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白、郭子仪和高适之间的恩怨看友情和人脉

高天洞察 2023-09-11 22:56:06

公元735年,李白游历并州时,遇见了年仅20岁的郭子仪。李白十分赏识郭子仪。当时,郭子仪尚未成名、且触犯刑法,有性命之忧。在这危急关头,虽只是萍水相逢,但重情重义的李白不惜一掷千金并亲自出面为郭子仪脱罪,从而顺利救下郭子仪。

这件事,对于素来以行侠仗义著称,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轻视钱财和施舍急难的李白来讲,这原本只是他诸多游历途中的一个平凡的小插曲。却未曾想得多年以后,那个叫郭子仪的年轻人,后来在安史之乱中挺身而出,拨乱反正,成为挽救大唐于危难之中的一代名将。并且在李白后来身临险境时,不惜一切代价,成功救回他一命。

为报答救命之恩,郭子仪甘愿拿官位换李白的性命

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成为平叛的主帅,因平叛有功,加司徒、代国公,进中书令,后封汾阳郡王,功成名就,位极人臣。

而李白后期则因仕途不顺游历到安徽,成为永王李麟的幕僚。并写了一些为永王李麟歌功颂德的诗篇。后来,永王李麟起兵谋反,兵败被杀,而李白则因为是李麟的幕僚并曾写诗赞美永王李麟,被以”附逆“之罪被关押在大狱里,静候发落,最终的下场恐怕难逃一死。

得知此事后,知恩图报的郭子仪,为了回报李白当年的救命之恩,亲自向皇帝求情,并甘愿自解所有官爵为恩人李白赎罪。皇帝看在郭子仪的面子上,免除了李白的死罪,改判流放夜郎。后来,因为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李白终于重新获得自由。

同为好友,高适为什么极力帮助杜甫,却不愿意救李白

李白和高适是好友关系。两人曾在天宝年间在长安相识,共同经历了许多事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当年高适、李白和杜甫三人游梁园时,高适和李白同吃同住同睡,且与杜甫一道见证了李白与前宰相宗楚客孙女千金买壁的美好姻缘。二人感情是极其深厚的。

在永王李璘兵败被杀后,李白以”附逆“之罪被关押在浔阳郡大狱。期间,当李白得知高适正是平叛的主帅之一时,李白写诗向高适求救。但是李白的多封求救信却如石沉大海一般杳无音信。后来,李白在郭子仪的倾力帮助下获释后,与高适绝交。

而在李白受难时,杜甫的生活也可以说是颠沛流离,在安史之乱爆发后便四处流浪。而此时春风得意、一路高升的高适却不忘友情,四处接济杜甫,生活上对他照顾有加,杜甫也将高适视为恩人。

从高适功成名就后,不忘旧情,多次帮助落魄的好友杜甫可以看出,高适绝不是一个薄情的人。至于他为什么不愿意帮助同为好友的李白,可能也有其难言之隐。

李白涉嫌的是最严重的“谋反”罪名,这在当时可是滔天大罪。而且当时刚经历的安史之乱和永王李璘叛乱,大环境显得格外敏感。加上高适作为平叛永王的主帅,高适、李白两个人当时是属于敌我不同的阵营,这使得两人之间的关系更是微妙。

就连当时位极人臣的郭子仪在向皇帝为李白求情时,也以甘愿自解所有官爵的条件为李白赎罪,这样才最终免除了李白的死罪。即使这样,活罪难逃,李白被改判流放夜郎,可见当时李白罪名之严重。

因此,高适没有为李白张口求情,而是选择明哲保身,应该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一旦和有谋反罪名的李白扯上关系,很可能在尔虞我诈的官场争斗中被政敌抓住把柄,甚至恶意栽赃。到时不但没能救成李白,反而会连自己也搭了进去。

对于半生郁郁不得志,50多岁才大器晚成、肩负着家族的兴衰荣辱的高适来讲,在考虑是否出手相助李白这事,自然将会是慎之又慎。高适最后选择保持沉默,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并不是高适不想出手相助自己的好友,而是他知道自己根本没有能力去救。

