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指导员病逝,吊唁现场来了很多战友,年近八旬的老连长都去了

历史课代表小白白 2024-06-27 09:56:37

讲述:刘华林,整理:拾点旧时光

声明:在整理口述时,为顺畅阅读,部分情节艺术处理!

记得那是2017年9月6号的上午,当时我坐在椅子上看书,忽然手机响了一下,我从茶几上拿过手机一看,是战友胡明华发来的信息,原以为是有什么好消息,结果翻开一看,我呆住了。

上面赫然写着:“老刘,老指导员病逝了,我现在去怀化的路上!”

看着胡明华从遥远的江西发来的短信,我的心就像被一截钝木闷声击中,前不久,我还曾和老指导员联系过,怎么一下子人就没了?

我不敢置信,一问才知老指导员是脑梗离开了人世,那一瞬间,我眼睛变得有些生涩、迷离,一种难以名状的痛楚和情绪,蔓延开来,当年和指导员的点点滴滴不断涌现在我脑海......

指导员名叫刘伟,湖南怀化人,69年我湖南望城参军来到山西临汾某部,下连后分到了三连,当时他正是三连的指导员。

到连队半年,老文书退伍了,由于我的读过几年书,字写得好,后被班长推荐了上去,到连队接替了文书一职。我和指导员的缘分也因此开始。

当我得知指导员也是湖南人,所谓他乡遇故知,远在他乡能遇到一个老乡,还是个“当官”的,年轻的我就这样自然而然把他当成了自己初到军营的“大树”。

加之工作原因,我和指导员走得很近,为了引起他的注意,我工作十分努力,尽力的表现着自己,指导员对此,时常冲我笑,对我表示赞扬,这更让我更笃定了自己的想法。

可事实上,那只是我“一厢情愿”罢了,指导员对所有人都是一视同仁,他看重的是个人的表现和工作的态度。

记得是70年秋,当时连队进行投弹考核,连长交代我和通信员一起去选场地。由于我们连队是刚从施工转入训练,我担心训练还不到位,考不出好的成绩,抹了面子不说,也不好向上级汇报。

于是动了小聪明,把考核场地选在了一个稍有点坡度的草地上,利用地形优势来弥补训练的不足,可当我洋洋得意带着指导员、连长前去查看地形时,指导员顿时眉头紧锁,严肃的问道:“你知道部队投弹考核场地设置的要求和应注意的事项吗?”

我心里“咯噔”一下,马上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低头不语,紧接着指导员便质问道:“难道你不知道选择胁迫作为考核场地,是违反教范的吗?”

结果可想而知,不容我解释,指导员毫不顾忌“老乡”的颜面,后当着全连100多人的面狠狠批了我一顿,并责成我立即另选场地。

还有一次是在71年的时候,当时我们连队分得有来驾驶指标,我当时也想学开车,于是就找到了指导员,当时我想着毕竟是老乡,让谁去不是去,这点事他应该会帮了吧!

于是,我瞅准机会,大胆向指导员说出了想去学驾驶的愿望。

结果,指导员一口便回绝了,他说连队打算推荐一排三班的王华灿,理由他是个孤儿,他更需要这次机会。

我不甘心,嘴里嘟囔道:“咱不是老乡嘛,不应该多相处帮衬一下嘛!”

指导员听了,更来气了,严肃地说道:“你小小年纪怎么脑袋成天想着这些?你要是把你这些心思,都用在工作上,比这有用多了。”

见我垂头丧气的,他也没再批评我,只是轻轻对我说:“别想那么多,好好工作比什么都重要。”

后来,好一阵子,我心情都很低落,指导员也看出我的心思,又特地找我谈了一次心。

他告诉我,他出生在湖南怀化辰溪一个偏僻的山村,家里很穷,是家中唯一穿上军装的人,也是村里里同年度入伍的4个人当中,唯一提了干的。

他说他能做到,靠的也不是“关系”,靠的是自己实干和努力。指导员曾多次在军事比武中摘金夺银,由于各项军事表现突出,入伍第三年就提干当了排长,再到现在的指导员,从头到尾,没找过一个“关系”。

最后,指导员语重心长地对我说道:“我看你文字基础不错,要是能收起那些小心思,好好锻炼,踏踏实实工作,肯定会有一番作为的。”

