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六大著名流放之地,你知道都是哪里吗?

读史明心 2024-08-01 13:50:41

笞、杖、徙、流、死,被称作封建时期的五刑。

笞为鞭笞,就是以竹杖鞭打身体,属于最轻刑,

杖刑就是指超五十下以上的笞刑,

徙刑便是限制自由的囚禁,

流刑就是流放偏远荒芜之地,是仅次于死刑的重刑。

历史上有六个地方被称作六大流放之地,你知道都是哪里吗?许多历史名人都曾受过流放之苦。你知道都有谁?

1,四川蜀地。

四川蜀地老照片

四川蜀地就是今天的四川地区,秦汉时期,蜀地偏远,地处蛮荒,成为流放之地。

有许多知名的历史人物曾被流放至此,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秦国相吕不韦,嬴政亲政后,第一个清算的对象就是吕不韦,于是将将吕不韦流放,不过吕不韦还没到蜀地,就在途中自杀了。还有一个被流放至此的名人叫彭越,彭越是刘邦麾下大将,是与韩信齐名的存在。楚汉之争落下帷幕后,刘邦开始清算权臣,彭越先是被贬,之后被流放蜀地,在那里待了很长一段时间,不过彭越最终还是被吕后诛杀了,并且夷灭三族。

2,湖北房陵。

湖北房陵老照片

湖北房陵就是今天湖北房州,属于今天的湖北十堰市,在古代,房陵是著名的流放之地,而且被流放之人的规格极高,曾被流放至此的皇族贵胄不下百人。

著名的有赵国国君赵王迁,他是战国最后一任君主,赵国被秦国灭亡后,秦始皇将赵王迁流放至房州,赵王迁落此下场纯属咎由自取,他自毁长城将李牧冤杀,结果应了“李牧死,赵国亡。”

被流放至此的还有唐中宗李显,李显在这里生活了14年,最终重返朝廷,再度为帝。还有一位比较著名就是柴宗训,他的父亲是一代英主柴荣,不过他没有继承他父亲的优良基因,柴荣死后,再没有人能压住赵匡胤,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而柴宗训则被流放至此,并且20岁时就死在了这里。

3,岭南地区。

岭南地区老照片

岭南地区指今天的广东、广西以及越南北部。在古代,这里是烟瘴之地,人烟稀少,也是著名的流放之地。

曾被流放至此的名人也很多。比如唐朝著名诗人王昌龄,王昌龄的诗奔放豪迈,著名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就是王昌龄所作,被称为“七绝圣手”。王昌龄一生三次被贬,第二次被贬岭南,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王昌龄被冤杀在途中,为何被杀,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著名的戏曲家汤显祖也曾被流放至此,虽然流放的生活十分清苦,但是汤显祖没有自暴自弃,在流放期间,激发了他创作《牡丹亭》的灵感,《牡丹亭》中的大多数的咏梅诗都创作于岭南,岭南的流放历经成就了他“东方莎士比亚”之名。被流放至此的还有著名的韩愈、刘禹锡等,他们都在被贬期间创作了许多旷世之作。

4,海南儋州。

海南儋州老照片

海南儋州就是今天的海南儋州市。早在汉武帝时期,这里就被纳入版图,古代这里地处极南、气候潮湿、闭塞落后,处在文明的边缘,是著名的流放之地。

大名鼎鼎的大文豪苏轼就曾被流放至此,苏轼性格豁达,被流放至此后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用自己的能力为儋州做了许多实事。苏轼在这里大力发展教育,在他的努力下,打破了儋州历史上举人和进士的零记录,留下了大名鼎鼎的求学圣地“载酒堂”。另外,苏轼还引进了中原先进的农业技术,帮助当地人发展农业。61岁苏轼来到这片荒凉之地,在这里一住就是3年,在当地留下了十分宝贵的遗产。至今,儋州仍有“东坡井”、“东坡村”等等。

离开儋州时,苏轼写下了“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的诗句,形容自己在儋州三年的奇绝经历。苏轼一生被贬无数次,儋州也是他人生倒数第二站一次,离开儋州不久后,又被贬常州,最终苏轼在常州病逝了!

5,黑龙江宁古塔。

宁古塔老照片

宁古塔指今天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古代此处地处偏远,寒冷荒凉,流放至此的人不计其数,著名诗人吴兆骞曾被流放至此,吴兆骞有“边塞诗人”之称,因无辜卷进科场案,一家被流放宁古塔,在这里,吴兆骞写成著名诗词集《秋笳集》和《归来草堂尺牍》,让如今的我们知道了“宁古寒苦天下所无,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吴兆骞在宁古塔生活了23年才得以返回京城,回京三年后就病逝了。

除了吴兆骞,还有著名的郑芝龙也曾被流放至此,郑芝龙是郑成功的父亲,海盗出身,后来成了明末清初时期东南沿海最大的海商兼军事集团首领,富可敌国,手中有军队,地位举足轻重。郑芝龙先是投靠明朝,与儿子郑成功一同抗清,之后郑芝龙叛明投靠了清朝,而郑成功则还在抗清。明朝为了拉拢郑成功,便让郑芝龙想尽一切办法,可惜最终都没能成功。在清军眼中,郑芝龙不过就是拉拢郑成功的一颗棋子,眼见拉拢不成,郑芝龙也失去了作用。便被流放至宁古塔,不久后被处死。

6,新疆伊犁。

伊犁老照片

古代的新疆伊犁地处西垂边疆、土地贫瘠、气候环境恶劣,是著名的苦寒之地,清朝时期有许多人都被流放伊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民族英雄林则徐。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爱国壮举让无数中国人扬眉吐气,奈何彼时的清王朝软弱无能,鸦片战争失败后,面对列强的咄咄逼人,清政府只能让林则徐背锅,将林则徐贬至伊犁。地处偏远地区,在人生最低谷时期,林则徐仍不忘百姓疾苦和边疆的安宁,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受到新疆各族人民的爱戴和敬仰。林则徐在伊犁三年,踏上归途时,伊犁的山水和人民和这里的安宁,仍然深深地牵挂在林则徐的心里。他在这里做出的杰出贡献世人都应该铭记在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

0 阅读:10

读史明心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