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肝移植于60年前首次在人类实施,现已成为危及生命肝病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然而,对患者、医务人员和社会而言,这仍然是一种难度很大的治疗方法。目前肝移植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如排斥反应、感染、胆道并发症、移植物功能恢复延迟、肝细胞癌肝移植术后复发、供者短缺等,亟待改善和解决。2024年9月20日,“世界华人医师协会肝脏病学专业委员会” 成立大会在美丽的青岛召开,德国汉诺威医学院徐东宇教授分享了欧洲肝移植的现状与挑战,本刊特此对徐教授进行专访,并将访谈内容整理如下,供读者参考。
《国际肝病》
肝移植作为肝癌根治性的手术选择,可以挽救很多患者的生命。那么,临床上哪类患者可以考虑做肝移植?
徐东宇教授:任何终末期肝病患者且肝功能不可恢复的情况都存在肝移植的指征,但肝移植对患者的获益能有多少是决定性的因素。目前来说,如果能延长患者寿命10年以上,我们认为应该进行肝移植。但是由于肝源供给短缺的问题,每个国家的相关条例严格程度不一样,这也是能否做肝移植需要考虑的方面。
《国际肝病》
您刚才也提到了需要根据肝源供给的情况,然而近几十年来,对于肝源的需求远远超过供应,那么对于肝源短缺的问题,可以从哪些方面去进行优化解决?
徐东宇教授:在解决肝源问题上面,不同宗教文化背景的国家有着相对不同的解决方法。活体肝移植在亚洲被广泛接受,但在欧洲相对较少;在捐献方面,西方国家和亚洲国家也会有差异。在目前的情况下,彻底解决肝源的问题有各种各样的选择。首先,有效利用现在可以利用的肝源,比如一些因脂肪化、病毒感染、甚至肿瘤而被拒绝的肝脏,通过一定的治疗后,可以考虑重新再利用。
其次,活体肝移植理论上来说虽然是一个选择,但最好能够避免,因为活体肝移植要考虑供者和受者两个方面,既要减少对供者的健康损害,又要兼顾受者的获益。能够做到将来不需要做活体肝移植是我们最大的目标。
第三,经过近三四十年的发展,异种肝移植在手术上基本可以实现,但术后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如异种器官排斥反应、病毒跨种传播等风险,异种分子的差异也会带来比心脏、肾脏异种移植更为复杂的新问题,目前尚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现在普遍的共识是异种肝移植可以作为肝移植的辅助选项,理论上保留一部分患者原来的肝,然后用异种移植物过渡急性反应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患者得到恢复后再把异种肝切除。
《国际肝病》
为了降低移植术后的疾病复发,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目前可以采取哪些积极措施?未来,在这方面还有哪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需求或者方向?
徐东宇教授:目前,患者移植前的基础性肝病的复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理论上,肝移植改变的是移植物的情况,并不能改变移植术后患者个体的情况,完成了肝移植可以使患者继续维持生命,但急性期后会出现原发病的复发,比如肿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复发。如何在长期免疫抑制药物作用下预防和解决疾病的复发,有关这方面的科学研究有很多,但目前没有有效的办法,未来仍需通过多学科多方面的配合治疗把疾病复发降到最低。
专家简介
徐东宇 教授
德国汉诺威医学院
大学终身教授, 肿瘤外科学教授,主任医生
普通外科, 脏器外科及胸外科主任及学科带头人(管理普外,脏器外科, 胸外科,血管外科及创伤外科)兼任肝移植,活体肝移植及小儿肝移植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