高适和李白的恩怨,也说明了人际交往的一个常见情况,那就是,有时朋友并不是不愿意帮你,而是其自身也有难言之隐,根本无力相助。

如何建立人脉:要么成为别人眼中有价值的人,要么成为善良,值得帮的人

有人说,人缘好的秘诀从来不是善良,而是你自身的价值,你若花开,世界都芳香,你若有实力,一切关系都顺畅。

诚实,在大多数时侯,他人愿意帮你的原因不外乎这几种:要么你有足够的实力,有相互利用的价值、要么你曾经帮助过人,他人知恩图报、或者你与人为善,是一个值得帮的人。

实力和价值固然是一个人的根本,一个人的实力越强、相互利用的价值就越大。身边自然就不缺各种各样的“人脉”和“朋友”,诸多难以解决的人际关系问题也就会随之迎刃而解。

但当你高朋满座、觥筹交错时,自己也要清楚地意识到,此时此刻围绕在你身边的人不是因为喜欢你,而是因为你有利用价值。也并不代表你人缘好,而是代表你有利用价值,彼此相互利用或单纯想利用你而已。一旦你失去了利用价值,这一切将随之消逝。

因此,当你实力和价值不够时,不要整天想着交际应酬,意图通过建立人脉,得到贵人相助或利用他人,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这样做往往只会得不偿失,或迷失自我。

在这个时侯,你需要好好做事,要提努力提升自己的实力和价值,当你强大到一定程度时,人脉自然而然就有了,甚至,到时你可能不再需要人脉。

但不是每个人都最终可以成为有实力、有价值的人,成功者毕竟是少数。但只要愿意,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善良、与人为善的人,从而成为值得帮的人。

因此,在好好做事,提升自我的同时,也需要好好地做人,成为一个善良的人,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值得别人帮的人。善良本身就是最大的福报,在当今这个人情冷漠的社会,能够保持初心,与人为善显得尤为重要。己所欲施于人,待人以诚,不怀功利心地去帮助和关心身边的人。

善良之人不求回报,只为行善而行善。他们以真诚待人,以宽容对世,将善意焐热这冷漠的世界。花无百日红,实力和价值有时并不能长久。即使曾经身居高位,也有退下来的一刻。即使曾经风光无限,也可能会有英雄迟暮时,而世间时刻尚有真情在。

具有侠义之心的李白,当初不求回报地救了仅是萍水相逢的郭子仪一命。却无料多年以后,为报答救命之恩,权势滔天的郭子仪却甘愿抛弃一切来救李白的性命,成为千古佳话。换句话来说,真正救了李白的,是李白的善良和他的侠义之心。。

君子之交淡如水,即使李白与郭子仪联系不多,一生也只是见过几面,但互相珍重爱惜,一旦一方有难,另一方就会为朋友两肋插刀。

高适功成名就后,不忘自己落魄时的好友、长年不遗余力地帮助和救济潦倒的杜甫,并没有舍弃和疏远自己的好友。

对于郭子仪和高适来讲,驱使他们倾力相助李白和杜甫的,是他们心中怀有的多年不变的感恩、友情和善良,而不是李白和杜甫此时的价值和实力。

11 阅读:2156
评论列表
  • 江南 16
    2024-09-12 17:00

    高适不是明哲保身,是烦透了李白。肃宗灵武即位,玄宗就搞了一个分封诸王,高适当时就上书说这是一个糟糕透顶的馊主意,一定会形成割据叛乱。第一个犯政治错误的其实是杜甫,肃宗惩办给玄宗出馊主意的宰相,杜甫给那个宰相辩白触怒肃宗是高适和岑参援救杜甫,由左拾遗贬县尉,著名的三吏三别就是在杜甫做县尉的时候写的。李白跑去给永王歌功颂德,永王叛乱。肃宗立即任命高适为节度使平叛。高适上书认为当务之急应给先去援救睢阳,永王的叛乱没有根基很容易解决,肃宗同意了高适的上书。高适跟随新上任的河南节度使前去援救睢阳,之后高适前去弹压永王叛乱,抓住李白之后,李白给高适写了一首诗吹捧高适。高适没有给李白回信。之后高适和李白再也没有交集。再说说杜甫,重庆人还是太老实,杜甫在成都都快饿死了,就盖了一个草堂,现在成都天天拿出来宣传。杜甫离开成都,去了重庆,在当地官员的帮助下管理屯田,自己也包了地,顾上了佃户,这段时期是杜甫作品做多的时候,几乎占三分之一,风急天高猿啸哀就是在这段时期写的。重庆也不说出来好好宣传一下!

  • 2024-03-28 22:37

    没有这个电影都不知道高适是谁?喜欢李白,

  • 2023-10-08 10:10

    这是看了电影就瞎写?

  • 2023-10-10 09:29

    貌似是肃宗惜李白之才所以才选流放的吧

  • 2024-03-30 10:46

    金庸老先生要是✍🏻一部以李白为主角的侠客传就好了

高天洞察

简介:有空一起聊聊科技、财经和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