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解密档案《大溃败》:从大陆、越南、缅北逃台的国民党残军

公子毋庸近代说 2024-11-07 16:34:43

台湾史政机构解密档案《大溃败1949》,讲述了 1949年至1961年,分别从大陆、越南、缅北,成建制撤回台湾的国民党残军,各支部队的番号、人数,以及将领结局……

2017年1月,台湾最高史政机构全新改版档案史料文物查询系统后,其最新公开的26万余件解密资料面向社会开放,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该系统随时查阅。

这其中,就包括了台伪“国防部史政编译局”的解密资料《大溃败1949》。

根据该资料显示:

1945年8月抗战胜利时,国民党拥兵120个军计354个师,加上独立旅(团),保安旅(团)及收编的伪军,总兵力达500余万。

1945年10月10日,重庆谈判签定“双十协定”,国民党军队通过编练和裁撤冗余员额,计划裁减至430万。

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权通过4年时间的强征强掳,前后又抓了200余万壮丁补入部队。

但是,到了1950年末,前后逃到台湾的国民党残军,加上原驻台湾部队、东南沿海驻岛部队、被法军扣押在越南富国岛的部队、流窜于缅北地区的李弥残部等,国民党剩下的残军全部加起来,就只剩下60余万人马了。

这些部队包括——

从上海经舟山群岛,最后撤往台湾的部队(7个军约9.2万人)

1949年5月,上海战役后,总计7个军约9.2万人,从上海撤至舟山,再先后撤往台湾。

第21军:军长王克俊,残部约3000人

1949年5月26日,军长王克俊率第21军残部3000余人从上海撤往舟山,之后撤往台湾。

王克俊本人到台后,被强令飞赴四川成都重建21军。

1949年12月,王克俊追随第22兵团司令官郭汝瑰在四川宜宾起义。

第52军:军长刘玉章,残部约20000人

1949年5月23日,刘玉章率两万残部在吴淞口登船逃往舟山群岛,后转运台湾。

1967年,刘玉章官至台伪“警备总司令”。

1970年,晋“一级上将”衔。

第54军:军长阙汉骞,残部约10000人

1949年5月26日,阙汉骞率残部万余人从上海撤住舟山。

5月29日,从舟山撤往台湾。

1952年,阙汉骞出任台伪“澎湖防卫司令官”,之后请辞,终日居家习文,潜心念佛。

第75军:军长吴仲直,残部约15000人

1949年5月26日,吴仲直率该部15000余人从上海撤往舟山。

1950年5月20日,从舟山撤至台湾。

吴仲直到台湾后仍任第75军军长,后于台伪“总统府”战略顾问任内退役。

第87军:军长段沄,残部约18000人

1949年5月26日,第87军从上海撤往舟山,改隶舟山防卫司令部指挥,之后担负登步岛等诸岛的防御任务。

1952年8月,段沄在台湾被保密局秘密逮捕。

1954年2月,蒋介石以“知匪不报”的罪名将段沄秘密处决。

第99军:军长胡长青,残部约6000人

1949年5月26日,第99军从上海撤往舟山。

5月29日,第99军从舟山撤至台湾。

胡长青之前在渡江战役时受伤,未参加上海战役。伤愈后被蒋介石委任为第5兵团司令官兼川康游击纵队总指挥。

1950年3月31日,胡长青在越隽孟获岭被解放军击毙。

暂编第1军:军长董继陶,约20000人

1949年5月,该军一部在崇明岛起义后,余部20000人当即被撤往舟山群岛。

1950年,暂编第1军从舟山撤至台湾后被裁撤,余部缩编为第93师。

从舟山群岛直接撤往台湾的部队(1个军约6000人)

第45军:军长陈沛,残部约6000人

1948年8月,在南京成立整编第31师,下辖第97、第102旅。

同年9月,整编第31师改番号为第45军。

渡江战役中,第45军大部被歼,余部退往舟山群岛。

1949年6月,第45军番号撤销,部队缩编为第102师。

1950年5月,该部6000余人随第21军残部,从舟山群岛撤回台湾。

军长陈沛,抵台后被闲置,只保留了一个中将参议的虚衔。

从福建撤往台湾的部队(9个军约4万余人)

