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清史的应该知道,顺治帝在位时大清才确定了选秀制度,八旗女子必须要参加选秀,选秀后落选的秀女才可自行婚配。而孝庄太后曾下旨:汉女不得入宫!
也就是说自选秀制度开始,孝庄便规定汉女不得入宫成为后妃。
但实际上自顺治帝开始,并没有严格遵守这一制度:
顺治帝后宫中的恪妃石氏,是户部侍郎石申的女儿,是顺治后宫唯一的汉人妃嫔。但石氏在后宫位居五福晋之首,地位仅次于孝惠章皇后、董鄂皇贵妃,是唯一一位与盛宠董鄂妃分宠的妃子。
康熙帝后宫中可以确定的民籍汉女出身的后妃最少有五位,比如康熙朝中期康熙盛宠的顺懿密妃,接连为康熙生三位皇子;另外襄嫔、静嫔、熙嫔与穆嫔都是民籍汉女出身,且都为康熙生下皇子,母凭子贵,得以被康熙或者雍正帝(或者乾隆)晋封为妃或者嫔。
雍正帝后宫中很多后妃的出身并不确定,暂且不论。
到了乾隆皇帝,后宫中民籍汉女出身的后妃并不在少数,而且在弘历还是皇子的时候,府上的侍妾格格中便有两位是民籍汉女出身,比如纯惠皇贵妃苏佳氏,极为得宠,先后为乾隆生两子一女,母凭子贵而一步一步晋封为皇贵妃;再比如婉贵妃陈氏,虽无所处,但是作为侍奉乾隆年岁最久的后妃,被乾隆晋封为婉妃,被嘉庆帝晋封为婉贵妃,92岁高寿而终。
除了这两位潜邸时便侍奉在乾隆身边的两位后妃外,最少还有四位:
怡嫔柏氏与白贵人柏氏,是亲姐妹,乾隆登基之初怡嫔入宫,乾隆六年晋封为嫔;妹妹白贵人则是在乾隆十年入宫,乾隆五十九年被晋封为贵人,姐妹二人皆无所出。
陆贵人是在乾隆二十五年前入宫,乾隆四十年晋封为贵人,无所出。
除了纯惠皇贵妃、婉贵妃、怡嫔、白贵人与陆贵人外,乾隆还有一位民籍汉女出身的后妃——芳妃陈氏。陈氏的一生十分有意思,乾隆三十年入宫,是乾隆后宫中少有的先后两次被降低位份的后妃,奇怪的是陈氏虽然被先后两次降低位份,但很快便能复起,甚至在后来被晋封为妃。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01芳妃陈氏在乾隆十五年出生,乾隆三十一年十一月被封为明常在。乾隆三十年,也就是陈氏被封常在的前一年,乾隆的后宫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乾隆的继后纳喇氏在陪乾隆南巡的路途中,突然自行断发。在大清,只有在至亲去世时才可断发,继后在众目睽睽下如此,无异于是疯癫之状,乾隆十分生气,便派和硕额驸福隆安(傅恒的次子,和硕和嘉公主的额驸)先行将继后送回宫。
回宫后的继后,便被乾隆幽禁于翊坤宫,等同于废后。
后宫自然不可一日无主,乾隆将令贵妃魏佳氏晋封为令皇贵妃,统摄六宫。
世人皆知继后等同废后,但继后究竟是受到了什么样的刺激才会如此万念俱灰呢?
世人关于继后断发的原因,一直是众说纷纭。乾隆四十一年请求乾隆再次立后的严譄(曾任督察院山东道衙门的书吏)曾这样说:
乾隆三十年乾隆皇帝南巡,在江南的时候将皇后(纳喇氏)先送回了宫。我当时正在山西,听闻此事。很多人都说皇上是想要将一位江南籍女子纳为后妃,但是皇后不同意,因此皇后而得罪了乾隆皇帝,一气之下皇后便剪断了自己的头发。这样说的人很多......
若是当真如严譄所说,乾隆后宫中乾隆三十年左右入宫的江南籍后妃,只有陈氏。
那么继后纳喇氏断发当真是因为芳妃陈氏吗?
