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0人的主力部队,装备近200挺轻重机枪,这个配置如何?

甲骨堂 2024-10-17 15:36:39

八路军建立了很多军区,负责某一区域的统筹作战,其中冀鲁豫军区即是其中之一。

最初的冀鲁豫军区所辖部队并不算多,不过在1941年将鲁西军区并入后,全区的作战力量大增。

不含军区及直属队在内,当时新的冀鲁豫军区指挥有3个旅级单位,计有教导第3旅、教导第7旅,以及冀中的南进支队。

从这些单位的名称,我们不难看出当时冀鲁豫军区所属主力的组成还是挺复杂的,可以说“五湖四海”的部队都有。

其中教导第3旅是前不久八路军第115师系统部队整合而成的,这个旅下辖第7团、第8团、第9团。

其中第7团是一个“红军团”,即模范红五团,该团在全面抗战初期编为第115师所属第685团第2营,随后扩编为第五支队(即曾国华支队)转战冀西、晋东南、冀南、冀鲁边、鲁西,后来编成第7团。

第8团的来源是八路军第115师组建的晋西支队第2团,随后辗转改编的;这个团有很多红军干部,因此战斗力也颇强;

第9团的前身是山东的地方武装,后来跟上述模范红五团合编为运河支队,再到编成教导旅时改番号为第9团。

据合编为新冀鲁豫军区时的实力统计,教导第3旅在1941年7月时有兵力5647人,武器则有长短枪2696支、轻重机枪94挺。

教导第7旅,很明显是延续了第115师的“教导旅”序列,在原先6个旅的基础上,再成立第7旅,当时辖有第19团、第20团。

不过这个旅其实不单纯属于第115师系统,实际还有第129师的成分。

第19团,它的前身是八路军第115师第344旅第688团第3营扩编而成的独立团。

在抗日战争中,第344旅所属部队实际上是脱离第115师独立活动的,所扩编出来的一系列单位在1940年整编时,就挂上了第129师新编旅的番号。

其中第19团就是之前的新编第2旅第4团,属于是同一支部队,先后挂上了第129师的新编旅、第115师的教导旅两种不同的编制番号。

而第20团,就是纯粹的第129师系统的部队了,该部的前身是第771团一个红军连扩编而成的,之前在新编旅系统中的番号为新编第3旅第7团,后来再改为第20团。

在1941年7月冀鲁豫军区整合时,这个旅的兵力计有2748人,装备有长短枪1450支、轻重机枪56挺。

相较于上述的教导第3旅,很显然第7旅的实力是偏弱很多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该旅所属部队长期苦战,并未得到很好整备机会;之前教导第3旅各团编成时,是编入了不少地方部队的,所以兵力要多一些。

至于后续的冀中南进支队,其实也是补充了地方武装后,所以兵力要多些。

当时南进支队也是辖2个团,即第16团和第21团,但是其兵力数则达到了5611人。

如果单纯以团的兵力数来看,那么肯定是南进支队的团最为充实,而且是非常标准化的充实,每个团的兵力基本就有2000到2500人上下,其余为支队机关和直属队。

当然,南进支队从其挂的名头就知道,它是冀中部队。

其中第16团是冀中的头等主力团,第21团也是较早编成的主力团队,南下作战后就留在了冀鲁豫。

据当时的实力数统计,南进支队有长短枪3337支、轻重机枪43挺。

单纯以长短枪的配备情况看,南进支队的配枪率其实是最高的,不过该部的轻重机枪数量反倒是最少的。

以全区主力部队的情况计,总计是3个旅级单位、7个主力团,总兵力约14000人;武器装备计有长短枪7483支,轻重机枪193挺。

单纯看这个配枪情况,大约是50%稍高,大家可能觉得不高;但其实在当时的我国军队中,这个比例并不算低,因为不是所有兵员都是战斗员,上述的枪械基本可以保证战斗员有枪用。

而轻重机枪将近200挺的话,则是严重不足。

以7个建制团计,平均每个团的轻重机枪数只有20多挺,平均下去每个排配备1挺机枪都很紧张。

而且当时的情况还不只是机枪数量不足,弹药方面更紧张,所以在自动火力上是不足的。机枪尚且如此,在火炮方面就更别说了,为数不多的迫击炮算是最强火力,但炮弹没多少,实际作战中很难使用。

0 阅读:3

甲骨堂

简介:谈人文历史,阅风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