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说:虎毒不食子。
5月7日,酒泉市肃州区人民法院对一起令人痛心的案件作出了判决。19岁女子小寒未婚先孕,因害怕被家人知道后责骂,竟伙同闺蜜致刚出生的婴儿死亡。“生而不养”这不仅仅是道德上的问题,已经触犯了法律的底线。最终,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小寒有期徒刑四年,其闺蜜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
这一事件不仅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让我们深刻反思这起悲剧背后的社会责任与教育缺失的问题。
事件回顾小寒在打工的过程中结识了一位男友,两人交往期间,小寒不慎怀孕。
然而,就在她怀孕期间,她与男友的关系出现了裂痕,最终双方选择了分手。
2023年5月,当她的胎儿足月时,由于种种原因,小寒在出租房的马桶上独自生下了婴儿。在惊慌失措中,她叫来了闺蜜小冰。由于害怕父母知道后会对她进行责骂,小寒和小冰在恐惧和无知的驱使下,做出了令人痛心的选择——她们三次踩踏婴儿,最终导致了婴儿的死亡。
由于产后未能及时得到医疗救助,小寒出现了大出血的症状,她不得不拨打120求助。当医生赶到现场时,婴儿的尸体才被发现。
相关事件因何频发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未婚先孕弃婴甚至是从楼上扔下婴儿的事件仍时有发生,让人惊叹不已,“生而不养”究竟为何。
2020年河南19岁女孩小琴,在与男友相恋不久后未婚先孕,后因感情破裂而分手,分手后,她曾试图与前男友联系,希望能得到一些帮助。但前男友的承诺如同空中楼阁,迟迟不能兑现。8月15日下午,小琴的羊水突然破裂,她意识到孩子即将降临。她匆忙向老板请假,独自回到了出租房。在狭小的厕所里,她烧好了热水,咬紧牙关,花费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独自完成了分娩。当晚九点多,小琴将孩子包好,装进了一个黑色的塑料袋里,趁四下无人之际,将孩子遗弃在了路边。
后来好心人发现后报警,警察将孩子又送回了小琴身边抚养,但是小琴也因此被警方以涉嫌遗弃罪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我用度娘检索“未婚先孕弃婴”,出现的相关信息让人触目惊心,有丢垃圾桶的、有弃车站的、有丢楼道的,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
我们不禁想问,这究竟是为什么?这其中是不是有社会的责任和教育的缺失。
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无论其是否是在期待中降临。小寒的行为不仅是对自己生命的轻率,更是对无辜婴儿生命的残忍剥夺。
这背后,反映出的是对生命权的无知与漠视。而这种无知与漠视,正是我们在教育中需要着力纠正的。
青春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性意识和生殖健康知识形成的重要阶段。
然而,传统的教育观念往往忽视了这一时期的特殊性,导致许多青少年在面对性问题时缺乏必要的知识和应对能力。
小寒的遭遇,正是这一问题的缩影。
这一事件暴露出家庭、学校和社会在性教育方面的不足。当前的社会,性教育仍旧是十分匮乏的。
受多年保守思想的影响,谈及到性方面的内容,我们还是“谈性色变”。
张北川先生曾深刻剖析:“在我们的性文化里,往往过度强调生育作为性的唯一目的,将无知误读为纯洁,愚昧被当作德行,偏见则被奉为不可动摇的原则。”这种观念导致与性相关的话题常常被冠以低俗、下流的标签,使人们在提及时感到难以启齿。
根据调查,当前中国性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之一是教育方式的单一性和内容的枯燥性。正如弗洛伊德在《性学与爱情心理学》中所指出的那样:“传统的性教育方法常常采取一种回避和拖延的策略,尽量避免儿童接触性相关的知识,直到他们不得不面对时——而这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教育时机。”
回顾我们的童年,当面对性方面的问题时,家长往往选择回避,用“你现在还小,这些事情你长大了就知道了”或“小孩子是不能知道这些事情的”等话语来搪塞。
这种神秘和禁忌的态度反而加剧了孩子们对性的好奇和误解,让他们认为性是一个不可触碰的禁地。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改革当前的性教育方式,使其更加多元、生动和富有启发性,以帮助孩子们建立正确的性观念和价值观。
社会对于未婚先孕的偏见和不理解也是导致这一悲剧的原因之一。在传统观念中,未婚先孕往往被视为不光彩的事情,甚至会被视为家庭的耻辱。
这种偏见和不理解让小寒在面临困境时感到无处可逃,最终走上了极端的道路。
因此,我们需要从观念上改变传统认知,消除对未婚先孕的偏见和歧视,为那些处于困境中的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这起悲剧不仅是对生命的剥夺,更是对社会责任与教育缺失的深刻反思。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性教育、改变传统观念、加强人格培养等,为那些处于困境中的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让他们能够在正确的道路上健康成长。
网友态度有的说,虎毒尚不食子。
有人说,她的闺蜜竟然和她一样,都是啥人,杀人诛心啊!
有的说,怎么才4年,还是缓刑。
有人说,这是人能做出来的事吗,太恐怖了吧。
有的说,为什么孩子他爸一句也不提,他不应该也有责任吗。
有人说,现在的小年轻太可怕了。
有的说,现在的人对于爱和性的观念已经颠倒黑白了。
有人说,真不想要,放马路上也可以啊,干嘛非得怎么残忍。
写在最后“生而不养”绝不是道德问题,而是触犯了法律的底线。
接二连三地发生“未婚先孕弃子”这样的事情,确实让人心痛和震惊。
我们在呼吁有关方面严厉打击这种违法行为的同时。
更应该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对未成年人性教育的引导,让他们能够从小在正确的道路上健康成长,避免再次发生这样的惨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