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小国如何以少胜多,创造战场奇迹?

老伍谈史事 2024-10-29 23:49:01

我国历史上,公元907年至960年间的五代十国时期,战火纷飞,连年打仗,所以这段时期也被叫做“一百年不息的战争”。彼时各地皆立己之政府,各势力相持对立,呈多种势力并存之势。此等政府更迭频仍,常处交战之态。但与这些纷繁的争权一样引人入胜的,还有当时各位将领经百战磨砺出来的战术智慧。他们没光靠兵力多,还靠战略部署巧妙、战术灵活、用兵方法新,才多次做到弱胜强、少胜多造出惊人战果。

今天我们顺着历史的脉络,来探究这一段混乱时期中局势剧变背后的军事战术创新与战略思维,揭示五代十国在烽火连天中的智慧结晶。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首战如再战:唐末延续的战术思路

五代十国开端可追溯到唐末。唐末农民起义如张巡与安史之乱后的藩镇割据,实际上已经在为后来五代十国的军事发展奠定了战术基础。军阀林立,这并非我们通常理解的“大兵团大战”,很多时候交战双方往往兵力有限,这就逼迫各方通过更加巧妙、复杂的战略进行作战,孕育出很多以少胜多的战术思维。

举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李克用一位以骑兵战术为传奇的将领。他生于北地沙陀族,因其骑术精湛,驰马迅疾,故而战无不胜。尤其是与同为藩镇大将的朱温对抗时,李克用多次通过灵活的调兵遣将,以数量相对较少的精锐骑兵袭击对手的大量步兵和重骑兵,完成出其不意的战果。这种高机动性的突进战术为取胜奠定了根基,成为以后许多战场上赫赫有名的致胜法宝。

围而不攻:南唐的水战奇兵

我们从五代十国这段历史中所看到的战争艺术,其实并不仅仅局限于北方的旷野骑兵。以南唐为代表的南方政权,也通过水军力量的壮大,在相对以陆战为主的中原形成了无与伦比的优势。南唐的水军在长江流域极为活跃,善于利用江河山川作为天然屏障,依据河道展开灵活机动的防守与进攻。他们通过更精确的船舶调度,及更灵活的水战策略,多次成功抵御来自北方军队的南下入侵,尤其是在与吴越、楚等国的交战中,表现更为突出。

在那个时候,淮海之战发生了,这场仗打得可真漂亮。当时南唐的头儿冯道特别聪明,他用水军把长江通道给封得死死的,让敌人的补给线彻底断了。北方的军队这下惨了,不但没东西吃,最后还打输了。这一仗又让大家看到了水上打仗有多重要。那些南方的小国呢,就靠着水战厉害,搞出了一套独特的防御办法。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奇袭为上:契丹战法的启示

五代十国时,还得提一提从外部来的政权势力,这就是契丹,也叫辽国。契丹民族由于长期生存于寒冷地带,其部队尤其擅长长途奔袭与突袭战术。五代后周时期与契丹交战中,多次面对对方迅捷无比的骑兵突袭,始终难以招架,据后世史家陈寅恪总结:契丹军队的长途机动和突然袭击,颠覆了中原传统战法,将“以快制胜、以迅敌缓”的战术发挥到了极致。

这和李克用的策略类似,但不同的是,契丹军队极少与敌军进行正面冲突,更多是利用灵活的运动战迅速瓦解敌方士气与意志。契丹将骑兵的机动性发挥得淋漓尽致,攻其不备,步步为营。当时五代的统帅周潞王郭崇韬曾在军营中感叹:“少有不胜之兵,多有不备之国。”

城池攻坚:创新攻城利器

当时的城市攻防战,相较于早期唐朝,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五代十国时期,城墙的高度更高、厚度更厚,攻城变得极为艰难。解决该问题,需将领们创新或改善攻城器械。唐末至后梁时期,后梁太祖朱温就大力发展城墙割裂器具,如霹雳车和冲车。这些工具使得攻城速度大大加快。霹雳车作为远程投石兵器,能够有效摧毁敌方的防御工事,极大削弱城池的守御优势。特别是在朱温攻打长安时,霹雳车展现出了惊人的威力,大大加速了城池的陷落。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巧用奇谋:弃正守奇

需要注意的是,五代十国时期,战术有革新,战略更注重用奇谋取胜了。例如在公元919年的武宁战役中,吴越王钱镠所率部队,在人数上较敌军为少,但他却巧妙地运用了山谷埋伏之策。钱镠派遣主力部队潜伏于林内,并派出一部分军队出击,诱敌深入陷阱;待敌人陷入混乱,即发动全军突袭。这样的奇谋,使得钱镠以弱军取胜,颇具军事史上的经典魅力。

更深层次上看,五代十国的将领们逐渐摒弃了传统上“正面对抗”的制胜思路,反而开始追求灵活多变、以智谋取胜的战法。正如兵法家孙子所言:“兵者诡道也。”五代十国战争中,正是这样的奇策妙谋成就了诸侯们的一场场胜利。

结语

五代十国的战场,既是权力与利益的角逐场,也是冲突与智慧的实验场。各个小政权为了生存,往往在劣势下借助军事叫我们意想不到的策略,通过以少胜多的战术创新,实现惊人的战场逆转。

时至今日,这些战术的创新及智慧仍能被后世兵家所借鉴。无论是兼顾现实资源的限制,勇于创新兵法,还是有效管理士兵、调配兵力,这些经验和智慧对于现代军事和组织管理中,依旧散发着恒久的启示。

战场的阴谋与诡计或随时改变,然而人类对胜利的渴望,使智慧在战火中愈发闪亮。

本文参考文献:

《五代史》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

以上分析与评论为个人见解,欢迎交流讨论。

——老伍

0 阅读:37

老伍谈史事

简介:重拾历史记忆,洞察人间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