1949年10月,国民党军相继在福州战役、平潭战役、厦门战役连遭败绩,在福建的国民党残军陆续撤往金门、马祖、澎湖列岛进行整补。

这些撤下来的部队共有9个军的番号,包括第5军、第9军、第25军、第55军、第68军、第73军,第74军、第96军、第121军,总计只有4万余人。

由于各军均是残部,在随后的整补中,第25军、第55军、第68军、第73军、第74军这几个杂牌军都被撤销了番号。

上述5个军的人员和装备分别补入第5军、第9军、第96军、第121军。

第5军:军长熊笑三,整补后约10000余人

这个号称“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第5军,在一年前的淮海战役被全歼,之后在福建重建,由熊笑三出任军长。

该军第200师被派往浙南地区募兵时,师长叶芳率部在温州起义。

这样一来,第5军就只剩下了由福建保安团编成的第45师和第50师,且均不满员。只得从福建退往金门岛,长期驻守小金门。

此后,熊笑三被解职,在台伪“国防部”混了一个中将部员的闲职。

第96军:军长于兆龙,整补后约10000余人

第96军也是一支被打残了两次的重建部队。

1948年4月,第96军在潍县战役中全军被歼,军长陈金城被俘。

同年10月重建后,第96军投入淮海战役,在救援黄维兵团失利后,调赴长江担负江防任务。

1949年6月,在渡江战役中该军再次被打残,随后逃至福建,再撤至澎湖列岛。

军长于兆龙,后来升任台伪“澎湖中部防卫区司令”,1954年退役。

第9军:军长徐志勖,整补后约10000余人

淮海战役中,第9军在河南永城陈官庄被全歼,军长黄淑被俘。

1949年2月,第9军在上海重建,徐志勖继任军长。

渡江战役后,第9军撤往福建。

其中两个师10000余人从厦门撤退到金门。

另一个师被调往云南,随后被解放军歼灭。

军长徐志勖,1983年2月21日,因心脏病逝于台北三军总医院。

第121军:军长沈向奎,整补后约10000余人

1949年1月,第121军以福建保安部队为基础编成,沈向奎任军长。

同年8月中旬,该军一部起义,沈向奎率余部撤往金门。

退守金门后,军长沈向奎改任第5军军长,同年11月升任第12兵团副司令官。

1957年,沈向奎由金门调回台北,出任台伪“国防部”联合作战研究委员会中将委员。

从广东撤往台湾的部队(4个军约9.1万人)

从广东撤往台湾的部队,是第18军、第19军、第23军、第67军。除第23军外,其他3个军的建制都比较完整。

第18军:军长高魁元,约30000余人

第18军是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淮海战役中,在双堆集被全歼后在江西重建,由高魁元继任军长。

