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国人眼中万物的来源

斯威国学 2024-03-19 03:16:10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理解了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接下来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又有让人困惑的地方。很多人困惑点在于关于万物的来源到底是什么。既然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那么有无是有先后顺序的,即无在有先。但是这似乎与前面的两章相矛盾,《道德经》第一章就提到“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第二章“有无相生”。既然有无相生,那么二者是并列的,怎么会出现无在有先的情况呢?所以有人认为这句话应该是天下万物生于有,生于无。

(一)万物的来源

关于万物来源于哪里,《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还有更明确的表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无,无中产生了一,这个一就是有,道生一叫做无中生有。一又产生了二,这个是怎么来的呢?有是因为无而存在的,所以有中有无,无中又有有。那么二生三呢?有和无在互动过程中就产生了三种状态,一个是有有,一个是无无,一个是有无。三生万物是怎么理解呢?当我们不断地有有的时候,你就知道,一定是从无当中产生了更多的有,而当我们不断地无无的时候,那一定从无中寻找出一个有来的。无无,有有,和有无这三种状态不断地互动,就产生了天下的万事万物。

有无的互动,其实就是阴阳的互动。阳为有,阴为无。《易传・系辞上》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道是最简单的宇宙观,就两个基本元素,第一是无,第二是有。无中生有,有又产生了无,道的运行规律就是这样的有和无在无限循环。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万物的起源“道”也就是“无”是没有人格的,无、有就像计算机语言01一样互动着。这一点与西方宗教完全不同,西方信宗教的人认为,万物来源于上帝,这个上帝是有人格的,上帝有情绪,有偏爱。跟西方信科学的人认为的相似,万物来源于宇宙大爆炸,大爆炸是从奇点开始的。

解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问题,中国人修“道”就可以了。而西方人开始了怀疑人生的生活,这世界有上帝,上帝创造万物,我们要信仰上帝。但是上帝究竟什么样,上帝究竟存在不存在,我认为的上帝跟你认为的上帝不一样,人们争论不休,甚至大打出手。

如果说“道”只限于宇宙创生、万物生成这块,我们未免太低估道的作用了。中国人的阴阳观既是宇宙创生观,也是一种思维方式。

(二)作为思维方式的有无互动

阴为无,阳为有,之所以知道一个东西是有,是因为它在变化,变化才能生出万物。比如一个杯子,你从这儿放到那儿,是在变化,如果要是不变,就是阴了。一个人要是生病了,一查要是阴性就是无病变。阳性,就病变了,两个加,就是病变的严重了。

有无是如何互动产生变化的呢?内核就是就是前面讲到的用反、用弱。

人是人类自己世界的造物主。

地球进化永远不可能进化出高楼大厦来,我们人类智慧的大脑有无穷的创造力,有实践,有认知,或者有认知,再去实践,就会创造出万物,创造了无数原本这世界上没有的东西,国家、制度、经济、互联网、货币、房子、车子、手机等等等等,每一个概念都会形成参天大树。不管你意识到还是意识不到,我们人的思维一直都处于有无的互动当中,想一个办法,做一件事情,造一台车,开一个公司……

在你没有找到工作之前,没有工资。找到工作之后,老板也不会先给你发工资,而是你先去工作,才有工资。如果我们单纯的看工资,就是从“无”到“有”。工资是你一个小阶段的目标,是“无”,拿到工资,是“有”,是目标实现。你之所以能够拿到这个工资,是因为你用行为,使从“无”到“有”之间形成了一个变化的过程。最初你什么都没有,没有工作,没有工资。你去工作了,这就是为这个“无”加入了一个“有”的因素,阴阳就开始互动了。

你认真工作,如果没有什么问题,到月之后,你行为上的“有”,就变化成了收入上的“有”。

只不过,效率高低是个问题。

(三)有无的互动效率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个“有”能不能长久存在,让万物繁荣昌盛,“有无”互动的效率很重要。创业失败,胎死腹中,学习了,却没有效果,这些事情时有发生。但是,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失去了,就没有了。我们站在更高层次去看文明,古希腊的爱琴文明、古埃及文明、玛雅文明等等,地球上曾经出现过各种各样的文明,却犹如昙花一现。而中华文明却能几千年绵延不断,近几十年更是迸发出蓬勃生机,其内在的机制,就在于我们有“道”,有阴阳。如何在“无”的状态下,就把事情孕育好,把希望的种子种下,而在“有”时,如何“有”、“无”高效互动,促进情境向好的方向发展,这是我们中国人一直在做的事情。

