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我死后把我的佩饰放在棺前,儿子照做,果然捡回一条命

雅轩看历史 2023-06-10 19:48:03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自古以来,治世读书人的最高理想那便是“学好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能够踏入朝堂,为官一任,便是不负多年苦学了,若是能够平步青云,最终成为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那便更是祖坟上冒青烟才有的事情。

但伴君如伴虎啊,尤其是对于成为宰相的人来说,上有皇帝喜忧不定,说不准什么时候就突然被一道圣旨抄家灭族了,下有百官虎视眈眈,自己的政敌那是时时刻刻想着抓住自己把柄,把自己搞下去,这宰相的位置是真不好做啊。

可在古代却有这么一个宰相,他不仅能够在为官之时让皇帝放心,在和自己一时的官员都被赐死之后,他依旧是安然无恙,哪怕是在自己死后,也是能够摆平麻烦,让自己的后代无忧无虑,这样的心思,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才能想出来呢?

直言宰相

唐朝武周时期,一代女皇武则天将朝廷的中书省、门下省改称为了“凤阁鸾台”,这时的宰相也就被称为了“凤阁鸾台平章事”,而此时的宰相之中,则正有一人名曰姚崇。

姚崇自从为官以来,那是历任四方,终于在五十四岁这年当上了宰相,就此之后便开始了自己的宰辅生涯。

但姚崇升官之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却还不是来自于工作,而是自己的生活。

历朝历代,一国之都的房价那都是寸土寸金,想要在京城安家落户,置办宅院,那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可姚崇以前当的大多是地方官,中央的官只当过几年侍郎,这点俸禄想置办一个和自己身份相匹配的宅院,那绝对是异想天开。

偏偏姚崇为官是十分清廉,宁肯受穷得罪人也不贪污一文钱,这怎么能在京城立住脚呢,况且当时啃老还是一件可耻的事情,没有“六个钱包”来帮助姚崇买房。

最终姚崇也是耗尽了家财,才在京城的郊区置办了一套“老破小”,算是有了个住所。

武则天听闻之后,觉得姚崇是不是在故意装穷,想要博得一个清名,于是在一次和众人商谈朝政时,便主动说起了一个“敏感问题”:“自从朕让来俊臣等人掌管刑狱以来,查出来了太多大臣谋逆作乱了,你们说这里有没有冤枉的啊。”

说着,便看了姚崇一眼,姚崇见状那是挺身而出:“陛下,那些被查处的大臣只怕大多都是来俊臣等人为了邀功而陷害的,并且只要是重审,那就又是一顿毒打,所以他们才不翻供,想要的不过是早死早超生,但如今没了酷吏,自然也就没了谋反之事,臣族中尚有百余人,若再有谋逆,臣愿举族担罪。”

一番话说的在场众人大气都不敢喘,因为这似乎也是在说武则天的不是啊,但武则天却是非常高兴:“以前的宰相要是都如同你这般,也不至于让来俊臣等人为非作歹啊,你说的好!”

谁能够拼着让皇帝不高兴的代价来博自己的名声呢?能够如此直言进谏的官员怎么会是奸臣呢?况且武则天和姚崇的一席话,那是直接给自己的酷吏时代定了结论——都是臣子不好,皇帝没有过错。

最终武则天更是赏了姚崇白银千两,来显示嘉奖,可让她万万意想不到的是,姚崇是发誓没有别人谋逆了,但他自己,却是直接成为了谋逆的一员。

“幸运”宰相

武则天时期,非常喜欢养男宠,尤其是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二人,这二人那软饭吃的是嘎嘎香,张易之更是在定州给自己建了一座私人寺院,招募僧人天天给自己念经祈福。

或许是名声的确太差,僧人一直招募不到,张易之见了便直接下了文书,将长安寺院中的僧人送往定州,来给自己念经。

姚崇闻言直接下令不准此事,张易之屡次送礼示好,却是频频碰壁,最终便给武则天吹起了枕头风,武则天头脑一热,没几个月便将姚崇充任了灵武道安抚大使,实际上就是贬出京城了。

