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闻天受到批判时,罪名是“反总理”,他在反对什么?

历史客栈 2024-08-09 11:01:21

1959年,张闻天与彭德怀一起受到了批判,其中的一条罪名是“反总理”。

建国后,张闻天主要在外交部门工作,担任过外交部第一副部长,是周总理的得力助手,那么,张闻天为什么要“反总理”呢?这个罪名是怎么来的?

说张闻天“反总理”,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在工作方法上,两人有一些分歧。

我们都知道,周总理是一个诸葛亮式的人物,喜欢亲力亲为,事必躬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当然是优点,也是全国人民爱戴周总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是,张闻天认为,周总理作为一个国家的总理,不应该太注重这些细节的工作,而是要把精力更多的放在政策的研究上,只要把政策研究好了,放权给下面的人干,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张闻天还举了几个例子,说周总理经常要花很长时间去接见某一个人,而没有时间审批一些重要的文件,结果耽误了很多重要的工作,其实,接见的工作完全可以把时间缩短,周总理只谈一个纲领就行了,剩下的细节问题可以交给下面的人去谈。

还比如,很多外国来的代表团都想受到周总理的接见,周总理本来工作很忙,没有时间接见,但却答应了要接见他们,结果,让大家等了好几天都没等到,只能失望地走了。

这是两人在工作方法上的分歧,另外还有第二个分歧,就是在接见外宾的礼仪上。

周总理是一个非常注重礼仪的人,他虽然本人在生活上非常节俭,对吃穿用都不讲究,但是在接待外宾时,却非常讲究。

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兼任外交部长,亲自主持制定了一系列外交礼仪,无论是迎送外宾的场面,还是请客吃饭的规格,还有送给外宾的礼物,都有详细的规定,而且规格普遍要比国际惯例更高。

当然,这样做也是有利有弊的,不能一概而论,从好的方面来说,新中国刚刚成立,要给外人一个好印象,尤其是近代以来,外国人对中国有很多偏见和误解,新中国更需要以一个非常好的形象站在外国人面前,树立起中国人的自信心。

但是,从不好的一面来说,这样做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很多浪费,有点打肿脸充胖子,外国人不但不会感激我们,反而会笑话我们。

张闻天还举了一个例子,说缅甸有一支代表团来华访问,临走时,相关部门给每人送了一件毛皮上衣。对中国人来说,毛皮上衣是非常名贵的好东西,但是对缅甸人来说,却是多余的,因为缅甸地处热带,常年温度都比较高,根本没有穿皮衣的时候。

其实,对这些事,周总理本人也是深有感触的,比如在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时,英国外交大臣艾登有一次请周总理吃饭,没有去豪华饭店,也没有什么丰盛的晚宴,只是在他们下榻的宾馆里,点了三个菜,一个是炸牛排,另外两个是土豆和白菜,然后就没有了。

这件事,让大家都感觉很不可思议,英国可是非常富裕的发达国家,他们的领导人请周总理吃饭,怎么会这么寒酸呢?不说山珍海味吧,连最基本的四菜一汤都没有!

事后,周总理也很有感触,说西方人在这方面做得很好,请客吃饭就应该这样,吃饱就行了,不要浪费。

但是,外国人的这一套理念,在当时的中国还是行不通的,这件事也只是一个小插曲而已,在国内并没有激起很大的浪花。

(图:张闻天(左一)与毛主席、宋庆龄、周总理合影)

所以,张闻天为了引起大家的重视,就专门写了一份文件,提出了礼宾改革的方案,交了上去。

让张闻天没想到的是,周总理看到这份文件后,却非常生气,专门在一次会议上严厉批评了这种思想,还带着气说,要是以后请客没钱了,就用我的工资垫上!

当时,贺老总和乔冠华也在场,两人也赞同周总理的话,说如果总理的工资不够,我们的工资也可以奉献出来。

更让张闻天没想到的是,到了1959年的庐山会议时,这件事又被人提了出来,还给他定了个罪名,就叫“反总理”,让他蒙受了不白之冤。

当然,这个罪名是不成立的,张闻天对周总理一向非常敬重,只是在工作上有一些看法的不同而已,远远谈不上什么“反总理”,后来也得到了平反。

(参考资料:《大外交家周恩来》《张闻天传》《炎黄春秋》)

4 阅读:1111
评论列表
  • 2024-08-10 16:41

    无数事实证明总理是正确无比滴

历史客栈

简介:《旧闻新知》主编,《读者·原创版》签约作家