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4年,在兄长努尔哈赤5岁时舒尔哈齐出生。父亲塔克世是建州左卫指挥使,母亲额穆齐是都督阿古的女儿。可以说努尔哈赤兄弟二人的出身还是很不错的,然而舒尔哈齐仅5岁时生母病逝,继母纳喇氏开始主持家事,纳喇氏刻薄经常故意为难努尔哈赤兄。为了生活年仅11岁左右的努尔哈赤便带着年幼的弟弟舒尔哈齐,一起入山林中采集山货。
但即便是这样,继母仍旧没有丝毫的怜悯,无奈努尔哈赤带着舒尔哈齐投奔外祖父阿古。
1574年,李成梁率兵攻打古勒寨,舒尔哈齐与哥哥努尔哈赤一起被俘;成为李成梁手下的幼丁,每次作战都冲锋在前,侥幸活下来的努尔哈赤兄弟二人练就了一身好武艺。
9年后,祖父觉昌安与父亲塔克世死在了明廷的乱军之中。努尔哈赤十三副加州起义,在努尔哈赤艰苦创业中,舒尔哈齐成为兄长的得力干将、左膀右臂。
然而“一山不容二虎”,在努尔哈赤加强汗权的过程中,弟弟舒尔哈齐成为最大的障碍,不得不除掉:在明廷的官书中,经常将努尔哈赤与舒尔哈齐放在同等的地位,其实努尔哈赤并非舒尔哈齐一个弟弟,但唯独只有舒尔哈齐多次以建州卫都督等身份,向明廷朝贡。
另外朝鲜的史料中也提到了,朝鲜使臣申忠一前往赫图阿拉城时在首领家中看到两幅画,画中的舒尔哈齐跟努尔哈赤的衣服颜色都是一样的;而且比申忠一提前一个月到赫图阿拉城的朝鲜通事,不仅得到努尔哈赤的接见与赏赐,而且还得到了舒尔哈齐的接见与赏赐;只不过努尔哈赤设的是牛宴,而舒尔哈齐用的则是猪。
可见舒尔哈齐一直都是努尔哈赤的副手,二人相辅相成。但是舒尔哈齐对自己的地位与财物越来越不满意:在舒尔哈齐接见申忠一的时候,毫不避讳直接对申忠一说:日后你若是向后金送贡,给我的不能比我兄长少。
1599年努尔哈赤率兵攻打哈达时,当着众位将士的面狠狠斥责了舒尔哈齐,让兄弟二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1607年乌碣岩之战中,舒尔哈齐冷若旁观,看着侄儿褚英与代善(努尔哈赤发妻所生)拼搏杀敌而自己则是在山下观望。此战褚英与代善立下大功,努尔哈赤对弟弟非常失望,要将舒尔哈赤的两位心腹处死,舒尔哈齐恳求后努尔哈赤才免其死罪。
之后努尔哈赤便不准许舒尔哈齐再带兵出征,并且削其兵权。
仅仅两年后,郁闷的舒尔哈齐便抱怨:如此还不如死了的好,
在努尔哈赤不同意的情况下,便要移居黑扯木。
努尔哈赤大怒:
将弟弟舒尔哈齐圈禁起来
处死了他的长子阿尔通阿以及第三子扎萨克图
舒尔哈齐部将武尔坤被活活烧死
在禁所仅两年的时间,舒尔哈齐去世。
舒尔哈齐一共生有九个儿子,值得一提的是满清初期有一个规矩“父之罪罪不及子女”,所以除了跟随舒尔哈齐一起前往黑扯木的两个儿子外,舒尔哈赤的其他儿子不仅没有获罪,反而得到了太祖努尔哈赤的重用。
位居“四大贝勒”的阿敏阿敏是舒尔哈齐的第二子,年仅23岁的时候便跟随太祖的长子褚英带兵攻打乌拉部,斩杀上千敌人,俘获了很多俘虏。这是阿敏第一次崭露头角,能有如此表现确实大有前途。
然而次年阿敏的父亲舒尔哈齐便背叛努尔哈赤,带着长兄阿尔通阿与三弟扎萨克图私下里前往黑扯木。阿敏的兄长与三弟直接被处死,父亲则被幽禁起来,其实阿敏也牵扯其中,太祖想要将阿敏一起杀掉。幸好有皇太极等人一起求情,阿敏才侥幸活了下来。
1611年舒尔哈齐去世后,努尔哈赤便收养了阿敏,为侄儿增加了一些部署,让侄儿单独统领
两年后阿敏便跟随太祖一起攻打乌拉部,乌拉部国主布占泰率领三万人迎战,一时间诸位将士犹豫不决,在此关键时刻阿敏说:“布占泰都已经来了,我们怎么能丢下他不迎战呢?”太祖听取阿敏的意见,此战大胜,一举灭掉了乌拉部。