其实还是有一些质疑的:
乾隆三十年闰二月初七,继后纳喇氏陪着皇太后、皇上一行人到了杭州行宫;两天后又到了圣因寺行宫,这月十八日继后便“突发疯疾”被额驸福隆安送回了宫。而且在十八日这天早上继后还在“礁石鸣琴”(西湖)用早膳,到了十九日的早上用早膳的便只有令贵妃等人了。
可见继后是在杭州断发的,而陈氏是江南扬州籍人,陈氏同自己的兄弟都生活在扬州。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乾隆将陈氏从扬州带到了杭州。
若当真如此的话,继后为何如此反对陈氏入宫呢?毕竟乾隆的后宫民籍汉女并不在少数。
或许陈氏并非民籍汉女,而是以优伶的身份入宫。
继后作为八旗世家女子出身,又如何能忍一优伶出身的女子入宫成为后妃呢?
乾隆五十七年乾隆曾给苏州织造的上谕中提到:
从前康熙、雍正年间,内庭备有女乐。自朕临御以来,并无其事。即乾隆三十年以前,内庭嫔御尚有由南方选进一、二人者,此二十余年来久无此事。……”
以前康熙以及雍正朝的时候,内廷都备有来自江南籍的女乐。自我登基以来,却没有这样的事情。乾隆三十年以前,内廷的嫔御确实有一两位是来自南方的,之后二十多年的时间便没有了。
乾隆的话里话外透露着,他的后宫妃嫔中很可能有江南优伶出身的。
纯惠皇贵妃苏佳氏与婉贵妃陈氏都是雍正年间入宫的,怡嫔与妹妹白贵人皆是乾隆登基后入宫,能够姐妹二人先后入宫侍奉乾隆,则说明怡嫔御白贵人虽非官宦之家出身,但也应当是大家闺秀的女子。
如此,便只有芳妃陈氏,很可能是出身江南优伶的后妃。
当然这仅仅是我们的推断,尚且不能确定。
毕竟继后纳喇氏之所以断发,并非一两件事的结果,而是多年“委屈”的结果:
在孝贤皇后病逝后,崇庆皇太后便推荐娴贵妃纳喇氏为皇贵妃统摄六宫。虽然乾隆同意了将娴贵妃晋封为皇贵妃,但将册封纳喇氏为皇贵妃的规格大大降低,还不准许朝廷命妇以及公主们向纳喇氏朝贺。
虽然乾隆在乾隆十五年将纳喇氏正式册封为继后后,曾同继后过了五六年的夫妻生活。
但是二人仅仅维持了如此短时间的感情,继后便彻底失宠。
从乾隆二十年到乾隆三十年,魏佳氏崛起,先后为乾隆生五个皇子公主,母凭子贵晋封为贵妃。
而继后则是备受冷落,满腹委屈。
整个后宫除了崇庆皇太后偶尔安慰继后几句,无人顾及继后的委屈。崇庆皇太后曾叮嘱继后:切不可因为一时负气而冒犯了皇帝。但崇庆皇太后很显然并没有彻底了解继后,继后并非是那种逆来顺受的女子,当自己满腹委屈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一定会有所表示的。
而乾隆三十年南巡的路上,乾隆忽略了继后,甚至不给继后过千秋节。
继后作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又如何能忍呢?
或许陈氏得到乾隆的宠信,只是一个爆发点吧?
02陈氏入宫后,乾隆三十一年十一月封为明常在。常在之下还有答应,陈氏能够初封常在,位份已经不低了,毕竟是民籍汉女入宫,并没有旗籍。
乾隆三十九年,陈氏跟随乾隆皇帝一起巡幸热河,此次跟随一起外出的仅有九位后妃。
乾隆四十年,一直无所出的陈氏被晋封为明贵人。
不过刚晋封为贵人不到一年的时间,也就是乾隆四十一年,陈氏便因事而被乾隆降为常在。但是被降低位份还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陈氏便恢复了贵人的位份。
这年十月,陈氏想要让太监王成回家去看望自己的哥哥,但是被乾隆拒绝了。
乾隆四十三年闰六月,陈氏的母亲已经去世七个月之久,乾隆赏赐了陈氏两百两银子。
便是在这前后,陈氏的哥哥陈济来到京城,自称国舅写了一份呈子好不容易找人将呈子交给了总管内务府大臣福隆安。陈济所写呈子的内容大概是:我是明贵人的哥哥,现在我的妻子住在岳母家中,生活实在是艰难,恳请内务府能赏给自己一个差事。
福隆安作为和硕额驸,乾隆的女婿,自然很清楚宫里确实有一位明贵人。
更何况又有谁敢随意自称是国舅呢?
