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依昊|追梦路上的哈萨克族青年演员

我从新疆来 2023-10-04 17:12:30

阿依肯·卡门江,艺名江依昊,中国内地男演员,新疆伊犁人,哈萨克族。

本科就读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后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进修。

主演电影《歌声的翅膀》于今年获华表奖“优秀少数民族题材影片”提名。

除此之外,影视作品有《上阳赋》《大漠魂》《荣耀乒乓》《邻里一家人》等。

能持续生出力量敦促自己变得更好,这样的人总是生机勃勃的。

哪怕起点并不耀眼,成长的光芒也很迷人。

江依昊就是这样的人,他主动,生猛,无所束缚,一路的脚印似乎充满“理想色彩”,但坚定而自洽地大步向前,正如一直显示于他朋友圈最顶端的一句话:功不唐捐,玉汝于成。

电视里的人

“我有一个很清晰的方向,就是我想成为电视里的人。”

和江依昊的初次采访是通过线上的方式,他当时正在横店拍摄《念无双》。

视频里,他浓密的眉毛,坚定的眼神,清晰的逻辑,理性的表述。

整场交流中,我都不需要抛出问题,他生动而完整地将自己的足迹呈现给我,因为他迈过的每一步都历经了复盘和计划,一步一个脚印,扎实而明晰。

“我经常会想,想我怎么样才能成为电视里的人。那首先得走出去,我就考了内高班。”

从特克斯来到武汉,江依昊感觉来到了一个全新的天地。

在武汉一中,他面对丰富多元的社团眼花缭乱,也认识了很多当地的朋友,他坦言无论是教育层面,还是视野层面,内高班的经历都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但不变的是,对“怎么样才能成为电视里的人”问题的琢磨。

他想,他得去北京。

同时他做了一个在当时来讲勇敢的决定,就是把目标讲出来。

尽管听起来似乎天方夜谭,但身边人给了他很大的鼓励,同学们眼里的他是“文艺骨干”,做这一行肯定行!

去北京,学表演!

江依昊眼前的道路逐渐清晰。

然而戏剧性的是,那一届内高班毕业时,并没有表演专业让江依昊选择。

此时的他就像瞬间跌入迷宫,根本找不到直达目标的方向。索性冲向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其实我报这个学校很冒险,但我就觉得人生能有几回搏,对吧?”

说到为什么是北航,因为北京电影学院在身旁。

打开上帝关闭的门

如果上帝关上了你的门,那就去打开它。因为门,就是这么用的。

大学期间,江依昊一直在做一件事,那就是帮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学生拍一些短片。

他始终记着自己为什么来北京,尽管不是表演专业学生,但他可以慢慢摸索,慢慢寻找通往目标的道路。

除了帮拍学生作品,江依昊时刻关注身边可能出现的契机,还参加了一些综艺节目。

在这些经历中,他认识了很多相关专业的朋友,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若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演员,系统地学习表演是必修课。

于是,他报名了中央戏剧学院进修班,学习表演。

然而,随着毕业季的来临,新的问题诞生。

“我一毕业,很可能就面临失业。”

江依昊对此做了很多功课,这时候的他最需要做的是在毕业前签到经纪公司,这样至少能保证他尽量有戏拍。

由于本科期间一直帮忙拍戏的经验,江依昊通过认识的经纪人,签到了公司。

为了方便接戏,公司帮他取了艺名,从原名“阿依肯·卡门江”中取了两个字,加上“昊”字,便有了“江依昊”。

江依昊,“将一号”,将来成为男一号,很吉利!

自此,江依昊正式进入到这个行业。

拍了第一部戏《彼岸花》,也算是终于打开了这扇大门。

表演也是艺术创作

“我很享受创造角色的过程,喜欢观察角色的成长。”

去酣畅淋漓地扮演一个和自己不同的人,做着完全不一样的事情,在武打戏中“飞来飞去”,或者在角色中体验那些爱恨情仇,淋漓尽致地展现这些情感,这种感觉对他来讲是微妙的。

但除了这些,江依昊更享受的是摸索的感觉,摸索一个角色的变化曲线,在塑造角色中探索他的成长轨迹。

再小的角色都是立体的人物,可能剧本不会告诉你这个角色为什么是这样,但江依昊喜欢寻找原因。

“他为什么要说这句台词?这个角色的行为动机是什么?背后有很强的内心逻辑。”