一个人对事物的认知有四个阶段,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以及不知道自己知道,这样一个从无到有再到无的过程。同样都是无意识,都是“无”,这两个“无”已经有了天壤之别。从不会走路,到学会走路再到抬起脚就走,根本不用去思考先迈哪只脚,从不知道一加一等于二,到学会一加一等于二,再到脱口而出,人的一生当中的知识就是这样从“无”到“有”再到“无”,“有”不断扩大,存入到“无”中,这样的累积状态。

但是,我们人的大脑虽然有无穷无尽的创造力,我们有超强的学习能力,却在很多时候是受限的。看下面这张图。你一说出来这是杯子,就是限制,就是无,阴性不动了。我问你,它还能是什么?你可能会说装饰品。还能是什么?工具,材料、物质……你对一个东西认识得越多,它阳的属性就越多,“有”的地方就越多,你对它阳的属性认识的越少,你不知道的地方越多,也就是它阴的那部分就越多。

如果你看到一个杯子,你的认知当中这个杯子只能用来喝水,没有别的用途。以此类推,你的认知当中,粽子一定是甜的,不能是咸的,这件事情一定要按照这种方式来做,不能用其他方式做,这个人就是这样,一定是这样,人的认知是受限的,拒绝了学习的可能。我们经常说有些人死脑筋,太梗了,就是这个道理。而且,认知越受限的人,越容易认为自己知道的多,而认知越深越广的人,即使想到杯子有几万种用途,也会认为杯子还可能有更多用途,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因为他们接触到的“有”更多,知道自己的“无”越多,越谦虚。

所以,我们要避免主观,避免思维限制。

作为思维方式的阴阳观,不带有人的主观,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否则人就无法看清变化,也无法有效实现有无的互动。所以,《道德经》前面章节中就要求人要修身,致虚极,守静笃,处于静,阴,无的状态才能观察到动、阳、有。

(四)无限可能

道是“无”,“无”并不是没有,而是一种混沌状态,有无限可能。孤阴不长,独阳不生,“无”中蕴含着“有”,“有”中蕴含着“无”。

从我们人类的历程来看,一对青年男女结婚了,一段时间之后,女的怀孕了,你知道将会有一个孩子,可是你不知道是男孩还是女孩,你也不知道这个孩子未来是国家领导人、科学家、老师、工人还是其他角色,孩子是祖国未来的花朵,这朵花能结出什么样的果,不知道。孩子生下来,你也知道是男孩还是女孩,可是你知道这个孩子现在的状态是怎么样的吗?他的智商是高是低,他的感知能力是强是弱?还是搞不清楚。所以,孩子的出生是从无到有,有无是交织在一起的状态。

肚子里的孩子,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极寒之地,万物萧条,有一颗种子等待来年破土而发,这就是在极阴之处仍然有阳,叫一阳生,生发万物的希望。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万物起源于有,有从哪里来?从无中来。万物都是客观的,没有意义,意义是人所赋予的,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赋予什么样的意义都可以。因为无,包含一切,有无共生,并不对立。有了这样的对万物起源及对世界的认知,人的胸怀就会无限宽广。你说这个世界上没有神,可以,你说这世界上只有一个神,就是上帝,可以,你说这个世界上有无数神,可以,有分歧,可以,我们都可以找到共同点,做到和谐共处。

这就是中国人的宽容。

有人经常吐槽中国人没有创造力,这一点我极不认同。中国人无中生有的能力是最强的,看看从古至今中国贡献了多少发明就清楚了。说中国人没有创造力,可能跟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山寨国外的东西有关。在物质上面,中国刚开始建国的时候,一穷二白,我们中国人又不傻,既然已经有台阶了,我们为什么还要坚持从0开始呢?有了1,直接从1开始才是明智的。

先模仿再超越,中国几十年快速发展的事实证明一切。

第四十章(八)

0 阅读:2

斯威国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