所以福隆安断定此事应该是真的,所以便将陈济安顿下来,让陈济不要将此事随意告知他人。
然福隆安便入宫将此事告知了乾隆皇帝,奏请该如何处置,
陈济毕竟是自己的大舅子,乾隆自然不会亏待,所以便给驻扬州两淮盐政伊龄阿、扬关监督寅著来处理此事。
陈济一事让乾隆想起来宫里还有一位苏州籍的后妃陆常在,让福隆安给苏州织造舒文传谕旨,让舒文找寻陆常在的家人情况,如实上奏。
寅著给乾隆的回奏是:明贵人的兄长陈济来到京城恳请差事,看来此人并非安分之人;若是将其赶回原籍扬州的话,不免有些招摇。不如让内务府大臣酌情商议将陈济留在京城,赏赐给他一个差事,不让其在外节外生枝。陈济的妻子仍旧在扬州母亲家中,既然陈济已经留在京城,他的妻子自然不便再留在扬州。
就这样,陈济便奉旨留在了京城。
也正是因为陈济来到京城,乾隆下旨将陈氏的哥哥陈济这一家入旗,入满洲镶黄旗包衣第一参领第二管领。就这样陈济一家不再是民籍,而是披甲人。
至于陈氏的另一个哥哥陈浩,是一个安分守己之人,仍旧在扬关茶行做事,并未来到京城投奔长兄,也没有入旗,仍旧是民籍。
而乾隆让苏州织造找寻的陆常在的家人情况:陆常在的长姐已经出嫁,并且生有三个外甥女,再无其他的亲人,平日里都很安分。
03兄长陈济一家抬旗后不久,陈氏便又因事而降低位份,被降为明常在。
不过在乾隆四十五年五月之前,陈氏便恢复了贵人的位份。
乾隆五十九年十一月,陈氏被晋封为芳嫔。
入宫将近30年的时间,陈氏也已经四十余岁,一直无所出,慢慢地也熬到了嫔位。
内务府给陈氏的徽号有三个:茂、翊与芳,乾隆最终在三个徽号中选择了“芳”,“芳”在满语中的意思是“美丽”,可见陈氏能够得宠靠的是明艳动人的美貌。
而陈氏能够先后两次被降为常在,可见其并非安分守己之人。
被晋封为嫔后,陈氏便搬到了永和宫居住。
同陈氏一起晋封的,还有陪伴乾隆多年的婉嫔陈氏,婉嫔是在雍正五年入宫成为乾隆身边的侍妾格格,乾隆登基后一步一步被晋封为婉嫔,之后四十余年的时间再没有晋封位份。此次婉嫔能够同陈氏一起得到晋封,其实是因为陪伴乾隆多年的缘故,而被晋封为婉妃(嘉庆六年晋为贵妃)
嘉庆三年四月,陈氏再次得到晋封,被晋封为芳妃,这年十月行册封礼。
此次同陈氏一同得到晋封的,不再是婉妃陈氏,而是颖妃巴林氏,巴林氏被晋封为颖贵妃。
不管是婉妃还是颖贵妃,都是陪伴乾隆多年的后妃,而且都跟陈氏一样无所出。她们熬了多年才被晋封为妃或者贵妃,而陈氏入宫的时间比婉妃晚了三十余年,比颖贵妃晚了17年,能够先后同这两位资历较高的后妃一起得到晋封,可想而知陈氏的得宠程度。
嘉庆六年八月,陈氏病逝,同年十一月,陈氏被葬入裕陵妃园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