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婚姻应该是夫妻俩人情投意合,再加上双方父母的支持和祝福,方能长久。
如果一段婚姻中,双方父母都持反对意见,那么这对夫妻的感情之路终究会走的很坎坷。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对夫妻就是如此,一段跨国恋情,一场并不被父母看好的婚姻,丈母娘为了阻止他们的结合甚至立下诅咒,那么他们的结局究竟如何呢?
英国美女和中国小伙的相遇在上个世界,跨国恋可以说是非常罕见的,而且由于当时社会环境的关系,跨国恋想要有个美满的结局更是困难重重。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漂亮的英国姑娘,名叫戴乃迭,她的父亲是一名传教士,戴乃迭出生于中国,直到7岁时才回到英国。所以,在她的心里,一直对中国有着浓厚的感情。
后来,凭借自身的努力,长大后的戴乃迭考入了英国牛津大学,在这里,她又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都说“千里姻缘一线牵”,戴乃迭或许做梦也想不到,她到最后会爱上并且嫁给一个中国人。她的丈夫叫杨宪益,和戴乃迭是校友,也是当时牛津大学里唯一的中国留学生。
杨宪益出生于1915年江苏淮安,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
1934年,杨宪益前往英国牛津大学研究文学,当时戴乃迭比杨宪益低一年级,两人相识于一个名叫“中国协会”的社团组织。
当年的杨宪益非常有才华,不仅一表人才而且风趣幽默,戴乃迭由于从小跟随父亲传教的原因,对中国文化一直很有好感,而碰巧杨宪益正是中国人,所以情窦初开的戴乃迭对这个风度翩翩的中国男子一见钟情。
后来,为了接近杨宪益,戴乃迭干脆从法国文学改学中文,在当时的牛津大学,戴乃迭无论从气质还是外貌上都非常出众,因此吸引了众多的英国籍男子的追求,但是最后都被她一一拒绝了,在她的心里,没有人能够比得上杨宪益。
面对如此耀眼的女孩子对自己仰慕,杨宪益自然是无法拒绝的。慢慢的,二人逐渐熟络,并萌生爱意。
杨宪益发现,戴乃迭除了出众的外表,更加吸引他的是,她有一颗质朴的心。她虽然出身上也属于上流社会,但是在她的身上丝毫看不出虚荣与浮夸,这让杨宪益非常欣慰。
他们有着共同的志向和爱好,对翻译工作有着浓烈的兴趣,于是志同道合的两个人很快忽略了国籍走到一起。
工作上他们是非常默契的伙伴,生活上又是无话不谈的知己,杨宪益和戴乃迭的爱情简直是天作之合,于是感情稳定的两个人准备步入婚姻的殿堂,发誓要一生一世不分离。
可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段感情竟然遭到双方父母的强烈反对,意外萌生很多阻碍。
戴乃迭不顾父母反对毅然远嫁中国首先是戴乃迭的母亲,对这门亲事非常不看好,认为女儿放弃英国优越的条件,嫁到一个落后的中国是糊涂之举。
她用尽了各种办法,无论是好言相劝还是威逼利诱,但都没有使戴乃迭有丝毫的动摇。
戴乃迭的母亲认定女儿的选择是错误的,嫁给一个身为中国人的杨宪益不会过得幸福,甚至在一次和女儿发生争吵时,母亲赌气说出了恶毒的话:
“就算你们结了婚你们这一辈子都不会顺遂,你们的孩子都会自杀而死。”
戴乃迭一气之下和杨宪益回了中国,不过回国后的状况也并不乐观。
杨宪益的父母一直把儿子视为自己的骄傲,他出身名门望族,理想的婚配当然是大家闺秀,杨宪益的父母甚至在儿子出国留学时就给他物色好了合适的妻子。
可没想到的是,儿子回来后,竟然带回来一个洋媳妇儿,并且扬言要结婚。为此,杨宪益的母亲经常哭泣,他不明白自己的儿子为什么偏偏要找个外国人当老婆。
这在当时思想还非常守旧的中国来说,要一个老太太接受如此新鲜的事物绝非易事。
不过几经周折,杨宪益的母亲见木已成舟,儿子铁了心要娶这个英国女孩,慢慢的心也就软了下来。
最终打动杨宪益母亲的,还是儿子那句话,他说自己回国之前就问过她:“跟我回中国是会受苦的,你会不会受不了!”
戴乃迭十分坚定的说:“中国有句古话叫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我认定你了,这辈子无论多苦我都不会离开。”
母亲听了,脸上略过一丝欣慰的笑容。就这样,杨宪益终于说服了父母接受了戴乃迭,并且俩人于1941年在重庆举行了婚礼。
婚后,戴乃迭就与杨宪益一同从事翻译工作。他们一起翻译了很多文学作品,比较著名的有《资治通鉴》《红楼梦》《水浒传》等。
戴乃迭对翻译工作非常有天赋,这在很大程度上给了杨宪益帮助。除此之外,戴乃迭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也让他们的翻译工作进展的更加顺利。
在生活上,两个人互帮互助,十分恩爱和幸福。可是这样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后来他们开始东奔西走,日子也变得十分艰辛。
生活不顺,诅咒应验戴乃迭和杨宪益本来育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后来,女儿们去村里积极劳动,但是儿子精神却出现了一些问题。
为了给儿子治病,戴乃迭将儿子送到了自己的家乡英国,没想到儿子始终无法走出心理阴影,在英国自杀了。这让戴乃迭很受打击,甚至一生都无法从失去儿子的痛苦中走出来。
自己和丈夫日子过的颠沛流离,儿子也自杀身亡,这和戴乃迭母亲当时的诅咒完全吻合。
她不禁崩溃大哭,自从儿子死后,戴乃迭经常精神恍惚,她时常想到母亲的诅咒,心疾难愈。
后来终于熬出来了,她的身体状况却每况愈下,杨宪益就一直默默的陪伴着她。
杨宪益和戴乃迭的名字始终是绑在一起的,当戴乃迭因为晚年患有阿尔茨海默病而不得不退出翻译事业时,杨宪益也因此封笔了,没有了戴乃迭,杨宪益再也没有单独露过面。
在接受采访时,杨宪益说:
“她这一生跟着我吃尽了苦头,我亏欠她,我的晚年应该是属于她的,我要好好陪她。”
杨宪益像照顾小孩子一样照顾着这个陪伴他一生的女人,他谢绝了所有的外出活动,也封笔不再做任何文字工作,每天待在家里,喂她吃喝,逗她开心,尽管她已经记不得自己的爱人。
1999年,戴乃迭离世,留下杨宪益一人,孤独的忍受相思之苦,他最后一次提笔是为了写下给爱妻的悼亡信。
10年之后,杨宪益在北京逝世,这段互相陪伴长达60年的跨国婚姻,也一度被传为佳话。这段中西合璧的爱情,不禁让我们联想到孔雀东南飞里边的一句诗词:
“君当作磐石,妾当做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结语戴乃迭作为一个英国人,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热爱,让我们为之钦佩。戴乃迭在一次采访中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与其说我爱的是他,不如说我爱的是中国文化。”
“一生一世一双人,共度余生不相离”杨宪益和戴乃迭的爱情是伟大的,至死不渝的,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苦难和坎坷,他们都坚定不移的选择守护在对方身边,这一守护就是一辈子初心不改,生死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