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军质疑陈赓战法“土”,陈赓解释4个小时后,武元甲:多教教我

不正常世界 2023-02-15 00:51:08

1950年7月28日,中国军事顾问团抵达越共中央所在地。在当晚的军事会议上,越共领导人向中国顾问团介绍了当前的越北局势,并表示希望在中国顾问团的协助下,发动一场边界战役,打通中越之间的国际通道,设法在越北建立根据地。

越军军官的意见是出其不意直接拿下高平这个战略区域,夺取大城市立足。听取越方意见后,中国代表陈赓表达了反对意见,陈赓认为应该先打东溪,把高平的法军引诱出来,在运动中歼敌。

很多越军军官不理解陈赓的战法,认为先打东溪会打草蛇惊让高平的法军提高警惕,部队也会投入到疲倦的连续作战中。而且认为东溪只是高平外围的一个据点,打下来之后对局势起不到什么太大的作用。

越军军官对陈赓的战法有着很大的意见,认为这又变回了打游击,甚至还有人质疑陈赓“土”,打不了胜仗。

陈赓此时也察觉到,越军和解放军之间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一次的顾问工作要做好,第一步就要想办法说服越军军官,但顾问团毕竟有着“外来”属性,要解决分歧恐怕并不容易。

陈赓(中)在越军前指

临危受命 大将出马

1950年2月6日,胡志明抵达莫斯科,他此行的目的是请求苏联对越南抗法斗争给予援助,还希望越苏两国签署友好合作协议,不过遭到了斯大林的婉拒。

斯大林说:“越南离中国很近,国情上也有相似之处,援越的工作由中国同志负责比较合适。”此时毛主席、周总理一行人也正在苏联进行访问工作,胡志明找到机会两次当面向毛主席表达了希望中国提供军事援助的请求,尤其是希望中国派出军事顾问团。

毛主席非常同情越南人民反抗侵略的革命斗争,答应胡志明回北京后让中央研究决定。

此时越共被法国侵略者压缩在中越边境附近的山区丛林中,越北的所有城市、边境入口都被法军掌握,越军只能通过打游击来勉强抵抗。

而越共中央只能被迫设立在位于河内以北的太原、宜光两省交界处的一条峡谷中的几间民房里。

2月的时候,毛主席答应胡志明,分两批让越军新组建的10个步兵团(约2万人)秘密进入中国,由解放军13军提供装备和训练,组建越军的第一支正规军。

3月,中国派出了罗贵波(时任中央军委办公室主任)作为中国代表进入越南进行视察,了解越南革命的实际情况。罗贵波不辱使命,不仅搜集了大量越方人员的请求,还给出了要先打通边境线的重要建议。

中越交通线

毛主席一行人从苏联回到北京,随后立即和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研究抗法援越问题。

会议中领导们一致认为,有责任帮助和支援越南的民族解放事业,这不仅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更是为了巩固新中国革命胜利,打破西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包围圈。

4月,中国决定组建援越军事顾问团,由韦国清担任团长,成员从第2、3、4野战军抽调师、团级,且具备一定实战经验和政治水平的干部59人,加上其他后勤、联络等人员共281人。

6月20日,中央领导层再次就援越一事召开会议。考虑到韦国清等同志和越共领导层沟通上的困难,中央决定再派一名高级指挥员作为我党代表,与胡志明、武元甲等人直接接触,同时也作为越共最高权力机关的军事参谋。

但派谁去成了一大难题。

中国军事顾问团与越南同志

毛主席首先问朱德的意见:“朱老总,你看派谁去合适?”

“是不是让林彪去?”

毛主席想了想,又摇摇头:“林彪在军事指挥上没问题,但他去了就不是给胡志明当顾问了,是胡志明给他当顾问。”

接着刘少奇又给出了建议:“邓小平怎么样?”

周总理立即表达了反对意见:“不行,现在许多工作都离不开小平同志,他现在那份工作没有谁能挑得起来。”

毛主席同意周总理的看法,不过多年的工作默契也让主席意识到总理心中应该有了合适人选,便一脸期待地看着他。

于是总理说出了自己的推荐:“我觉得可以让陈赓同志去。”

此时的陈赓是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任第四兵团司令员,他人也在云南昆明组织剿匪维稳、经济开发、边防保卫等多项工作。

云南离越南近,风土人情、地理气候什么的,陈赓要相对熟悉一点。另外云南的地方建设工作大致有了方向,可以找人暂时替代。而且陈赓是我军著名高级将领,无论是资历、能力,还是经验,在全中国都是排得上号的,让他去越南,既能提供有效帮助,也能表现出新中国对越南民族解放事业的重视。

当然还有一点,就是陈赓的脾气很好,对外援助势必会遇到比较大的矛盾和分歧,因此脾气好很重要。

毛主席听完总理的推荐后说:“我觉得陈赓是比较合适的,朱老总、少奇,你们觉得怎么样?”

