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大盖加刺刀超1.6米,日军为何迷恋拼刺刀?解密其的步兵战术

十字路口等你 2020-11-21 17:29:55

由于一战堑壕战术的兴起,欧洲各国开始对士兵手中的步枪长度开始缩短,但就当主流国家开始缩短步枪的时候。例如毛瑟公司将毛瑟98式步枪从1.24米调整为1.1米,苏联将莫辛纳干步枪从1.3米改为1.2米。但日本并没有加入缩短步枪的行列,其使用的三八式步枪长度在1.27米,外加上长度达51.2厘米长的30式刺刀,减去连接部位的长度,三八大盖加上刺刀后的长度为1.66米,而当时的日本兵大都只有1.6米高。而在肉搏战中较长的枪身具有非常大的优势,那么为啥日本这么迷恋拼刺刀呢?

枪身加刺刀都比人高

现在不少观点认为,是日本资源贫穷,为了节约弹药而让士兵进行拼刺刀。虽然这样的想法也不能说是错的,但并不是日军的喜欢拼刺刀的原因,而要想了解其实得从日本步兵的战术上去探究。火枪+刺刀的模式是火枪出现后和长矛在历史演化的过程中的最佳结合体,一开始的火枪并不考虑加刺刀,但当时的火枪装弹步骤繁琐,射速非常低,还开两枪敌人就冲过来了,而且当时火枪还是原始的华滑膛枪,射程近威力小。一旦对方的步兵举着刀冲过来,只有火枪而没有其他兵器的火枪兵怎么办?

排队枪毙战术都是装有刺刀的,为的就是待会冲锋拼刺

编辑于是刺刀就开始出现,最初的刺刀其实就是把匕首插进枪管里,这样也能有个应急之用,但这样的话必须要求匕首能插进枪管里,而且基本上是一次性用品,扎到人之后就会脱离。而随着战场经验的不断总结刺刀的不断完善,而且从最初的单纯防御也可在战场上立马转换成进攻的武器。在近代史上欧洲排队枪毙战术中最关键的一个战术就是拼刺刀,一旦对方承受不住队列枪毙开始逃窜,己方的士兵就开始冲锋使用刺刀围剿剩余的敌人。

编辑所以拼刺战术是欧洲步兵战术的关键,在传入亚洲国家时日本也学习到了这样的战术,并一直沿用到二战。在日俄战争当中身材矮小的日本人在和高大的俄国人进行拼刺的时候,由于长度也有不小的优势。但随着机枪+战壕的出现使得步兵集群冲锋的战术瞬间过时,在拥挤的战壕里那种过长的武器并不是明智的选择,所以欧洲开始选择缩短枪身。但日本在亚洲并没有参与欧洲陆战,并不知道这其中的奥妙,反而是在日俄战争中因为较长的枪身在拼刺时有不小的优势让日本坚定了不缩短枪身的决定。

而除此之外,在步兵的战术中,日本步兵非常强调以小队为单位的小规模战术穿插(没错,解放军的穿插战术就是从这来的)。步兵搭配班组机枪进行进攻,机枪用于火力压制,步兵匍匐前进并使用手榴弹清理战壕里的敌人或者将他们驱离战壕,这一点和欧洲国家的步兵战术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将敌人驱离战壕后欧洲的战术是要求机枪进行扫射清理,但是日本不同,一旦对方开始逃离战壕后,匍匐的士兵立马起身冲锋,机枪停止射击由步兵使用拼刺解决剩余的步兵。所以日本对拼刺情有独钟就是这个原因。

因为强调小队单位的小规模战术穿插,所以在考虑在敌后作战时弹药的问题,为了让机枪快速使用步枪的弹夹,日本特地研发出了使用弹斗供弹的大正十一式轻机枪(俗称歪把子),其目的就是机枪能够快速使用步枪弹进行射击。在后来欧洲的机械化浪潮中,大量枪身较短且具有高射速的自动武器的出现也验证了欧洲将步枪缩短的前瞻性,但日本这边由于工业化进程较为缓慢,所以在机械化仍是作为辅助单位,而不像欧洲那种装甲对抗。

加之当属处于农业国的中国也没有工业化能力,所以使用三八大盖就能应付,但和欧美国家相比火力就不在同一个层面上。所以日军在太平洋岛屿的作战当中,每次发起冲锋的时候总是被美军的半自动武器、全自动武器和喷火器构成的火力网给打退,而且日军往往是伤亡惨重占不到任何便宜,所以到后期日本的指挥官也变聪明了,也不随便盲目的发动冲锋拼刺,只有在弹尽粮绝的时候才会有那种像《血战钢锯岭》那种自杀性的冲锋。

0 阅读:54

十字路口等你

简介:喜欢军事和历史,对海军特别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