1615年太祖创建八旗制度时,阿敏成为镶蓝旗旗主贝勒,统领镶蓝旗。
次年太祖正式称大汗,建立后金,册封“四大贝勒”,阿敏是唯一一个非太祖之子的贝勒;阿敏的父亲舒尔哈齐毕竟曾经与太祖争夺汗权,太祖还能如此善待阿敏,让阿敏位极人臣,确实非常难得。除了阿敏外,另外三位贝勒是嫡次子代善、皇五子莽古尔泰与皇八子皇太极。四位贝勒的地位同等,共同帮助太祖处理朝政。
在天命朝,阿敏又多次立下战功:
1619年三月,在明军围攻后金军时,阿敏直接斩杀明总兵刘綎;紧接着又跟扈尔汉(五大臣之一)大败明游击乔一琦,乔一琦自缢而死;八月,阿敏跟随太祖一起灭掉海西女真的最后一个部落叶赫部。
1621年,阿敏跟随太祖一起攻克沈辽等地
1626年四月,阿敏率兵出征蒙古喀尔喀巴林部,大获全胜;这年八月努尔哈赤去世,阿敏等人在代善的提一下一起拥护皇八子皇太极登上大汗之位。
在拥护皇太极的同时,阿敏居然想要拉着自己的亲弟弟济尔哈朗一起单干,但是被济尔哈朗拒绝。毕竟济尔哈朗从小便被太祖养在宫里,跟皇太极的感情极好。
在努尔哈赤去世之前,阿敏不仅位高权重,而且从不缺乏建功立业的机会;这是太祖对弟弟之子的照拂。不过皇太极登上汗位后,便不同了。
虽然在众人的拥戴下皇太极登上汗位,但是为了表示自己对另外三位贝勒的尊重,让三位贝勒阿敏、莽古尔泰与代善跟自己一起南面而坐。但皇太极是一个有野心的人,又怎么能允许有其他人跟自己分权呢?
在皇太极加强汗权的过程中,阿敏被幽禁而死;当然这跟阿敏的跋扈、不将皇太极放在眼里也有关系;除了阿敏外,皇太极的五哥莽古尔泰(太祖努尔哈赤第二位大妃所生)也没有善终,虽然已经病逝,但仍旧被削爵。
阿敏被圈禁以后,皇太极将他所有的财产全部都给了济尔哈朗。
济尔哈朗何许人也?济尔哈朗从小便生活在宫里,与皇太极朝夕相处,自然二人感情很不错。也因为是由太祖亲自抚养长大,所以早早便被封为和硕贝勒。
1625年蒙古科尔沁被察哈尔林丹汗围攻,济尔哈朗同太祖第七子阿巴泰一起前往救援,立下大功。次年济尔哈朗领兵攻打蒙古喀尔喀巴林部与扎鲁特部,均立下大功。
在天命末年太祖实行“八王共治朝政”时,济尔哈朗位列“四小贝勒”。
八王除了“四大贝勒”外,便是“四小贝勒”,而四小贝勒除了济尔哈朗外便是太祖三个年幼的儿子:多尔衮、阿济格与多铎,全部都是大妃阿巴亥所生。
太祖病逝后,皇太极继任大汗之位。
哪怕是亲兄长阿敏再贬低自己“懦弱”,济尔哈朗都没有跟兄长一起背叛皇太极。
1627年正月,济尔哈朗跟随兄长阿敏、代善之子岳托、阿济格(太祖第十二子)一起征伐朝鲜,朝鲜国王只能求和,但是阿敏却不同意,仍旧想继续攻打朝鲜。幸好济尔哈朗等人商量后不同意这样做,对兄长说:我们不宜深入敌后,应当在平山城议和。议和后,朝鲜每年都会向后金进贡。
三月,济尔哈朗跟随皇太极一起围攻锦州。济尔哈朗与明将满桂(蒙古人,很是勇猛)相遇,两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济尔哈朗受伤,但只是进行了简单的包扎后便继续作战。济尔哈朗的坚持让士兵们重整旗鼓,大败满桂。
1628年五月,蒙古固特塔布囊公开与后金作对,济尔哈朗与侄子豪格前去讨伐,全胜而归。
1629年八月,济尔哈朗跟德格类(太祖第十子)、阿济格等人一起再次攻打锦州与宁远,不仅将明军的粮草焚毁,而且还抓获了大量的俘虏,为皇太极大举攻打明廷打好了基础。两个月后皇太极亲自率兵进入明境,济尔哈朗也跟随前往,接连五战,五次大捷,在遵化同皇太极会合,之后便跟随皇太极一起直逼京城。
1630年正月,济尔哈朗招降了大量的明廷官员与将士。
