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杯好茶,我便能万物静观皆自得

陶谦评美食匠圈茶文 2024-03-06 21:34:58

把茶冷眼看红尘,借茶静心度春秋。

宁静致远,方得始终,我是林方致。

喝茶,是中国人写进基因里的一种习惯。千百年来的传承与转变,茶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情调,一种淡泊的心境。

一撮茶叶,一壶清泉,执手事茶,沏出了许多故事与感悟。无论如何忙碌,手边的一盏茶,可以让你心素如简,从善如流。

喝茶一事,与心境相应,又受喜好与习惯影响,可精致高雅,可世俗豪放,有茶的日子就是一段好时光。

无论何时,一只青花小杯,一盏澄澈茶汤,就能让人“既来之则安之”,做到手有茶汤,心中不慌。

张爱玲有句话:“在最坏的时候懂得吃,舍得穿,不会乱。”在最坏的时候喝得下茶,也不会乱。

不管外界如何纷纷扰扰,对于爱茶的人来说,有一杯茶就够了。沸水冲泡,茶香缕缕,那些无处安放的情绪,也会慢慢落下。

日子茫茫,喝一杯茶,让心安住当下。

01

焦虑时,喝茶养气

老舍说:“有一杯好茶,我便能万物静观皆自得。”

老舍爱茶,会将一杯茶喝一天,某次他在俄罗斯开会时,喝了半杯的茶水被服务员倒了,他生气得直说:“他不知道中国人喝茶是一天喝到晚的!”

很多时候,我们喝的茶,都是“清心茶”。一喝一整天。我是为了让自己平心静气。

同为作家的汪曾祺也爱喝茶,在西南联大时期,7年的时间,他几乎天天都“泡”在昆明茶馆里。

往往一坐就是小半天,聊天、看书、写文章,汪曾祺还曾在茶馆中做完了一张试卷。

多年过去,回忆往昔,汪曾祺都依然是念念不忘的。于他而言,“泡”茶馆对于西南联大学生的影响很大,可以“养其浩然之气”。

茶馆之中包容百态,三教九流都有,方便学生们互相交流,相互交心,增长见识,开阔眼界,从而不困于己身,不局限于当下情绪之中。

彼时,局势动荡,内忧外患,经常会有警报声响起,他们还能安心做学问,宣扬新思想,想来是与这一身浩然之气有关。

当下,虽然是远离战火,但时代的快速变幻,也时常让人倍感压力,时常焦虑。

因此不妨喝喝茶吧。喝得下茶,坐得住了,就能涤荡那些焦躁不安,气也不会散了。

喝一杯茶,养一身静气。

02

浮躁时,喝茶静心

鲁迅先生曾感叹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

喝茶是“清福”,但是要享受这份“清福”就需要花一些工夫,以多次的练习来找出这特别的感觉。

不能随意冲泡,而是要坐下来,静下心,以盖碗冲泡,然后慢慢喝,细细的品,才能闻到清香,然后苦后回甘。

人如果浮躁,就无法喝出茶中的好滋味来。如果一个人在干活后,口渴难耐的情况下喝茶,那么无论多好的茶,喝到他嘴里,也都只是解渴的热水。

时至今日,我们会在每天的生活中获取到无数的信息咨询,有真有伪,足以扰乱心神。

无论是谁,大概也不可能真的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只是人心嘈杂混乱,当真有益?

王阳明有诗云:“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心乱时,人就躁了。但心定了,方能等来豁然开朗的时候。

心乱时,可一个人烧水、投茶、烫壶、温杯、冲泡、闻香、喝茶,三泡过后,神清气爽,元气饱满。

诚如,《小窗幽记》中所言:“独坐禅房,潇然无事,烹茶一壶,烧香一炉,看达摩面壁图。垂帘少顷,不觉心静神清,气柔息定。”

因此,人心浮躁时,不妨多喝些茶吧。就当给自己放个假,让万般杂如那袅袅云烟一般,烟消云散。

喝这一杯茶,还一刻心静。

03

闲暇时,喝茶得趣

“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是名施茶。”

喝茶不比喝酒,并不是人越多越热闹,越有趣味,喝茶时如果人太多了,就没那么有味了。

喝茶有趣,三四人足矣,人之有趣,则茶有趣。

比如,有泡茶的趣味。有一年,汪曾祺到巴金先生家喝工夫茶。在圆桌上,用紫砂茶具泡茶。

从炽炭、注水、淋壶、筛茶,每个步骤都有讲究,都有观赏性,让人印象深刻。

如今,泡茶也是有趣味在其中的,泡茶时用的器具,注水时的方向、快慢,水温的高低,以及冲泡手法都对茶汤有影响,这其中便大有趣味。

也比如,有审美的趣味。《浮生六记》中,芸娘就很有趣味,她会在夏天将茶叶包在荷花蕊中浸润一夜,第二天泡茶喝,如此,花香与茶韵,皆入口中。

品茶如品人。例如爱喝红茶的人,估计有一颗包容心。因为红茶是全发酵,有着格外甜润的滋味,不论是做成奶茶、加水果煮饮……皆可。煮法五花八门,却是有容乃大。

而爱喝白茶的人,能够明白人生百味。白茶在新茶时候清雅鲜爽,毫香醇韵,到了老茶时期,入口有回甘,喉韵悠长。

老白茶证明了真正的好茶,它总耐得住岁月,能沉淀出更为丰富的层次感,恰如人的一生。

茶是很好玩的。爱喝茶的人,总怀有好奇心,能在一杯一盏间,一期一会中,寻得无限真趣。

在如今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里。我们都需要一些支点与支持,托住自己,以一杯好茶,静观万物自得。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