾、制造矛盾、利用矛盾的做棋手,相反的就是棋子和炮灰。

左都御史赖名成就是棋子和炮灰。

赖名成第一次被范闲当做棋子,是在朝堂激辩上,范闲和陈萍萍配合,成功引诱赖名成入局,接下了彻查二皇子和长公主及其党羽的重任。

赖名成第二次被范闲利用,在《庆余年第二季》第15集,这个时候的赖名成,已经杀疯了,他把朝中的大臣,几乎参了一个遍,成了众矢之的不说,他还向庆帝参庆帝。这个时候,朝中大臣,几乎群起而攻之,向庆帝表忠心。庆帝这个时候,要是不杀赖名成,朝中大臣肯定不服庆帝。

庆帝要是失去了这些大臣,就相当于自己把自己架空了。于是,庆帝选择了向大臣服软,下旨廷杖死了赖名成。庆帝廷杖死赖名成,把罪过转移到了范闲身上,进一步激化了都察院和鉴查院的矛盾。除了这些,庆帝还借此敲打了范闲。

赖名成被打死后,范闲很悲痛,从剧中看,他是真悲痛。至于他心里是为自己悲痛,还是为赖名成悲痛,应该是为自己的悲痛更多。

一开始范闲或许只是想利用赖名成达到自己的目的,没想到赖名成走得太远了,太过了,结果反噬了自己。范闲悲痛的,是自己对赖名成的认识发生了偏差,使自己的自尊心遭到了重大打击。

在赖名成心里,庆帝应该是千古圣君,古往今来独有一份,庆帝是开明的、公平公正全心全意为庆国百姓着想的。但是,赖名成忘了,庆帝首先要的是庆国的江山土地,要的是百姓的劳动果实。如果没有了江山土地和百姓的劳动果实,庆帝怎么可能过如此奢华的生活。

赖名成是一厢情愿这样认为的,范闲估计也是这样认为的。因为范闲还有用,并且是庆帝的亲儿子,所以庆帝打死了赖名成,敲打了范闲。

范闲的悲痛,不是为庆帝,也不是为赖名成,他是为自己,因为他的自信和自尊,第一次受到了如此大的打击。

这一次,是范闲的成人礼。

范闲通过范无救,洗清了范思辙和自己在抱月楼案件中的嫌疑,又借助赖名成,获得了抱月楼的处置权,然后又通过改造抱月楼,收获了桑文和一众姑娘们的芳心,在实际利益上,范闲不但没有损失,还得到了不少。

除了这些,范闲还第一次认清了庆帝的真面目,不再对他抱有幻想。没有了幻想后,再处理事情,就容易多了。

赖名成之所以被打死,就是因为他太幼稚、太偏激、太理想化。从庆国百姓的角度,他不应该死。但是,庆国是庆帝和群臣的,不是百姓的。赖名成要动大家的奶酪,在庆帝和群臣眼里,他的确应该死。

对庆帝来说,查办贪官是庆帝的平衡手段,只是借用了百姓的名义罢了。赖名成作为一个腐儒,他哪里知道这其中的奥妙。他以为自己只要依靠庆帝的支持,就可以承办所有有问题的官员,他太高看庆帝了。

从赖名成的个人能力来说,他死得不冤。在庆国的朝堂争斗中,赖名成既看不清整体局势,又看不清内部矛盾,方法上更没有战术策略和目标,只是发疯一般地四面出击,四面树敌,他不死才怪呢。

群臣以向庆帝表忠心的名义,要求庆帝下旨,其实就是要庆帝表明自己的态度,要是庆帝不表明态度,群臣们的心里想什么,就不好说了。

庆帝看起来很威严,感觉是金口玉言,一言九鼎,其实庆帝没有这么厉害,他和大臣的关系,本质上就是相互联合罢了。今天和这一帮联合,明天和另一帮联合,这就是庆帝维持自己地位的策略。

如果没有叶轻眉带来的科技发明和创造,庆国肯定会陷入持续的内卷和停滞不前,无非就是庆帝联合一帮人,夺另一帮人的土地和财产,然后再联合一帮人夺这帮人的土地和财产罢了。

0 阅读:15

田田影视娱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