江依昊认为,想要让角色有血有肉,是一个艺术创作的过程。

他说,我们出生后所有的功课任务,无非就是“感受”,感受一切我们主客观定义的所谓好与不好的事物,其实不必强求凡事有意义,但求知行合一。

表演也是一个将生活中的感受和体验进行抒发表达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也时常碰壁。

他在第一部戏中的角色是“混混”皮特,作为初出茅庐的大四学生,有些戏总感觉怎么演都不对劲。

有一场和何润东的对手戏,台词很多,态度强硬,江依昊凭着自己的理解去尝试,表情丰富,动作夸张,结果是表演痕迹明显,让他不知所措。

他主动找前辈请教,何润东跟他讲的一句话,至今受用,那就是“戏在眼里”。

之后在《上阳赋》中,他饰演奔赴战场的敌方士兵,导演给了他很大的发挥空间,让他自己思考想要怎么演。

在这场戏中,这个角色此时内心的情感很多,面对喜欢的姑娘,面对将至的离别,尽管是“反派角色”,但也有其柔软的一面,而这一面的呈现在此刻无需多言,他想起那句“戏在眼里”。

挣得父母的信任

“我是开始拍戏了,父母才知道我要做演员。”

在毕业季接到第一部戏时,他才把一直以来的梦想告诉父母,尽管一切似乎很突然,但爸爸妈妈选择支持他的决定。

对于从大二就相对经济独立的他来讲,父母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他可以养活自己。

“我其实是从小比较自由的人。”

父母从来不会检查他的作业,从小他就被教育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也不会要求他懂事听话,他向来比较解放天性,只有在一些原则性问题上,父母才会克制他。

小时候他很爱吃零食,每天会缠着妈妈要点零花钱买雪糕,妈妈偶尔会给他一次两次,但次数多了也会给爸爸告状,爸爸就会出面教育他。

当时江依昊感到很委屈,不就是想吃雪糕吗?现在回想才明白,父母其实是提醒他克制欲望。

“每件事情都该有一个分寸,不能贪心,这是爸妈教我的。”

也由于开放的家庭教育,江依昊从小就养成一个习惯,就是突破惯性思维。

大学毕业聚餐时,街舞社的朋友跟江依昊说:“你大一想做演员,我以为你在开玩笑,结果你真的拿到第一部戏的合同了!”因为在大多数人看来,想成为演员,首先得是表演专业的学生。

但正如陈丹青所说,真的喜欢画画,是拦都拦不住。

对江依昊来讲,表演亦如此。

身边的朋友们见证了他“飞蛾扑火”的坚持,目睹了他大学四年忙碌的行程,这是从零到一的过程,使他们感叹:“原来真的有梦想实现这个概念。”

梦想照进现实,现在听着确实振奋人心,但在最初它只是被视为“白日梦”。

当面对百度和滴滴的offer,江依昊内心也曾犹豫。

应届生的身份机不可失,高薪而稳定的工作失不再来,但他明白,放弃做演员这件事,他会后悔。

“我不敢说太远的未来,我也不知道我能做多久演员,但当下如果有机会,我就会极力去做好。”

华表奖与50米

今年5月,江依昊参加了第十八、十九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典礼,这在影视圈是一场认可度很高的盛典,对他来讲也是一段特别的经历。

他在台下看着台上耀眼的前辈们,有些是从小耳熟能详的演员,有些是合作的搭档,内心感慨万千。

“我其实离舞台很近,从这儿走到台上距离只有50米,但那一刻我觉得很远。”

这种无力感可能更多来自未知,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被“看到”,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遇到适合的角色,不知道命运的齿轮什么时候转动。

“但我觉得演员跟遇到的每一个角色还是挺有缘分的。”

江依昊参演的电影《歌声的翅膀》获优秀少数民族题材影片提名,他在影片中饰演男二加尔肯。

他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们都是从草原走出来,去大城市追求梦想的少年,他们身上也都有一份执着与勇猛。

“但加尔肯比较简单,而我会考虑很多,比如我会思考我为什么想当演员,我的初衷和动机是什么?”

尽管会有无力感,但江依昊从未想过放弃,至少现在他仍斗志昂扬。

华表奖的经历,带给他的还有更清晰的目标。无所求必满载而归,他谦虚地称自己只是“小透明”,只想一步一个脚印走得踏实。

当我完成这篇稿件时,江依昊又告诉我一件好消息,他主演的特摄剧《超越时空护卫队》官宣定档,即将在中秋节进行首播。

这对他而言,又是进一步的欢喜!

-END-

本文由“我从新疆来”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了解熟悉而又陌生的新疆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