渡江战役中,第18军一路溃逃撤至广东汕头地区。

1949年10月22至24日,第18军由潮汕地区登船出发,准备经金门海运台湾。

10月25日,该军航运到金门岛登陆时,适逢解放军发起金门战役,遂全军投入反登陆作战。

战后,第18军长期驻防金门岛。

军长高魁元,历任台伪“总统府”参军长、“国防部长”、“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

第19军:军长刘云瀚,约28000人

第19军原为晋系部队,早前在上党战役中被晋冀鲁豫解放军全歼,军长史泽波被俘。

重建后的第19军,由军长曹国忠率领在太原战役中起义。

1949年10月,第19军在广东汕头再次重建,由刘云瀚出任军长。

1949年10月22至24日,第19军由潮汕地区登船出发,准备经金门海运台湾。

10月25日,该军航运到金门岛登陆时,适逢解放军发起金门战役,遂全军投入反登陆作战。

军长刘云瀚,历任台伪工兵学校校长、工程署署长、工兵署署长、陆军供应司令部中将副司令等职。

第23军:军长刘仲荻,残部约5000人

在国民革命军的编制序列中,曾多次出现第23军的番号,但多为杂牌部队使用,如川军刘存厚部第23军、刘湘部第23军、晋绥军第23军等,本节所述为中央军第23军。

1948年9月,该军在济南战役中被全歼。

1948年11月,在江西吉安、泰和重建第23军。

1949年7月,第23军由吉安、泰和一路南撤。8月下旬,进入广东。

同年10月,第23军在阳春、阳江地区大部被歼灭,12月1日,在廉江又被歼灭一部。

1949年12月18日,第23军残部5000余人由湛江海运台湾。

军长刘仲荻,曾任台伪“南部防守区中将副司令官”,1954年7月退役。

第67军:军长刘廉一,约28000人

第67军最早是东北军的番号,于1938年1月撤销。

同年2月,这个番号给了川军,刘湘部编为第67军,于1943年被撤销番号。

1943年9月,中央军一部在绥远编成第67军,于1946年取消番号。

1949年2月,第67军在江西上饶第4次重建。

渡江战役中,第67军逃至广东汕头,后转调浙江定海,于1950年5月16日撤往台湾。

军长刘廉一,历任台伪“国防部”第三厅厅长、“国防部”第三参谋次长室次长等职。

从海南岛撤往台湾的部队(6个军约5.8万人)

第4军:军长薛仲述,残部约1000人

在国民革命军编制序列中,出现过多个第4军,其中最为出名的,当属在北伐战争中赢得“铁军”美誉的粤军第4军。

但是,本节所述的第4军,与“北伐铁军”第4军并没有太多的血脉关系。

1948年,整编第4师恢复军级建制,改称第4军。随后,该军在渡江战役中被全歼。

第4军在广东重建后,调防海南岛担负防卫任务。

1950年5月,第4军在海南岛战役中大部被歼,余部1000余人撤回台湾后,第4军番号被撤销,缩编为第4师

军长薛仲述,随着该军缩编降职为第4师师长,两年后升任第5军军长,之后在台伪“三军联大战术系主任”职务上退役。

第32军:军长李玉堂,残部约25000人

第32军前身,是1947年7月在巨野战役中被歼灭的整编第32师。

1948年3月,重建后的整编第32师,又在胶济西段的张店、周村、淄川,再次被全歼。

同年4月,整编第32师在山东青岛再次重建。9月,恢复军级编制,改称第32军。

1949年6月,第32军由青岛南撤海南岛,担任海南岛东部琼山、文昌、琼东、乐会、万宁、琼中地区防务。

1950年5月3日,眼看守岛无望,建制还算完整的第32军25000余人,从海南岛榆林逃往台湾基隆。

军长李玉堂,1951年2月5日被台湾当局杀害于台北碧潭。

第50军:军长胡家骥,残部约5000人

1948年9月,整编第54师恢复军级建制,番号改为第50军。

1949年6月,第50军南撤海南岛,不久调赴广州。

同年10月,第50军在阳春、阳江地区大部被歼灭,残部由阳江以南海陵岛海运海南榆林。

1950年5月,第50军从海南榆林撤回台湾,缩编为第36师。

军长胡家骥则辞去军职,赴香港定居。

第62军:军长李铁军,残部约800人

第62军,是1937年7月,以第151、第152师合编组成的。

1946年5月,第62军改为整编第62师。

1947年3月,整编第62师恢复第62军番号。

1948年12月,第62军在天津战役中被全歼。

1949年2月,第62军在广东湛江重建。

1950年3月,第62军在海南岛战役中,被解放军全歼,残部800余人经海运逃往台湾。

军长李铁军,抵台后即被闲置,只混了个“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的闲职,后辞职赴美定居。

第63军:军长莫福如,残部约2.5万人

第63军,于1948年淮海战役中在邳县窑湾镇被全歼,军长陈章阵亡。

1949年1月,第63军在粤北曲江重建,由莫福如出任军长。

同年12月,第63军移驻海南岛,担负陵水、崖县、保亭等地的防御任务。

1950年4月,第63军在海南岛战役中被歼灭一部,余部由榆林海运台湾高雄基隆,后缩编为独立第63师。

军长莫福如,去台后担任台伪“国防部”基础教育视察组组长,1976年退役后定居美国纽约。

第64军:军长容有略,残部约1000人

1948年11月22日,第64军在碾庄战役中被歼灭,军长刘镇湘被俘。

同年12月,以第7兵团残部重建的第64军,又在陈官庄被全歼。

1949年1月,第64军在海南岛以4个保安团为基础第3次重建,容有略出任军长。

1950年4月,在海南岛战役中,第64军再次被全歼,余部1000余人撤往台湾后,被缩编为独立第64师。

军长容有略,抵台后被闲置,只得了一个中将参议的闲职。

从越南撤回台湾的部队(2个军约1万人)