朱德和刘少奇也表示了赞同,毛主席看到意见一致便大手一挥:“好,我们就派陈赓去帮助越南人民抗击法国侵略者!”

越南伪军

视察越军 密林行进

6月22日,陈赓接到中央军委的命令,仅有十多天就完成了准备工作随时准备出发。毛主席看到陈赓如此积极也很满意,说:“陈赓还是老作风啊。”

陈赓其实非常清楚中央对于援越的重视,早在4月时就派人修好了通向越南的“碧河”公路,这条路在1944年被蒋介石下令炸毁,公路修复后担负起了日后援越的重要任务。

随后陈赓又亲自去视察了正在砚山县接受13军训练的越军308团,此时308团刚刚改编为越南人民军308师。全师按照解放军的军政编制进行改编,改编工作由13军军长周希汉亲自负责,因此308师是当时越军中战斗力最为强悍的。

值得一提的是,直到今天308师仍是越南政府最为信任的卫戍部队,在越军中有着光荣的历史传统,同时也拥有着非常显赫的地位。

当时陈赓抵达308师后视察了该师的系列训练和实弹演习,并且会见了营以上的干部,会上他问其中一个越军干部:“阮营长,你打过仗没有?”

“没有。”

“参加革命前,你是做什么的?”

“学生,在法国上的学。”

“哦,知识分子好啊,那你怕打仗吗?”

“不怕!”

“好!你们知识分子更要在战斗中锻炼自己的指挥才能!”

越军

陈赓知道这支军队士气高、素质高、纪律好;但是他也清楚,这支军队缺少实战化经验,尤其是基层干部,即便是有经验的也只是打过游击战,几乎没有阵地战经验,而且训练时间也比较少。

这样的军队直接拉上战场,好处是敢冲敢打,但坏处是容易犯错,而且一旦首战打不好,对后续的影响是很大的。

可以说,在前往越南前,陈赓就已经对越南军队的情况有了比较熟悉的了解,甚至比一些越南将领还要了解越南军队。

7月7日,陈赓带着20人先行秘密进入越南。在中越交界河“清水河”旁的密林中,陈赓脱下了解放军军装,换上了人民军制服,几分钟后他收到了一份电报,称法军驻越总司令雷沃斯已经抵达老街,法军已对越边境加紧布防,望注意安全保密。

天上还不断有法军飞机在巡逻,同行的越方人员非常恐惧法军的飞机,一听到航空引擎的轰鸣声,就趴在地上一动不敢动,当陈赓拿起望远镜观察飞机时,越方人员还在提醒陈赓赶紧躲一下。

这一刻让陈赓仿佛回到了那段艰苦的革命岁月,从北伐战争、到苏区“反围剿”、到长征、到抗战,再到解放战争,陈赓不知一路跨越过多少封锁线。

虽然陈赓已不再年轻,但他却从未降低对革命的热情。他也比任何人都清楚,封锁线封锁的不仅是中越之间的通道,更是越南人民的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这条封锁线的背后是剥削、压迫和屠杀,只有彻底打破法帝国主义套在越南人民身上的铁索,才能让越南人民获得解放,更能巩固中国人民的革命成果。

战争中的越南人民

一口气4个小时 终说服越军

在越南的密林中,陈赓一边行军一边向越军和地方干部调查询问战局情况,通过调查陈赓发现,越军在得到了中国的物资和训练援助之后士气大涨,尤其是中国援助了不少的武器装备,虽然重型装备依然很少,但比起此前已经是鸟枪换炮了。

越军干部在讨论打仗时底气足了很多,但立足点却都在如何攻占城镇、抢地盘上,而不是坚持农村包围城市,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在中国帮助越军建立了正规军后,越军也越来越不想打游击战,而是直接想通过一两次决定性的大胜来赢得革命胜利。

陈赓立刻意识到越南革命正在向错误的地方发展,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早期革命摸索阶中段犯过的错误。

越南革命虽然和中国革命有所不同,但两国国情相似,城镇化覆盖率不高,工业化水平不高,农民是全国主要人口,且自身实力不强,对手还是老牌帝国主义。

虽然法国也还在战后重建,但美国在1949年援助了法国价值2.2亿的武器装备,法国用这些装备组建了6个师运到越南,号称要彻底消灭越共,活捉胡志明,形势非常严峻。

因此在革命方向上,陈赓认为越南应该借鉴和中国相似的道路,模仿苏联的城市革命道路是行不通的。

陈赓(右二)与胡志明(左二)

