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财政资金至少5万亿元?一半以上是“假增量”,股民应谨慎些

王五说说看吧 2024-10-14 19:56:18

10月12日,财政部开了一场举国、甚至是全球关注的新闻发布会,蓝佛安部长带着几位副部长提到了很多增量财政政策,但没有提具体规模。此前,市场上“小作文”不断,有说2万亿元的,有说4万亿元的,还有预测10万亿元的,到底是多少规模呢?答案至少要等到10月底至11月初全国人大常委会开预算调整会时才能揭晓。

不过,不少专业机构根据发布会上的公开信息推测出下阶段的增量财政资金规模。比如,银河证券研究员预测相关政策涉及工具体量至少在5万亿元以上,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认为包括调整预算在内的财政政策刺激规模约为5万亿-6万亿元等。

由此可见专业人士普遍预测新一轮财政刺激的规模至少在5万亿元以上。

这个数字比市场最早传出的2万亿元要高出不少,但与后来传的10万亿元相比有点不够看。与此同时,我要提醒大家只看数字不看组成部分可能会误判形势,重点要关注到底有多少钱是真正的增量资金。

看完发布会后大部分人的感受是重点在“化债”二字上,也就是解决困扰已久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说得精准点是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是以城投债为主的法律上与政府无关但实质上以地方政府信用为背书的负债。

蓝佛安部长明确提到去年安排了超过2.2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额度支持化债,今年以来已安排了1.2万亿元,未来的增量政策将是近年来出台的支持化债力度最大的一项措施。

既然是“最大的一项措施”,那么肯定是比这两年已有的规模要大,超过去年的2.2万亿元是必然,可能会到3万亿以上。意味着花在化债上的额度占了5万多亿元增量财政资金的40%至60%。

这2-3万亿元资金不能算“新钱”,是存量债务的置换,属于已经花出去的钱。如何理解呢?给大家举个例子。

假设某城投公司前几年为修建高速公路向银行借了50亿元。由于是以城投公司借的钱,所以不算在地方政府表内债务里,是典型的地方隐性债务。今年启动化债工作,中央或地方发行一笔新的本金为50亿元的政府债,筹到钱后替城投公司还钱,于是欠债的主体由城投公司变成了国家或地方政府。

别看政府增加了50亿元规模的债务,但这钱并不是用于投资、消费等创造财富的行为,只是置换已存在的欠款,把表外负债变成表内负债。所有的化债资金都是这种性质。

除了化债,蓝部长提到的第二个主要的增量政策是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我国的国有六大行指的是工农中建再加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六家国有大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都在9%以上,现在决定再给他们投点钱进一步提高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那么投的钱从哪里来呢?发行特别国债筹集。

该增量政策属于真正的“新债”和“新钱”,预计规模在5000亿元至1万亿元之间。这笔增量资金是直接投给六大行的,能增强六大行的经营稳健性,让它们对实体经济提供更多的信贷支持,可短期来说无法让资本市场获益。

扣掉化债的置换资金和定向投给六大行的钱,还剩下2万多亿元是能立马刺激经济的增量财政资金。这个数字与分析师推测出的今年广义财政收入存在2万亿元左右的缺口相匹配。

为了保证“三保”支出,提高赤字率或者增发特别国债筹集到2万多亿元后投入保障,可以起到提振经济短期增长的作用。记得9月底第一篇外媒“小作文”提到的数字与此相差不大。

“财爸”在会上未提财政政策规模给了市场充分的想象空间,乐观的人觉得政策超预期,悲观者则认为不及预期,存在分歧。但可以明确的是未来财政的重点在地方债和房地产上,这两个领域的风险是当下制约中国实体经济发展、信心恢复的最大不利因素,如果能彻底解决将会释放长期红利。

至于资本市场如何解读,我觉得大家还是要谨慎一些,因为资本往往追求短期利益、要的是快钱,不一定能迅速领悟高层的长期战略规划和良苦用心。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

0 阅读:0

王五说说看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