而济尔哈朗的兄长阿敏则因为四座城池失守而被皇太极圈禁起来,阿敏被圈禁后,济尔哈朗不仅代替阿敏成为镶蓝旗旗主,而且还继承了兄长所有的财产。
次年皇太极设置六部,济尔哈朗掌管刑部事务。此时的济尔哈朗不仅仅是旗主贝勒,而且还掌管六部之一的刑部,可谓是名副其实的位极人臣。
更重要的是济尔哈朗有皇太极的信任,自然不缺乏建功立业的机会。
这年八月,皇太极率兵围攻大凌河时,济尔哈朗率领镶蓝旗围攻大凌河城西南。三个月后祖大寿(吴三桂的舅舅)投降。在班师回朝之前,济尔哈朗又俘获了数百俘虏。
1632年五月,济尔哈朗跟随出征察哈尔部,察哈尔林丹汗逃走,济尔哈朗与侄子岳托收降察哈尔部众一千多人。次年五月,耿仲明、孔有德想要归降后金,结果遭遇到了明朝与朝鲜的联军,济尔哈朗亲自前往护送耿仲明与孔有德归顺后金。
在对明、对朝鲜的态度上,济尔哈朗的建议是:
若是朝鲜不遵守盟约的话,后金便不会再要他们的贡品,但并不前去攻打;
因为对于后金而言明朝才是真正的敌人,应当攻下几个临近京城的城池,让后金的士兵长久驻扎;另外便是屯兵在锦州西边、山海关的东边,让明朝无法正常的耕作,让他们的军民疲于奔命.....
确实,皇太极是按照济尔哈朗的建议做的。而且因为济尔哈朗行事稳重,皇太极带兵外出时,总会让济尔哈朗留在盛京,代替自己处理朝政。
1636年皇太极正式建立大清,登基称帝,将战功赫赫、智勇双全的济尔哈朗册封为和硕郑亲王。这年十二月皇太极再次率兵出征,济尔哈朗仍旧留在盛京。
1638年,济尔哈朗带兵攻打宁远城,此时的宁远守将早就已经不是袁崇焕;所以明军十分恐惧,并不敢出城迎战,济尔哈朗采取迂回战术,攻占五里堡屯台等地。
1639年,济尔哈朗带兵攻打锦州、松山等地,与明军对战九次,九次均大捷。
从1640年到1642年,济尔哈朗不仅积极准备围攻锦州,而且还在皇太极亲自率兵攻打锦州时,留守盛京。1642年豪格活捉明将洪承畴后,济尔哈朗继续攻打锦州,祖大寿归降,仅售被攻克;紧接着济尔哈朗又攻下了杏山、塔山等三城,全胜而归。
1643年八月皇太极突然病逝,年仅6岁的福临登基。
在睿亲王多尔衮的建议下,济尔哈朗与多尔衮同为摄政叔王,辅佐年幼的顺治帝。不过一开始济尔哈朗的地位要高于多尔衮,但是了解多尔衮的都知道,多尔衮至死都没有放弃他的皇帝梦,所以便想方设法地除掉他篡位的阻碍,而同为辅政叔王的济尔哈朗便是第一个。
济尔哈朗是跟太祖嫡次子代善一样性格的人,为人低调沉稳,更多时候给人一种懦弱听话的感觉。与处事果决、手段狠辣的多尔衮相比,济尔哈朗很显然不是对手,很快济尔哈朗便主动让位,让多尔衮位居首位。
但是多尔衮的目的并非那么简单,所以在将内三院与六部都换成自己亲信的同时,给济尔哈朗罗织了很多的罪名,罢免其辅政之职,改由其同母胞弟多铎任辅政叔王。
顺治五年,济尔哈朗的子侄们诬陷济尔哈朗,说济尔哈朗在太宗大丧时想要谋立肃亲王豪格(皇太极长子)为新帝。如此一来济尔哈朗论罪当诛,就连额亦都、费英东等五位开国功臣的子侄们也都受到牵连。孝庄与顺治帝坚决不肯,多尔衮便从轻发落,将济尔哈朗降为郡王
从顺治五年到顺治七年济尔哈朗率兵南下,立下战功。顺治七年回朝,同年年底多尔衮去世。济尔哈朗终于翻身,联合三王追论多尔衮的罪状,顺治帝早就对多尔衮恨之入骨,自然顺水推舟为多尔衮定罪。帮助顺治帝清算多尔衮,是济尔哈朗一生中对大清最大的贡献。
顺治九年,济尔哈朗被晋封和硕郑亲王。
济尔哈朗到了晚年明显身体支撑不住,顺治十二年病重时,顺治帝亲自前去探望,问叔王还有什么遗言?济尔哈朗在临终前还在关心朝政,顺治听后非常伤心,抬起头大呼:苍天,为何不让我的叔王健康长寿呢?