7月27日,忧心忡忡的陈赓给毛主席发了一封电报寻求意见,建议越军先打小仗获取经验,以运动战的方式歼灭法军有生力量,以此来改变越北局势。

第二天毛主席就回电指示陈赓一定要多和越南的同志沟通,一定要在有必胜的把握下再动手。几天后毛主席再次复电,表示中央赞同陈赓的意见,直接打高平是不对的,要先从小仗打起。

有了毛主席的指示,陈赓的决心就更坚定了,后来陈赓还对胡志明说:

“努力吧,毛主席批准的战斗还没有打不胜的。”

胡志明非常重视中国顾问的意见,在听了陈赓对战局的看法后,表示支持陈赓的作战方案,但是越军高层却不这么认为,越军总司令武元甲,总参谋长黄文泰等人对先打高平非常执着。

武元甲

当时法军正在对太原省进行扫荡,高平的法军戒备较低,因此越军将领认为动用308师这样的主力部队打偷袭,可以一锤定音。高平不仅是大城市,更是边境重镇,拿下高平不仅可以建立巩固一大片根据地,还能有利保障中越边境的补给线安全。

反而如果因为先打东溪、七溪则会让高平的法军加固防御,高平本就易守难攻,打草惊蛇后就更难打了。

陈赓并不否认高平的重要性,组织边界战役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解放高平,但是越军将领显然缺乏战役指挥的经验,虽然求胜心切,但对敌侦察不充分,也没有深入基层了解自身实力,主观意识居多,缺乏理性客观,很容易犯冒险主义错误。

面对越军将领的固执,陈赓没有着急,因为他知道这是越军将领经验和能力的问题,因此也更需要通过实战来提升。

另外陈赓在出发前,毛主席也叮嘱过他:“当好他们的顾问、参谋,不要当太上皇!”

于是陈赓选择了摆事实讲道理,一点一点地解答越军将领的疑问。

陈赓在越南

陈赓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四项作战原则:1、敌强我弱,不打无把握之仗,务求首战胜利。2、打歼灭战,不打击溃战,尽最大努力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3、集中优势兵力,先打弱,后打强。4、围点打援,运动战歼敌。

而面对越军将领的不理解,陈赓也耐性一一阐述。

陈赓首先说,解放高平只是边界战役的目的之一,最终目的是为了打垮敌人对4号公路的防御体系,打通中越的交通线。要实现这一目的就要大量地歼灭敌人,避免敌人重整力量后卷土重来,因此不应该过分地追求攻城略地这样的短暂胜利。

随后陈赓又解释了为什么要先打东溪?

第一东溪的守军偏弱,越军有把握拿下,首战获胜对于越军的士气,以及之后的战斗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第二东溪是重要的战略位置,占领东溪可切断谅山和高平之间的联系,是打破法军边界封锁体系的关键点,因此法军必然会从谅山或高平,或从两地同时抽调兵力进行救援,迫使法军从坚固的堡垒中出来,而在野战中越军是有优势的,创造了歼灭法军有生力量的良机。

因此打东溪的真正目的是调动敌人,创造运动战歼敌的机会。

胡志明同陈赓一起研究军事行动

为什么不先打高平?陈赓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必胜的把握。

高平是法军边界防御的核心据点,整个中越边界地区有法军1.1万人,光高平就有3个营约2000人。

虽然当前法军戒备不强,且十分轻敌,但高平易守难攻,背靠大山且三面环江,地形上对越军不利,优势兵力也无法展开。当初法军进攻高平的时候,越军凭借几个连且在没有重武器的情况下,都一度给法军造成了困难,更别说法军占领高平后还修筑了现代化的钢筋混凝土工事,拥有重炮和飞机的支援。

而且最重要的是,越军没有攻坚经验,也没有太多攻坚重武器,偷袭可能一开始有点作用,但是不能解决越军在技战术和装备上的问题。

因此要先在东溪、七溪等地区歼灭法军一部分有生力量,削弱高平的守军力量,并使其陷入孤立动摇其军心。而且通过前期的战斗,越军也能积累一些经验,对于后续的战斗会起到积极作用,尤其是信心方面。

法军

不过有越军指挥员提出顾虑:越军整体实力有限。

如果先打东溪等地方会消耗自己的力量,而且连续作战会使得部队很疲倦,越军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很可能坚持不下来,导致后面无法对高平进行进攻,而如果最终无法解放高平,那中越交通线也无法打通,反倒会让越军陷入高平、谅山之敌的夹击中。