姚崇闻言却是直接走马上任,但在临走之前却是推荐了自己的继任人选,侍郎张柬之。

不久后,姚崇回了京城,但张柬之却是告诉了他一个惊天秘密,自己已经和桓彦范、敬晖等人决定逼宫,让武则天退位,还政给太子李显。

姚崇闻言顿时吃了一惊,怎么自己才走了几个月,这京城中就已经要开始造反了。

张柬之却是很有把握,因为从公来说,自己和姚崇乃至早已病故的狄仁杰都是妥妥的“李唐派”,一直想着光复李唐,从私来说,自己是姚崇举荐的,那无论姚崇和这件事情有没有关系,只要自己造反了,那别人一定会觉得他和这事有关。

果然最后姚崇也是一咬牙,我入伙了。

最终神龙政变,武则天被迫退位,李显登基为帝,而这政变之中的从龙之臣,自然也是都被李显大加封赏。

其中的张柬之、敬晖、桓彦范等五人都被封了郡王,但就在众人狂欢之际,只有姚崇看到了武则天一个人孤零零的住进了上阳宫,想到了这实际上是一场皇家母子相残的悲剧,不由低头落泪。

张柬之见状赶紧拉了他一下:“你这人怎么敢在这个时候哭,难道不怕新主不高兴吗?”

姚崇道:“难道我能置这么多年的君臣之义不顾吗?我相助你们光复李唐是臣子本分,哭送旧主更是臣子道义,这有什么好怕的呢。”

但可惜,不是每个人都是这么敞亮的,姚崇这一哭让李显看了果然不高兴,最终只给姚崇封了一个梁县侯,并在不久后就把他贬到了亳州当刺史。

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姚崇最后竟然是比张柬之等人活得都要久。

原来虽然李显当上了皇帝,但却也是个糊涂皇帝,尤其是在对待武则天的这件事情上,他只是把武则天软禁了起来,对于武三思一众武周余孽,更是非常大方的既往不咎。

就这样,不久后武三思又搭上了太平公主这条线,二人一拍即合,把李显忽悠的五迷三道,甚至武三思还升官为司空。

这一下,当初逼宫武则天的那些人可就要被好好清算一下了。

张柬之流放襄州,半路上就被活活气死了,敬晖流放琼州、桓彦范流放贵州,二人被武三思手下捉住活活杖毙,崔玄流放白州,病死于馆舍之中,袁恕已流放环州,每日惶恐不安结果疯了,最后被毒杀。

堂堂“神龙五王”,最终竟然全部死于非命。

而姚崇却因为当初为武则天的那一哭,而躲过了这一场清算,又回了长安。

救时宰相

就这样姚崇也是在动乱的局势中,在宰相的位置上屡上屡下,经过了李显、李旦之后,终于到了唐玄宗李隆基继位,姚崇也是再一次看到了曙光。

李隆基也是有意令姚崇再当宰相,姚崇则是直接提出了十条建议,李隆基欣然接受,就这样姚崇回归朝堂。

在这次的宰相期间,姚崇是竭尽全力辅佐李隆基,令朝野政令焕然一新,但他直言不讳的毛病却也是屡次冒犯李隆基,一次竟然因为对大臣罪过的判决问题而赌气辞官了。

李隆基也是非常傲娇,你辞官就辞了吧,朕去洛阳巡视散散心咯。

但临出发前太庙却突然塌了,这在当时可不是什么偷工减料豆腐渣工程,而是一件不亚于李唐祖坟爆炸的大事情。

很快就有大臣上书:“太庙都塌了,这是上天对您不满,您就别出门四处溜达瞎玩了,赶紧闭门思过,写检讨下个罪己诏吧。”

李隆基闻言心烦意乱,再次派人去找姚崇,想要听听他的想法,谁知姚崇却是力挺李隆基:“您别听那些大臣们搞迷信,沧海桑田,山都有可能塌方,何况太庙从前秦传到这里,已经三百多年了,早就过了设计使用年限了,这次不过是碰巧了,您该出门出门,不然洛阳那边为接待您做的准备不就都白费了嘛。”

一番话算是说到了李隆基的心坎里,连带着满朝都对其称赞有加,甚至说的姚崇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他便问大臣齐浣:“现在这么多人说我好,您看我到底是个什么水平,和管仲相比如何?”