可见在顺治帝的眼里,济尔哈朗不仅仅是他的叔王,更是股肱之臣,难得的左膀右臂。
济尔哈朗的一生,能得到三朝皇帝(太祖、太宗与顺治帝)重用与信任,也算是此生无憾了
而大清对济尔哈朗最大的回报便是铁帽子王爵位:和硕郑亲王爵位。
值得一提的是,济尔哈朗的后代中还除了两位大清皇后。
第一位皇后是咸丰帝的发妻孝德显皇后:
孝德显皇后萨克达氏是太常寺少卿萨克达•富泰的女儿,其生母是第十二代郑亲王乌尔恭阿的第三个女儿爱新觉罗氏。
第二位皇后孝哲毅皇后:
孝哲毅皇后是同治帝唯一的皇后,父亲是大清第一位旗人状元阿鲁特.崇绮,而孝哲毅皇后的生母则是第十三代郑亲王端华的女儿爱新觉罗氏。
舒尔哈齐其他的儿子大多也得到了建功立业的机会舒尔哈齐第八子费扬武:
费扬武是舒尔哈齐第八子,在26岁的时候被太宗皇帝授予镶蓝旗固山额真(都统)。1636年费扬武跟随出征朝鲜,立下战功;皇太极称帝后将费扬武封为固山贝子(亲王、郡王、贝勒、贝子),1639年费扬武时因收蒙古藩王贿赂而被削爵,之后皇太极又将其复封为辅国公
1642年费扬武病逝,虽然费扬武在生前最高的爵位是辅国公;但他生了一个英勇双全的儿子尚善,尚善跟随豫亲王多铎一起征讨李自成的农民军,平定河南以及江南等地。因立下赫赫战功在1649年的时候被顺治帝(摄政王多尔衮)封为多罗贝勒;
1652年,此时顺治帝已经亲政,重新启用尚善等大臣,尚善位列议政大臣,掌管理藩院的事务。此时的尚善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位极人臣,费扬武因为儿子的缘故被追封为多罗贝勒。
不过费扬武的爵位此时还不是最高的:
到了乾隆年间,费扬武的曾孙德沛承袭简亲王王爵,费扬武得以追封为和硕简亲王。
第四子图伦:被追封为恪僖贝勒,1648年去世;
第五子寨桑武:追封和惠贝勒
第七子诺穆岱:年仅13岁便夭折了,未来得及建功立业;
第九子瑙岱:因获罪被贬为庶人,康熙五十二年康熙担心起子孙后代湮没,重新计入宗蝶,准许其佩戴红带子。
结语舒尔哈齐之所以被圈禁而死,一是因为努尔哈赤加强汗权的需要,二是因为舒尔哈齐不满足于自己的地位,想要得到的更多。在绝对的汗权面前,“一山不容二虎”,从舒尔哈齐不满足自己的财富跟地位开始,便注定了不得善终。
不过让人欣慰的是,努尔哈赤虽然将与自己一起南征北战的弟弟舒尔哈齐圈禁而死,但是并没有连累其所有的儿子,除了两个同舒尔哈齐一起背叛努尔哈赤的侄子外,其他的努尔哈赤不仅没有为难,反而予以重用,尤其是舒尔哈齐第二子阿敏与第六子济尔哈朗。
阿敏是在皇太极加强汗权的过程中被圈禁而死的
但济尔哈朗作为皇太极心腹、顺治帝信任的叔王,得以善终
至于舒尔哈朗其他的儿子们,除了第九子因罪被贬为庶人,第七子年仅13岁夭折外,其他的儿子全都被封爵位,最差的也要贝勒。
这在整个爱新觉罗家族中,舒尔哈齐的子孙后代地位也不低。尤其是铁帽子王爵位和硕郑亲王爵位,得以与大清有始有终,确实很难得。
济尔哈朗和皇太极的关系好得像同穿一条裤子![得瑟][笑着哭]
恶心的满族鞑子,入关屠杀中国人超6000万
十三副甲胄吧?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