1949年11月,广西战役中溃逃的国民党第1兵团所辖第10军、第14军残部,以及第17兵团部直属部队,共计10000余人逃入越南。

该部进入越南后既被法国殖民当局缴械,扣押在富国岛。

1954年,台湾当局经过交涉,上述部队才被允许撤回台湾。

第10军军长:张世光

张世光比较幸运,在广西战役发起前便被召回了台湾,抵台后出任台伪“金门防卫副司令官”。不久后,选择退役从商。

第14军军长:张际鹏

广西战役发起前,张际鹏称病留在湖南长沙,未随部队南下广西。

1949年8月,长沙和平解放后,张际鹏移居香港。

1955年6月,张际鹏偕全家移居台湾。

从缅北撤回台湾的部队(2个军1.1万人)

1950年2月,在滇南蒙自战役中溃败的国民党第8军第237师709团、第26军93师278团,约1500人逃到缅北后,3年时间竟然发展到17000人。

1953年,缅北国民党残军7000余人空运撤回台湾。

1961年,又有4200人空运撤回台湾。

之后,剩下的6000余人就此流落在缅北、老挝、泰国。这批人就是后来美斯乐残军以及金三角贩毒武装的前身。

第8军:军长曹天戈(兼)

曹天戈,第8兵团副司令兼第8军军长,1950年1月23日,在滇南战役中被俘。

第26军:军长余程万

1950年1月初,蒋介石命余程万回台湾述职,余程万由飞赴海南三亚,换乘“美龄”号专机抵达台北。

10余天后,余程万奉命回云南率部进山打游击,却于途中悄悄转赴香港定居。

1955年8月27日,余程万在香港遭遇匪徒抢劫,中枪身亡。

从大陆、越南、缅北撤回台湾的国民党陆军番号及人数总计

综上所述,1949年至1961年,从大陆、越南、缅北撤回台湾的国民党残军,总计有31个军的番号,总兵力约31万人。

其中——

从上海经舟山撤回台湾的部队,计7个军番号,约92000人。

从舟山群岛直接撤回台湾的部队,计1个军番号,约6000人。

从福建撤回台湾部队,计9个军番号,约40000余人。

从广东撤回台湾的部队,计4个军番号,约91000余人。

从海南岛撤回台湾的部队,计6个军番号,约58000余。

从越南撤回台湾的部队,计2个军番号,约10000余人。

从缅北撤回台湾的部队,计2个军番号,约11000余人。

1949年从大陆撤回台湾的海军、空军部队,总计约12万人

从1949年5月到1949年10月,国民党海军、空军陆续从大陆撤往台湾。

空军,包括飞行员、地勤人员、航校、机场警卫部队等,撤回台湾的部队总计85000余人,各型作战飞机约400余架。

海军,撤回台湾的部队约35000余人,大小作战舰艇52艘。

国民党空军、海军撤回台湾的部队,总计约12万人。

总部机关,总计6万余人撤回台湾

从1949年1月至1949年10月,国民党“国防部”本部、联勤总部机关、宪兵司令部、各军兵种机关、各兵团部机关,总计约6万余人从大陆撤往台湾。

补充:不成建制,零零散散逃回台湾的散兵游勇,总计约10万人

从1949年5月至1950年2月,前后总计约10万国民党各部队散兵游勇逃入台湾。

其中——

1946年4月被“军事委员会编遣会议”裁撤的编余军官约3万余人,因一直未被国民政府分配和安置,于1949年末,先后通过各种途径涌入台湾。

另有不成建制的各部队败兵、散兵约6万余人,自行搭乘民船逃到台湾。

以上两类人,经过甄别后,大部分被台伪“陆军总部编练司令部”接纳并进行编练,随后补入部队。

结语

以上所有数据统计,从1949年至1961年,总计约60万国民党残军,成建制或不成建制,按计划批次或是零零散散,先后逃往台湾。

短短四年的解放战争,曾经拥兵500余万的国民党军队,就此灰飞烟灭,成为了零零碎碎!

0 阅读:2

公子毋庸近代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