齐浣摇了摇头:“您只怕还比不上管仲那种制霸之相,但是辅佐君王解一时之困还是可以的。”

齐浣本有劝诫姚崇不要骄傲的意思,但姚崇听了却非常高兴,一拍大腿就乐了:“能解决一时的困局,那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吧。”

但是姚崇的行为,很快就引来了同僚的嫉恨,尤其是同为宰相的张说,此人虽有才能,但是气量狭小,更是个官迷,在李隆基封禅泰山的过程中独断专权,直接把自己的女婿从九品官提升到了五品官,这顿时引来了姚崇的一阵弹劾,二人就此结下了梁子。

而且他的儿子姚彝、姚异也是让姚崇非常不省心,这兄弟俩没有他们老爹的本事,却还是老想在官场上伸伸手,一直借着姚崇的名头结党营私,但却被人发现了,引来了纷纷议论。

这样的局面,姚崇也是必须要考虑自己的身后事了。

机智宰相

到了开元八年,年仅七十的姚崇已经病入膏肓,看着自己两个不成器的儿子,姚崇也是有心无力,自己要是一死,这俩傻儿子只怕要成了自己仇家泄愤的对象。

于是姚崇便决定给这俩傻儿子指条活路,他对姚异和姚彝嘱咐道:“我死了之后,无论我生前的朋友还是敌人,都会前来吊唁,别人还好说,但张说是最让我担心的一个,你们把以前皇帝赏赐给我的那些东西摆在棺材前面让他看见,要是他看上了想要,就送给他,并让他写个祭文刻在墓碑上,这是给你们的活路,一定要记住。”

果然不过一年的时间,姚崇就病逝了,前来祭拜的宾客络绎不绝,张说也是就在其中。

只见张说刚点了香给姚崇插上,就看见了放在姚崇棺材前的一件件精美的玉器瓷器,只看的张说眼睛都冒绿光了。

姚彝和姚异见状,想起了老爹的嘱咐,赶紧上前一躬身:“张伯父有礼了,这些都是先父生前的一些用品,您若是有喜欢的就挑几件带走吧。”

张说闻言心中已经按捺不住要打包走人了,但嘴上还是非常客气:“这不太好吧。”

姚异赶紧道:“先父生前多次称赞伯父您头脑清澈、才为世出,和您的关系想必是常人不能理解的好,您拿一些,那是圆了先父的愿啊,您若是觉得不好,就请您做一篇祭文来表示您和先父的友情吧,还请您千万不要推辞。”

姚崇墓

张说闻言心花怒放,拿起笔洋洋洒洒地就写了起来,一篇祭文只说的自己和姚崇二人相见恨晚,那是管鲍之交,异父异母的亲兄弟啊,姚崇对大唐的贡献日月可鉴,如今他死了,那是大唐国有资产的重大损失啊。

一篇祭文结束,张说抱着一大堆宝贝回家了,但到家坐了一会,却是越想越不对,姚崇以前是没少针对自己啊,自己今天这么一写,不就成了他说得对了吗?

合着这些东西是买自己的不是呢?

于是张说赶紧让人去姚崇家里讨要:“这个祭文我家老爷觉得写的还有些不好,请公子还给我,让我家老爷再改改。”

姚异和姚彝却是一摊手:“不行了啊,这篇祭文我已经上报皇帝了,他老人家看一眼就准备刻在先父的碑上了,还给不了您了。”

张说闻讯直接瘫坐在了椅子上,这皇帝都看见了,自己以后是绝对不能对姚彝和姚异这俩人动手了,甚至这俩人有了什么危险,自己还得站出来说句好话,不然在祭文上吧姚崇一顿夸,结果扭头就要举报他,这种事情怎么看怎么不对啊。

想到这里,张说不由地一拍大腿:“哎呀,死了的姚崇算计了活着的张说啊,怎么就中计了呢,我是真的不如他啊。”

的确,从此之后张说再去针对姚家,那就是在自己打自己脸,等到皇帝李隆基看过祭文刻在碑上,那再针对姚家就是在打皇帝的脸,几件对姚崇来说全无意义的玉饰瓷器,竟然就能保全了姚家全家,姚崇的智计,绝对是令人倾佩的。

0 阅读:31

雅轩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