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的山西朔州:岱岳镇粮食堆积如山,鹅毛口矿工犹如鬼魅

老照片聊历史 2024-05-30 02:06:09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悍然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同年9月9日,日军侵入山西,朔州各县相继沦陷 。本组照片为日本记者丰田于1939年4月拍摄的。

岱岳镇

岱岳镇位于山阴县境中心位置,洪涛山脚下,明代时,因地处关内外通衢要冲而得名大要村。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山阴路防御都司移驻于此,军民涌入逐渐形成一个集镇,“大要”亦谐音演化为“岱岳”。

1937年9月18日,山阴县沦陷,当日,日军扶持汉奸维持会将山阴县城迁至岱岳镇。

城门

一辆载满货物的马车进入岱岳镇城门,城门上东倒西歪地挂着“亲日兴亚”的汉奸标语。仔细看大门颇为精致,门楼的立柱上还雕有两只兽头。

街道

一支从关外而来的骆驼商队正在通过岱岳镇的街道,驼夫十分年轻,此时正瞪大眼睛好奇地看着日本人的镜头。

驴队

因为地处关隘要道,商队每天往来不断,这是一支关内的驴队,满载着货物准备出关。此时正经过一座小桥,桥头处有日本人设置的岗亭。

民居

当时的岱岳镇的民居以土房为主,图中这种窑洞形式的房屋很常见,它不是依靠黄土坡挖出来的窑洞,而是半入地下搭建起来的,非常有特色。

招牌

山阴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成为一个多民族聚居地,汉族、回族、蒙古族、满族、藏族、维吾尔族等各民族百姓和睦相处。图为街头回族饭铺的清真招牌。

马车

一辆载满装着粮食的大车停在一个路口处,掌鞭的是一个年龄不大的小男孩,在他身后,是一片当地的居民区,土墙、土路、土房子。

土路

前往火车站的道路,地上是一层厚厚的浮土,前车经过时留下的马蹄印和车辙清晰可见。

火车站

北同蒲线上的岱岳火车站。1933年1月21日,在阎锡山的指挥下,三万多人开始修建同蒲铁路。岱岳站于1939年才正式通车,成为了日军运输军用物资的一个中转站。

堆栈

火车站附近铁轨旁边的堆货场,日本人掠夺来的粮食被堆成了一座小山。这些粮食将成为日本人继续侵略的战略物资。

工人

正在装卸粮食的车站工人,从麻袋的个头可以推测其重量一定不轻。这些工人每天都在花大力气搬运这些粮食,却依然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改轨

当时,山西境内的铁轨都是窄轨,这是阎锡山为阻碍外来火车进入而有意为之,日本人为了运输方便,强逼劳工将原来的窄轨改成通用的标准铁轨。

小贩

窄轨改造完成之后的岱岳火车站,一名小贩托着木箱,正在向车厢内的乘客兜售商品。当时在车站内卖东西的人也是必须经过日本人批准的才可以。

鹅毛口

鹅毛口是怀仁县下辖的一个镇,位于城西行十六里鹅毛南北两山爪之处,一条鹅毛河从中流出,古时,人们又多称为此地为“毛毛口”,有“怀仁第一古镇”之美誉。

街道

一名年轻女子抱着幼儿走在鹅毛口的街道上,对面不远的地方是一座古寺庙。俗话说:“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此言果然不假。寺庙旁边分布着一些商铺。

水井

道路旁边的一口水井,井口很大,呈方形,一个扎着辫子的小姑娘正在用水壶从井中取水。周围可以看到有几个玩耍的孩子。

汲水

井口上铺着巨大的石条,从上面看,内壁还是传统的圆形。因为水面距离井口很近,男子可以直接用扁担挂着水桶在井中打水。一个小男孩蹲在井沿上,正向井内张望。

除草

戴着草帽,冒着烈日在田野里除草的农夫。田地里这些不起眼的幼苗不是普通的农作物,而是罂粟。在沦陷区的很多地方,侵华日军都怂恿当地百姓种植罂粟,他们不但可以通过烟税获取军费,还能以此削弱中国人的抵抗意识,实现亡国灭种的目的。

煤窑

鹅毛口产煤,而且存储量丰富。图为当地百姓建的小煤窑,矿井井口位于一座山坡下,矿井旁边,有一个用碎石垒砌的塔型建筑。

出井

一名跨出井口的矿工, 浑身乌黑,好像刚刚跨出地狱之门一般,沉重的煤筐压弯了他腰。注意看他的脚下,还有一个矿工的脸。

矿工

走出矿井的一名背煤工人,身上的衣服成丝成缕。他的脸孔暴露在阳光下,让我们得以清楚看到他额头的青筋因用力而暴起。

装筐

从矿井内运出的煤块被卸在一片空地上,由搬运工将煤块装入藤筐内。比较起前面的出煤工人,他们的衣服要体面得多。

驴子

装满煤矿的箩筐被搭上驴背准备运出山。因为重量很打,需要几个人协同才能完成。

出山

驮着煤块的驴子沿着曲折的山路往山外走,迎面走来了驮着空筐的驴队,这样的情形周而复始,每天都在发生。

装车

没有驴骡等牲口的人们,只能靠推独轮车来运输煤炭,这是很需要一把子力气的,只有年轻人才能胜任这项工作。

独轮车

推着独轮车运输煤炭的男子。道路两边深深的车辙说明还有马车往返于此。1945年,日本人将同蒲铁路支线修建到鹅毛口镇,目的就是为了掠夺这里的煤炭,万幸的是,不久以后,小鬼子就投降了。

0 阅读:1

老照片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