听着指导员一番肺腑之言,我的眼睛湿润了,也知道了指导员的良苦用心,哽咽的一句话也说不出。

自那以后,我收起了自己浮躁的性子,踏踏实实工作,期间,指导员也一直十分关心我的学习,我在连部收到第一份礼物,就是写有他亲笔字“天道酬勤”的蓝色笔记本。

斗转星移,一晃十多年过去了,这些年,我也曾面临过进退走留的考验,即使在最紧要的关头,我也没有找过任何“关系”。

但我最终得以提干,在军营干了十多年,86年转业回到了老家湖南长沙,成为了一名军转干部。

这一切靠的是自己笔耕不辍的努力和吃苦精神,以及部队的清风正气。

我很庆幸自己遇到了指导员,是他校正了我的人生方向,才会有我后面的发展。回想自己的成长进步,连长倾注了很多很多的心血。

想到这些,恍惚间,我又回到了当年的军营,看到了和蔼可亲的指导员。

可很快眼前的短信,又将我拉回了现实,想起以后再也看不到指导员那张慈祥的脸庞,我不禁心头一热,泪珠沿着两腮落了下来。

我当即购买了前往怀化的高铁票,赶往老指导员的家里。

一路上,我脑子很乱,时不时浮现老指导员的身影,不时泪水划过脸颊。等我赶到指导员家里时,发现前来吊唁的人络绎不绝,之后远在安徽、广西、贵州等地的战友也都陆续赶来了,最先给我发信息的胡明华也到了。

胡明华当年也深受指导员的帮助,71年他在3班担任炊事班长,家里寄来信说他父亲内风湿病又犯了,而且很严重,每晚痛的睡不着觉。

当时他急的不行,指导员知道此事后,主动拿出自己30块钱,让他寄回家救急。

能做到此已经很难得了,可指导员还留了个心,后来回家探亲的时候,听说邻村有个会治疗内风湿的老中医,硬是跑了几十里路去要来了药方。这份真情惬意,也让胡明华一直牢记于心。

此刻,我们都沉浸在失去指导员的痛苦之中。

而更让我们感动的是,第二天,已经年近八旬的老连长竟也不远千里从贵州赶了过来,花白头发的老人站在老刘的灵前,哭得像个孩子一样,在场的人看后无不为之动容。

事后,老连长和我们说起了一件他和指导员的小事。

有一年,连队被调去某山区施工,指导员考虑到连长腿部受伤刚痊愈,就让他动动嘴指挥就行了。

指导员则身先士卒,和战士们一样,凿石抬土,没日没夜的干,抬土的时候,泥筐要装到冒尖为止,抬起也是一路小跑,边跑边喊口号鼓劲,衣服被汗水浸透,湿了干,干了又湿。

期间因为不慎闪了腰,落下了腰椎间盘突出的病根。

为此,连长一直感怀于心,都说“小事见真章”,事实上,前来吊唁的战友对此,都深有感触。

在大家的眼中都一样,指导员是严师,又像兄长一样,对同志关心、爱护,和他一起生活过的人,都感到连长和蔼、可亲。

在生活上,要是有人病了,他总会让炊事班第一时间煮上一碗汤面送过去;要是有人因为其他因素闹思想情绪,他会第一时间耐心做开导工作;要是得知谁家里遇到了困难,他也会就主动出现,帮助你解决问题。

每当由老兵退伍时之际,指导员讲得最多的就是“回到地方,也不要忘了自己是个军人,勉励他们要把在部队的好作风带到地方去,只要不怕苦难、不忘记奋斗,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能干出一番事业。”

很多退伍战士都牢记着他的教诲,回乡后艰苦奋斗,事业有成。

安徽籍战士郑忠华,退伍后,不忘指导员教诲,在大队当了生产队长,后还带领乡亲致了富,改革开放后办起了一个民办企业,干得风生水起。

广西籍战士周小明,深受指导员在学习上的指导到,退伍回去也不忘学习,后来参加了77年的高考,考入了一所大学,学了建筑专业,后来成了当地有名的建筑商。

贵州籍战士张树本,退伍回乡做回了农民,但自强不息,后来靠着种果树,奔向了小康生活,培养孩子上了大学,读了博士,成为了国之栋才……

与此同时,在追悼会现场,不仅我们这些战友干部追忆指导员,还有指导员转业回到地方上工作的同事对他也是赞不绝口。

1983年的时候,指导员从营教导员的岗位上转业回到了家乡,被安排在县交通部门,任职的都是有权岗位。

在工作期间,他一直保持着军人的风范,待人谦逊,谨慎用权,从不以权谋私,一身正气,也因此获得很多同事的赞许和尊敬,期间也多次被评为模范党员和先进个人。

而这就是我们的老指导员,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解放军军人。

时至今日,曾和指导员一起奋斗过的干部战士,都还忘不了他,每当战友聚会的时候,我们还会谈及指导员,情深之时,不禁红了眼眶。

俗话说“人走茶凉”,而一个人能让人一直如此怀念,我想不在职务高低,也不在于受了他多大恩惠,更多的是在起人格魅力,显然,老指导员就是这样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人!

谨以此文,怀念我的老指导员——刘伟同志!

(注:图片选择网络,侵权联删,文章为原创,全网监控,请勿洗稿搬运!)

0 阅读:5

历史课代表小白白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