所以不如集中力量直接啃最硬的骨头,即便牺牲大一些,但至少可以解放高平。

其实这里可以看出越军指挥员也认为高平难打,因此想一鼓作气拿下高平,但这多少有堵的成分,不仅没有必胜的把握,更没有考虑到占领高平后之后的行动。

陈赓的回答是,如果越军实力有限那就更不应该先打高平。先打弱后打强,强的会变弱;先打强后打弱的,遇到挫折后,弱的就可能变强。

直接打高平无论结果如何,越军的损失几乎可以肯定会很大。假设越军占领高平,越军是否有时间来巩固防御,是否能顶住法军的反扑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就算守住了高平,但高平只是一个点,若不能继续接下来的战斗,法军的边境封锁线依旧没有打破。

因此最后不仅自身力量受到了消耗,而且还是要进行连续作战,并陷入法军的围攻。所以先打高平不能解决越军指挥员的顾虑。

法军以及伪军

陈赓认为,东溪守军只有300人,越军则可以集中7000人进行围攻,地形上也方便部队展开,因此打东溪把握更大,部队的损失也会比较小,产生的损失也可以通过有计划的补充兵员、投入预备队来解决。

最重要的是,打东溪可以调动谅山或高平的法军,这些据点中的法军出现在野外对越军来说是绝佳的战机。而一旦将法军的机动力量歼灭,那谅山和高平的法军力量就会遭到削弱,且无法相互支援,只能各自为战,不仅降低了之后攻打两地的难度,越军也能完全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至于越军没有能力进行连续作战,这是不能逃避的问题,必须通过实战锻炼、改善后勤以及政治工作来解决,要逐步创造各方面的条件,支撑部队可以进行连续作战,这对于越军指挥员的综合指挥能力也是一次考验,更是一次锻炼。

事实上,边界战役在解放军看来是完全没有难度的小规模战役,解放军一个师就可以毫无压力的完成。但是对于越军来说,这是越南革命以来的第一场大仗,也是越南抗法战争中,第一场正规军与正规军之间的阵地战。

因此边界战役的另一个目的就是要锻炼越军的实战能力,将越军从一支游击队转变成能打硬仗的正规军。

越军游击队

陈赓一口气说了4个小时,非常有耐心地解释每一位越军指挥员提出的问题。越军指挥员面对这种陌生又亮眼的战法,既佩服又没底。

陈赓讲完后,越军指挥员没有人再提出反对意见,开始进一步消化会议内容,武元甲看着地图沉思了好一会儿,过了好久才自言自语道:“明白了……”

胡志明更是提议让陈赓来直接指挥这场战役,但陈赓婉拒了,表示会尽力帮忙,但打仗还是主要靠越南军队和人民。

这场会议让越军总司令武元甲耳目一新,会议结束后也拿着笔记和地图在自己的房间里反复研究,兴奋到睡不着,午夜12点,他也没管陈赓睡没睡直接打了一个电话过来。

“是出现了什么变化吗?”电话铃一响,陈赓就从床上爬起来,多年的习惯让他以为出现了什么紧急情况。

可他没想到电话另一头的武元甲声音又高又亮,隔着电话线都能感受到他的兴奋。

“没有敌情,”武元甲回答,“就是听了你的讲话,我太高兴了,以至于失眠了。今后你得多传授一些中国的革命经验,就像今天一样,哈哈哈哈……”

陈赓答应一定做到,在挂了电话后,陈赓对着工作人员笑了笑说:“这下好了,我睡不着了。”

尾声

在后来边界战役的庆功宴上,陈赓已经成了越军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名人,有越军干部还偷偷问中国顾问团的干部:

“像陈赓大将(当时虽未授衔,越军干部已经这样称呼他了)这样的将领,在中国还有几位? 能不能让他留在越南指挥我们打仗?”

不过陈赓在边界战役后就接到了回国的命令,一来陈赓的任务结束,中国军事顾问团接下来的工作已经很好做了;二来朝鲜战事紧急,边界战役期间美军跨过了三八线,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新中国迎来成立后的第一次严峻的外部危机。

11月1日,陈赓回国时,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正接近尾声,彭德怀也一度点名让陈赓去朝鲜,只不过由于工作安排等原因陈赓第一时间没有去成。

直到1951年4月,陈赓才开始担任第三兵团司令员,6月被任命为志愿军副司令员。陈赓在朝时间不长,只有几个月,但是却在志愿军的坑道作战中提出了很多关键的建议和设想,为志愿军在日后的战役中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0 阅读:6

不正常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